青竹
2014年7月31日,國家工商總局發(fā)布《關于停止汽車總經銷商和汽車品牌授權經銷商備案工作的公告》,讓平行進口車的銷售走出灰色地帶。平行進口車,這個被“上牌難”、“無三包”、“售后亂”等種種問題困擾的板塊,似乎可能將“撥開云霧見月明”,有望擺脫過去由于灰色身份而帶來的諸多不便。但是,身份上的棄暗投明,是否必然帶來發(fā)展上的坦途?
平行進口車并不是“水貨”,一般意義上的“水貨”是指繞過海關和進口稅,在中國境內不被跨國制造商所認可的正品。平行進口車雖然不被跨國車企“認可”,但是它是合法走進國門的,是辦理了入關手續(xù)也繳納了相關稅費的。用專業(yè)一點的話講,平行進口車是沒有經過該款汽車在中國的知識產權人的同意,而進口到中國的境外制造車輛。平行進口產品有利于豐富進口產品種類,促進競爭。而現(xiàn)在之所以如此積極地去探討這個概念,正是希望通過平行進口車的發(fā)展來平抑進口車市場的高價現(xiàn)象。
近兩年來,進口豪華車的昂貴價格一直受到各界的質疑和拷問,被諷刺為“人傻錢多”的中國消費者不斷質問,為什么我們買同一輛車要花美國人幾倍的價錢?媒體們也在問,多出來的幾十萬到底花在哪個環(huán)節(jié)?由于相關利益方的互相推諉和含糊其辭,一個似乎并不復雜的問題卻弄得云里霧里。是高稅費還是高利潤?誰在混淆物流成本和渠道成本這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跨國公司與大經銷商的博弈中有多少不足為外人道的潛規(guī)則?利益多,真話少。但是,復雜的問題有時候也可以簡單地去思考,如果一個鏈條可以帶來暴利,自然任何相關方都會從中參一腳,而且有能力參一腳的大多都是有背景的。
目前市場上的平行進口車,都是分散進口,渠道也是各顯神通,價格成本各不相同,部分售價甚至可以比中規(guī)車便宜30%-40%?!叭羯虾W再Q區(qū)試點成功,整個進口車售價將便宜15%以上,而百萬元以上的豪華車優(yōu)惠幅度將達20%-30%?!鄙虾W再Q區(qū)相關負責人稱。
在采訪中,有平行進口車的經銷商表示,成本并不像想象那么低,平行車都是小批量進口,缺乏規(guī)模效應,無法攤薄成本。而且還涉及一些額外的程序費用,還有一些制度擦邊球的“買路錢”。
反壟斷與知識產權保護的博弈
平行進口是國際貿易和知識產權保護領域中的一個古老的話題,雖經一百多年的理論爭論和各國法律實踐,仍未形成一致的對策。因為,揭開理論爭執(zhí)和法律辯論的外衣,其核心是赤裸裸的利益之爭。正反雙方的交戰(zhàn)武器分別是反壟斷法和知識產權保護法。
技術比較先進、知識產權輸出較多的美國、歐盟成員國等發(fā)達國家,大多主張禁止平行進口。這些國家的知識產權人(例如國際汽車巨頭)通常會將某知識產權在許多國家申請保護,然后在該國設立代理商、子公司、分公司、合資企業(yè),禁止平行進口便于其減少市場競爭,分割國際市場,控制產品的銷售價格,獲取高額利潤。
而大多數(shù)后發(fā)展國家,包括日本,為了突破跨國專利權人的壟斷和價格控制,都支持平行進口。把跨國公司利用知識產權對平行進口商品的限制和打壓視為反壟斷法的制裁對象。尤其是日本的相關法律還規(guī)定了實施的細則。把限制經銷商銷售平行進口車和拒絕為平行進口車提供售后服務都視為壟斷行為。
反壟斷法的如上規(guī)定,涉及到一個關鍵概念是承認知識產權的國際窮竭原則。所謂窮竭,就是一次用盡。簡單以汽車為例,汽車價格中是含有其使用的各項知識產權的費用的,當平行進口汽車的進口商,在國外購買汽車的時候,已經為該款車的所有的知識產權掏錢了。當這款車進口到國內市場,它是一個在知識產權上完全合法的產品??鐕驹谥袊惩獾牡谝淮武N售時,已經拿到了知識產權的完全對價。那么,如果按照知識產權國際窮竭原則,跨國公司不得再以知識產權侵害為盾牌來規(guī)避反壟斷法的制裁,不得對平行進口車加以歧視。
當然,世界上很多國家并不承認知識產權的國際窮竭原則,因為這涉及到了國際貿易戰(zhàn)爭、地方保護、跨國壟斷等一系列復雜的利益鏈條。
從目前中國的現(xiàn)實看,顯然是承認知識產權的國際窮竭原則,所以過去平行進口車的銷售雖然是灰色的,但是平行進口車的身份卻是合法的。如果非要說什么是違法的,那只能是2004年商務部、發(fā)改委、國家工商總局聯(lián)合通過的《汽車品牌銷售管理實施辦法》,作為一個國務院多部門聯(lián)合規(guī)章,它是與全國人大常委會2007年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相背離。雖然,我們國家的反壟斷法還很不完善,實施細則缺失得很厲害,也缺乏使用技巧和經驗。但這都不是問題的關鍵,因為現(xiàn)在先要討論的是定性問題。
有人質疑反壟斷是不是曇花一現(xiàn)?答案是不,反壟斷會越來越有經驗,也會越來越深入?,F(xiàn)在和不久遠的未來,中國和其他發(fā)展中國家,都會慢慢學會使用這個法律武器,這將成為世界經濟發(fā)展潮流的一個細節(jié)。
而洗地派的那些“背景說”,根本不值得一提。無論《汽車品牌銷售管理實施辦法》當時的實施背景有什么支撐力,如今都已經失去意義了。
各種難
根據來源國的不同,平行進口車中有美規(guī)車、歐規(guī)車等,由于這些地區(qū)和國家跟中國的產品標準等不同,所以即使同一款車也不盡相同。所以平行進口車的第一道難關是技術認證和車輛上牌。平行進口車與中規(guī)車不相符的部件要進行單獨的“小3C”認證(非境外生產企業(yè)發(fā)起的認證或非境外生產企業(yè)授權總經銷商發(fā)起的認證),以改裝車的名義進口,然后再進行正常的3C認證,導致證書所列車輛信息與進口關單不一致。從去年春天開始,在公安部的嚴查嚴管下,進口車遭遇“上牌難”。平行進口車若想有真正的發(fā)展,在進口認證方面一定要有新制度來對接,不然光是汽車品牌管理辦法上的解禁難以起到實質作用。
由于跨國車企拒絕為平行進口車提供售后服務,因此質保和維修等問題一直是困擾經銷商和消費者的最大難題。尤其是去年10月汽車“三包”實施之后,這個問題進一步得到凸顯和強化。不光是缺乏中規(guī)車那樣全國范圍的售后服務體系,平行進口車的很多零部件也是非中規(guī)的,需要進口,增加了售后的時間和金錢成本。目前,市場自發(fā)產生了一些處理方式在運作:部分經銷商選擇讓利免維修,降低汽車售價,在現(xiàn)行市場制度下,這種操作方式顯然是違規(guī)不足取的。比較常規(guī)的一種做法是加強與保險公司的合作,利用保險公司的維修網絡來解決。這種方法也有弊端,一方面是保費成本怎么核算,另外三包責任險能否完全替代汽車三包的功能還有待檢驗。
積極行動者
批評指責不如等待時機,等待時機不如創(chuàng)造時機。
2014年8月,頗得“天時地利人和”的上海自貿區(qū)向商務部提交“在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qū)開展平行進口汽車試點的工作方案”。一方面是基于自貿區(qū)獨一無二的特殊地理紅利,另一方面適逢國家反壟斷和整頓進口車暴利的時機,外加汽車品牌管理辦法的取消。而且有上海市政府的領導和上海商務委和自貿試驗區(qū)管委會這樣官方背景的組織來指導,同汽車市場和經銷商的自發(fā)性方案相比,優(yōu)勢不言而喻。
上海自貿區(qū)的試點方案不光是搭建一個平行進口車市場平臺,而是要建立一整套發(fā)展體系和模式,涵蓋平行進口車產業(yè)鏈的整體規(guī)劃,從進口、物流、報關、認證、上牌到經銷商管理和售后維修服務。該方案也包含對零部件配套的考慮,自貿區(qū)將對零部件采用同步平行進口的模式。
據了解,上海進口車交易量占全國交易總量的30%,其平行進口車的交易量更是在全國有舉足輕重的比例。此次試點方案以上海外高橋汽車交易市場為實體平臺。上海外高橋汽車交易市場現(xiàn)有約20家從事進口汽車經銷的企業(yè),將成為試點方案的首批嘗試者。上海地區(qū)已獲得小轎車或汽車銷售經營資質的企業(yè),以及擁有國外汽車采購渠道和進口車銷售渠道的企業(yè)均可申請加入交易中心。
在北京地區(qū),順勢而為的是汽車交易市場。9月25日,北京北辰亞運村汽車交易市場(亞市)與中國人保財險公司簽署了一份戰(zhàn)略合作協(xié)議,對于經營的非中規(guī)車提供車輛維修等擔保服務。
據中國人保財險總公司的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后與人保公司合作的進口車經銷商,將先與人保簽署保險協(xié)議,人保將會為該進口商發(fā)放三包憑證;而車主購車后,將獲取三包憑證,在網上激活后,生成保單號,并在質檢總局進行信息備案。如果投保的經銷商產品出現(xiàn)質量問題,消費者只要撥打理賠電話,人保就會指定修理廠維修車輛。
亞市的負責人表示,國家質檢總局肯定亞市與中國人保開展戰(zhàn)略合作的做法,肯定亞市建立特色(非中規(guī))進口車專區(qū),將“三包”落地并向消費者公示誠信服務公約,讓消費者放心買車的相關工作。
日本:用反壟斷法保護平行進口
日本反壟斷法規(guī)定,任何企業(yè)均不得進行不公平交易活動,包括對再售實施價格控制和干預競爭者交易活動。在日本,知識產權權利人阻止平行進口一般被認為是干預競爭者交易活動的一種情況。另外,日本專利法、商標法并不支持企業(yè)基于知識產權而對國外品牌使用獨占經營。
執(zhí)行反壟斷法的專門機構——日本公平貿易委員會,明確指出平行進口有利于促進正常的價格競爭,商標權人或其總代理商為了維持其價格而阻礙平行進口的行為將有違反壟斷法。
日本將哪些行為定義為阻礙平行進口?這是一個值得注意的關鍵點。簡單來說包含:妨礙商品進口、進口后限制銷售、限制簽約經銷商售賣平行進口商品、把平行進口商品定義為贗品、買斷平行進口商品、妨礙平行進口商品的廣告宣傳、拒絕為平行進口商品提供維修服務。
可以看出,日本對平行進口車最大支持,同時也是跟我們國內最不一樣的地方,就是規(guī)定車企要為平行進口車提供維修服務和限制簽約終端經銷商售賣。
1999年日本公平交易委員會公布了《關于專利和技術秘密許可合同的反壟斷法指導方針》。其中規(guī)定了專利權的權利窮竭原則———專利產品基于權利人的意思合法進入市場之后,對于該產品,專利權的目的業(yè)已實現(xiàn),權利已經窮竭,因此與該產品銷售有關的限制行為應視同對一般產品銷售的限制,違反反壟斷法。雖然該原則在方針中僅僅限定為國內窮竭。但是在司法實踐中,日本法院已經在判決中確認:除非有特別的協(xié)議,并且向其他進口商明示,平行進口產品不侵犯該產品在日本的專利權。從法律角度,禁止了跨國企業(yè)及經銷總代理以知識產權法為手段來規(guī)避反壟斷法的限制。
平行進口是國際貿易和知識產權保護領域中的一個古老的話題,雖經一百多年的理論爭論和各國法律實踐,仍未形成一致的對策。因為,揭開理論爭執(zhí)和法律辯論的外衣,其核心是赤裸裸的利益之爭。正反雙方的交戰(zhàn)武器分別是反壟斷法和知識產權保護法。
汽車市場
平行進口Parallel Imports
一般是指未經相關知識產權權利人授權的進口商,將由權利人自己或經其同意在其他國家或地區(qū)投放市場的產品,向知識產權人或獨占被許可人所在國或地區(qū)的進口。
在美國,平行進口的反對者通常以“灰色市場商品”指稱平行進口商品。根據美國判例法,“灰色市場商品”的含義為:未經美國知識產權所有人同意而進口至美國的在美國境外制造,并包含了有效的美國知識產權的商品。
權利窮竭原則Exhaustion of rights
權利窮竭是指知識產權所有人或經其授權的人制造的知識產權產品,在第一次投放到市場后,權利人即喪失了對它的進一步的控制權,權利人的權利即被認為用盡、窮竭了。如何使知識產權保護在不損害權利人利益的情況下實現(xiàn)社會利益的平衡,保證商品的自由流通,即是研究該課題的意義所在。
在承認權力窮竭原則的國家中,最大的分歧是適用國內窮竭還是國際窮竭,知識產權的國際窮竭原則的適用,是解決平行進口爭議的關鍵所在。
汽車市場
在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qū)開展平行進口汽車試點的工作方案(梗概)
在上海市政府領導下,成立自貿試驗區(qū)進出口汽車交易中心(以下簡稱“交易中心”),具體負責經銷商管理、售后服務保障、消費者權益保障,零部件供應保障和綜合服務管理等具體工作。
1.經銷商管理。A.在準入方面,在自貿試驗區(qū)現(xiàn)有已注冊的近20家從事進口汽車經銷的企業(yè),上海地區(qū)有小轎車或汽車銷售經營資質的企業(yè)(包括品牌4S店),有國外汽車采購渠道和進口汽車銷售渠道的企業(yè),可申請加入交易中心,開展汽車進口貿易和國內銷售。B.在管理方面,由交易中心建立各經銷商的終端客戶檔案,進行銷售全程記錄;建立經銷商信用檔案,對經銷商實施年度評價,要求這些經銷商都需要有良好的行業(yè)資信,并可追溯違規(guī)經銷商。
2.售后服務保障。由交易中心負責售后服務保障系統(tǒng)的整體規(guī)劃,保修卡的統(tǒng)一發(fā)放及運營管控,統(tǒng)一制定售后服務準入標準和服務規(guī)范。
3.消費者權益保障。交易中心將通過設立??顚S玫乃髻r基金實現(xiàn)“先行賠償”,妥善解決可能出現(xiàn)的“三包”和“召回”問題。索賠基金由交易中心設立專用賬戶并負責監(jiān)管,經銷商銷售的每輛車需向該基金支付正常車價一定百分比的金額作為其來源,并引入保險公司理賠機制。
4.零部件工業(yè)保障。A.建立全球采購渠道。交易中心將借鑒國外整車廠家與零部件廠商之間自由合作的方法,建立全球采購渠道,開展集中采購,引進國際汽車零部件連鎖品牌的供應商,擇優(yōu)進口。B.建立區(qū)內外供應商合作渠道。與區(qū)外現(xiàn)有品牌4S店、授權維修站、獨立維修廠、快修保養(yǎng)點、配件零售商進行廣泛合作,將他們的零部件供應點與交易中心進行對接。C.自貿試驗區(qū)內擴大零部件分撥物流基地。
5.綜合服務管理。在市政府的統(tǒng)一協(xié)調下,建立一站式服務機制,并在自貿試驗區(qū)內已有的進口機電辦證、公安車輛上牌、海關通關、檢驗檢疫查驗等服務基礎上,繼續(xù)引入辦理進口汽車許可證,車輛購置稅、拍照額度拍賣、車輛檢測、車輛保險業(yè)務等公共服務。
日本將哪些行為定義為阻礙平行進口?這是一個值得注意的關鍵點。簡單來說包含:妨礙商品進口、進口后限制銷售、限制簽約經銷商售賣平行進口商品、把平行進口商品定義為贗品、買斷平行進口商品、妨礙平行進口商品的廣告宣傳、拒絕為平行進口商品提供維修服務。
[后記]
取消經銷商備案和汽車品牌管理辦法只是一個開始,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場秩序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那些因為歷史而存在的制度沉疴和既得利益者是市場制度改革所要開刀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