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手新班時,“桌簽”擺上桌
每到學期轉換時,都是陌生的學生。我就提前準備好粉色的紙,打印上學生的名字,制作成精美的桌簽擺在課桌上。孩子們來報到時,就可以對號入座。每個孩子的驚喜寫在臉上,他們端端正正地坐在自己的桌簽前,等待與新老師相識。同時,新的課任老師來上課時,也能借助桌簽很快的叫出學生的名字,節(jié)省了老師對照座次表來熟悉學生的時間,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
舉行活動時,“桌簽’”擺上桌
在班中舉行活動,那是常有的事。特別是對一件事情意見不一致時,“辯論會”馬上就展開了。這時,書簽就派上了用場。把書簽擺上桌,贊成意見橫放書簽,反對意見豎放書簽,正反方一目了然,一改往日的嘰嘰喳喳“一言堂”的局面。
開家長會時,“桌簽”擺上桌
每當開家長會時,我總是把“桌簽”擺上桌。家長一進教室門,就很容易找到自己孩子的座位,免去了我引導家長入座的麻煩。而且等家長坐好后,我一眼就能夠看出誰的家長還沒有到。另外,家長們都表現(xiàn)得極有修養(yǎng)。人人認真聽講,記好筆記,沒有了以往開會時打手機、閑聊的現(xiàn)象。面前的“桌簽”在約束著他們,也在激勵著他們,誰都不想給自己的孩子丟臉。
(山東省膠州市實驗小學 蔣文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