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艷欣
詞匯是語言要素之一,包括普通意義上的單詞,詞匯短語,成語以及語段。詞匯學習包含對語音、詞形、詞義、語用等多方面的學習,作為語言的基本單位,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一切語言學習的起點也是難點,一個人即使不懂語法,也可以通過一定的詞匯量而讀懂一段話,對普通初學者來說,詞匯的重要性更甚于語法。詞匯的掌握量會限制學習者語言知識以及技能的積累和提高,對持續(xù)性學習也影響深遠。然而詞匯的學習所牽涉的方面眾多,如果沒有采用科學合理的方法,不僅事倍功半,并且容易打擊學習者的積極性,從而牽制英語的后續(xù)性學習。詞匯的重要性和詞匯教學中出現(xiàn)的問題引起多方的重視后,使不少教師和專家學者展開了對詞匯教學方法和策略的研究,筆者將在閱讀文獻的基礎上,通過研究教學實例,結合自身教學實踐對各種詞匯教學方法及策略進行分類和研究,試圖尋找出恰當?shù)慕虒W方法適用于不同場合,以提高教學實效,解決教學難題。
一、教學方法與策略的分類與介紹
目前,有關詞匯教學的方法與策略形式和內容都發(fā)生了較大的變化,突破了過去傳統(tǒng)的單一模式,即呈現(xiàn)——示意——跟讀的模式,納入了許多新的元素和理念,更注重趣味性、體驗性、情境性和交際性,教學模式變得多樣化。常用的詞匯教學法有釋義教學法、直觀教學法、語音拼讀教學法、游戲活動教學法、吟唱教學法、例句教學法和構詞法。近些年來,新出現(xiàn)的詞匯教學法有語境教學法、故事教學法、思維導圖教學法、詞塊教學法、組織歸類教學法等。按照教學中側重點和關注點的傾向性,可以將上述教學方法分為三類。
1.語音中心教學
語音拼讀教學法:學生拼讀生詞的能力是指按照音標注音或按字母組合的讀音規(guī)則獨立拼讀生詞,即見詞能讀,聽音能寫的能力(孫鳴,2004)。小學階段的大部分語言教材不含音標教學,而是采用音形結合的方式建立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的拼讀能力。教師應使學生順利掌握26個字母和一些慣用字母組合的基本讀音。
吟唱教學法:通過編寫朗朗上口的小詩歌謠,將目標詞匯有機地融合其中,因為這種體裁所具備的節(jié)奏感和韻律感,學生能夠在反復吟誦中強化對詞匯讀音的記憶,從而隱性地掌握詞匯讀音。
2.詞形中心教學
構詞法教學:英語構詞法分為合成,派生,轉化。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單詞合成在一起而構成的新詞叫合成詞。在詞根上加上前綴或后綴構成一個意思相近或完全相反的詞叫派生詞。通過將一種詞性轉化為另一種詞性而構成的新詞叫轉化詞。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這些有據(jù)可依的規(guī)律,減輕記憶負擔,擴大詞匯量。
3. 詞義中心教學
釋義教學法:教師采用中文或英文的釋義方式直接告訴學生詞匯的意義。小學低級階段,通常采用中文的釋義方式,高級階段可嘗試使用英文的釋義方式。釋義教學法能夠解釋一些抽象性的詞匯,如:interesting, exciting等。
直觀教學法:利用圖片,實物作為道具,或以教師的手勢,表情,動作為輔助手段,使學生在觀察體悟中了解感知詞匯的意義。這種教學法形象直觀,是常用的教學方式。
例句教學法:教師編寫或選擇部分含有目標詞匯的例句,學生閱讀例句時揣摩理解詞匯的意義。為了增加趣味性和挑戰(zhàn)性,教師需注意例句的選擇應抓住學生的眼球,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滲透一定的情感教育,擴大學生的視野,增加跨文化知識,如,教師可以篩選一些名言警句、諺語笑話、謎語等。
故事教學法:教師串接詞匯,以講述故事的方式呈現(xiàn),學生在聽、讀故事的過程中學習詞匯;或學生選擇利用詞匯進行故事的編寫達到鞏固新知的目的。前者是感受學習,后者是鞏固復習,故事是活動的載體,優(yōu)勢是思維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的鍛煉,涉及思維訓練的活動都需要一定的心理努力,這能加強詞匯的記憶。
思維導圖教學法:通過形象的“圖”呈現(xiàn)大腦的思維過程,“圖”的組織過程即大腦的思維過程。教師以某個中心詞或中心話題為基準點,激發(fā)學生的聯(lián)想,運用線條,符號,詞匯,圖像等逐步挖掘學生的儲備知識或延伸目標詞匯,使學生充分了解目標詞匯與其他的詞匯的意義關系和邏輯位置。
詞塊教學法:詞塊是以整體形式儲存在大腦中的一串詞,可整體或稍作改動后作為預制組塊供學習者提取和使用。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從語篇中尋找出詞塊,在詞塊中學習新詞,并通過擴展的方式鞏固詞塊的記憶。
4. 音、形、義綜合性教學
游戲教學法:教師按照不同目的采用設計不同的游戲項目,寓教于樂,讓學生在積極的情感體驗中提升學習的主動性。如Bingo游戲可以訓練學生對部分目標詞匯的辨音能力,Magic eyes可以檢測學生對詞義的理解程度,Hangman可以考查學生對詞形的掌握程度。
組織歸類教學法:按照音同、形同、義近、義反、上下意義等引導學生組織歸類詞匯,幫助學生區(qū)別對比易混淆的詞匯,明確詞匯在詞群中的類別位置。
二、教學方法和策略的選擇與應用
在詞匯教學的不同階段,教師對音、形、義的關注是不一樣的,根據(jù)關注的不同特點,應選擇不同的方法以達到有效教學的目的。教師要把握恰當?shù)臅r機,運用特定的教學法,但教學法的應用應同時注意若干原則,否則,即使方法得當,形式和路徑不對,也收效甚微。
1.策略的應用原則
詞匯教學法羅列眾多,無論選擇何種方法,都要遵循幾個基本原則:情景交際原則、系統(tǒng)原則、認知情感原則、跨文化原則、目標原則和層次原則。
情景交際原則:在創(chuàng)設的語境中,模擬交際環(huán)境完成詞匯教學,服務于交際目的,為學生在真實生活中的實踐應用做好準備。語言學習的主要目的在于交際,交際則離不開情境,情境的體驗能促進理解,加深記憶。選擇詞匯教學法時,應注意盡量使詞匯學習的情境合情合理,自然順暢。
系統(tǒng)原則:從廣泛意義上講,詞匯不是孤立的,而是存在一定的聯(lián)系,將這種邏輯聯(lián)系展示出來,通過新舊知識的替換和遷移,逐層遞進,使詞匯存儲在大腦中呈網(wǎng)狀分布,有利于記憶和提取。
認知情感原則:非智力因素較之智力因素對詞匯的學習同樣存在很大的影響。非智力因素能調動智力因素,發(fā)展認知水平。在教學中滲透情感,使學生產(chǎn)生愉悅的情感體驗,可以形成情緒記憶,因為感受強烈,情緒記憶比知識記憶更生動,鮮活,深刻,記憶更加持久。在觸碰學習者類似的情緒體驗時,往往能激發(fā)相應的認知記憶。
跨文化原則:涉及中外文化差異時,教師應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注意二者的差別,了解語言現(xiàn)象背后的文化內涵,明確某些語言項目的意義與用法,形成文化認同感后,促進進一步學習的興趣和愿望。
目標原則:教師引導學生明確語言項目的學習目標,使學習者取得“學有所用”的收獲感,驅動學習的原動性。培養(yǎng)學習者的反思心理,及時監(jiān)測自我學習情況,了解現(xiàn)狀與目標的差距,調整學習狀態(tài)。教師可提前列出詞匯學習目標,經(jīng)過一段時間學習,再次回顧原有目標,考查學習者目標的達成度。根據(jù)目標達成度,教師改“教”,學生改“學”,教學相長,形成動態(tài)平衡。
層次原則:按照詞匯學習要求的不同,詞匯教學也存在層次差異。詞匯可分為被動詞匯和積極詞匯。被動詞匯又稱輸入性詞匯,積極詞匯又稱輸出性詞匯。前者只需辨認理解,后者還要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運用。教師應認識到這種差異性,針對不同的詞匯安排不同的訓練活動。
2.策略的選擇時機
策略的安排和選擇都要注意時機,因目的而異體現(xiàn)重點的偏向性。教師選用恰當?shù)慕虒W法適用于不同階段,不僅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還能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方式豐富學生的接收途徑,滿足不同學生的吸收需求,而多路徑的接收方式也必然能提高信息提取成功的概率。
(1)呈現(xiàn)階段
該階段主要關注音和義的掌握。根據(jù)詞匯教學方法和策略的分類情況,可以選擇語音拼讀教學法、吟唱教學法、釋義教學法、直觀教學法、例句教學法、故事教學法、思維導圖教學法和詞塊教學法。
教師可選擇由音到義或由義到音的過渡方式,呈現(xiàn)目標詞匯。由音到義即先讀出單詞,后理解意思。學生可以通過傳統(tǒng)跟讀的方式掌握讀音,也可以經(jīng)由教師的指導,采取自主學習的方式,利用形音相聯(lián)系的規(guī)律探索詞匯的發(fā)音。由義到音則是意思理解先行,讀音在后。教師創(chuàng)設一定情境,通過各種道具,動作,文字引導學生在觀察,思考,想象的基礎上理解詞匯意義,然后解決讀音問題。
例如:語音拼讀教學法與故事教學法相結合。學生學習昆蟲類詞匯時,教師可以將目標詞匯有機串聯(lián)編成一則故事。學生還可以利用形音對應的聯(lián)系摸索出單詞的讀音。
Who can help me?
The ant is going to carry food home. But he is too tired. He needs someone to help him. He says: “ Who can help me? I can give you food.” The dragonfly says: “I can fly you home.” The butterfly says: “ I can fly you home, too. I have big wings.” The bee says: “ I can give honey to you.” The firefly says: “ I can make light at night.” The grasshopper says: “ I can jump quickly.” Who will go with the ant?
ant ? ? ? dragonfly ? ? butterfly ? ? ?bee ? ? ? ?firefly ? ? ? ?grasshopper
happy ? ? driver ? ? ? ?hungry ? ? ? tree ? ? ? ?tired ? ? ? ? green
又如:吟唱教學法與思維導圖法相結合。學生學習季節(jié)天氣類詞匯時,教師可以播放含有目標詞匯的視頻,接著使用思維導圖激活儲備詞匯,延伸至目標詞匯,留白部分還可根據(jù)學生的掌握情況用作拓展。
(2)復習鞏固階段
這一階段側重于學生對詞匯形和義的掌握??晒┻x擇的教學法有構詞法、直觀教學法、例句教學法、故事教學法、思維導圖教學法、詞塊教學法、游戲教學法和組織歸類教學法。
教學關注順序由義及形,教師在營造情境的過程中,或提供例句、語篇、圖片、動作、框架結構等各種活動形式,要求學生輸出特定的目標詞匯?;虿捎糜螒虻姆绞絹頇z測鞏固學生的詞匯掌握水平。由于游戲是兒童的天性,他們擅長在游戲中掌握隱性規(guī)則,習得知識,運用有趣且有效的詞匯訓練游戲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游戲方法的使用頻率通常較高。
例如:游戲教學之詞義訓練。教師將全班分為若干組,每組發(fā)一張卡紙,卡紙上羅列著不同的目標詞匯。組內成員圍繞目標詞匯進行討論,聯(lián)想,寫出其他相關的詞匯。然后按照一定的時間間隔進行組間傳遞,由其他小組的成員幫助豐富詞匯信息,進行全班式的頭腦風暴活動。最后卡紙回歸原組,各小組篩選詞匯進行故事或對話編寫。
又如:游戲教學之詞形訓練。教師板書26個字母,引導學生以26個字母為基準,發(fā)散思維,回憶復習之前所學單詞,看看誰記得多,說得快,從而幫助學生及時鞏固加深印象。
三、詞匯教學與其他語言項目關系的處理
小學階段沒有關于詞匯的獨立教學課時,一般詞匯教學與語篇教學相結合或與句型教學相結合。如何處理詞匯和語篇,詞匯和句型的教學關系也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
1.詞匯教學基于語篇
教師必需認真研究語言材料,提列出所有目標詞匯后進行分析,將之分為兩大類。一類詞匯在語篇閱讀前處理,在語篇學習前處理詞匯的目的是激活學生相關的知識背景和生活經(jīng)歷(程曉堂,王建平,2007),降低閱讀難度,解決部分難題,另一類詞匯在語篇閱讀中處理,避免詞匯的集中教學增加學習者的負擔,語境的提供也會幫助學習者理解目標詞匯的意義和用法。無論是讀前還是讀中,選用的詞匯教學法要盡量聯(lián)系該題材,話題和活動都要與之相關,能夠讓學生沉浸題材,充分感受詞匯的使用環(huán)境。讀前的詞匯教學可以選擇思維導圖或直觀教學法,通過提煉話題,圍繞話題討論等學習目標詞匯。語篇閱讀過程中的詞匯學習可采用詞塊教學法的策略,鼓勵學生通過辨認理解詞塊的正確意義和用法解答問題,為讀后環(huán)節(jié)學生發(fā)揮聯(lián)想,擴充詞塊進行課文的復述,表演或改編打好基礎。
2.詞匯教學服務句型
第二課時的學習涉及詞匯板塊和句型板塊,而詞匯教學服務于句型應用,因為句不離詞,沒有單位詞匯的積累,句型教學無法完成。二者關系緊密,如果完全獨立教學,忽視這種聯(lián)系,那么板塊間的轉換就會顯得生硬僵板,學生的思維跳躍性發(fā)展,缺少緩沖的空間和時間。所以在詞匯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應注意情境設計的相關性和開放性,相關性即與句型教學的情境有聯(lián)系,開放性即有利于自然過渡到句型教學環(huán)節(jié),以保證情境的相對完整性。教師選擇的各種教學法都應注意符合情境。
詞匯是語言的基本材料,詞匯學習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語言知識和技能的發(fā)展水平。面對眾多的詞匯教學方法,教師要認真 ? ? ? ? ? ? 研究各種方法的特點和適用情形,注意選擇安排恰當?shù)脑~匯教學法,遵循交際性,情境性等基本原則,同時輔以介紹一些記憶策略,幫助學生在識記的三個環(huán)節(jié)中有效處理詞匯信息。
(作者單位:江蘇南京市莫愁湖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