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
摘 要:體驗式設計是在科學信息技術時代產生的新的設計表現(xiàn)形式,它不是簡單的各個設計元素的復合體,而是由抽象到具象的建造過程,來滿足每個階層人們的身體上的需求和精神情感上的寄托,從而提高體驗設計的“認同感”。這種形式的發(fā)展同樣對展示設計起了很大的變化,關注者對展示空間由之前的視覺,聽覺等感受的基本形式演變成由混合原始基本形式和具象事物對心靈產生的各種情感活動的狀態(tài)。設計主要是以體驗式地震展館為研究對象,并結合體驗式設計進行總結歸納。
關鍵詞:體驗 設計 展示空間 運用 展館
中圖分類號:J5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10(a)-0006-01
展示,即在一定的空間環(huán)境中,采用一定的視覺傳達手段,借助一定的展具設施,將一定的信息和內容展示于公眾面前,達到指引客戶、傳達信息、溝通合作等主要目的,并以此對觀眾的心理、思想和行為產生重大影響。如今的展示空間和以前的不一樣,傳統(tǒng)的展示空間在很多設計中都是采用實體展示空間,對關注者來說產生的更多的感受是外在的。但體驗式展示空間是通過外在和內在的結合,是個人在精神、身體、情緒等上的參與所得。
1 設計背景
現(xiàn)代經濟市場結構已經從“賣方市場”轉向“買方市場”,由“以商品為主”轉向“以消費者為主”的時代。同樣的道理,展示空間中,有多少信息是可以給關注者產生心理感受,留下深刻記憶的?這就是體驗式設計在現(xiàn)代展示空間中所要解決的一個問題。也就是怎樣才能由原來“信息—人”的設計提高到“信息—人—信息”的設計。
當代體驗式設計在展示空間的運用越來越重要,因為展示空間是需要人、空間、物互動的一種交互式空間。
近年來自然災害尤其頻繁,其中地震災害發(fā)生率不斷提高。在展館設計方案中選定地震展館設計研究更好地詮釋體驗式設計。地震展館設計靈感來源于地震造成的災難現(xiàn)場,提取其中的元素加以應用,讓觀眾更好的感同身受。
2 外觀構思來源
地震館外觀靈感來自于地震后的建筑形態(tài),由地震裂紋和坍塌的建筑形態(tài)結合而來。這不僅僅是模擬災難造成的建筑變化還是對災難時刻的心理畏懼感的反映。
在外觀上采用一種保守的設計,除了提取地震元素之外更多的是建筑外觀本身對人們產生的心理感受,也體現(xiàn)了體驗式設計的理念。
磚石的材料增加了展館的莊嚴性,入口的不規(guī)則石柱造成一種不穩(wěn)定性,同時體現(xiàn)了地震展館的特性。
通過提取建筑的基本形態(tài)加上設計構思讓人們更容易體驗到地震館的紀念意義,同時人們對自然災難的畏懼考慮在設計的過程中。建筑母體元素通過穿插、增補形成整體建筑效果。
3 內部設計
在內部空間的設計劃分上面主要分為緩沖區(qū)、大廳服務區(qū)、地震科普區(qū)、穿越災難區(qū)、影像區(qū)、地震體驗區(qū)、防災救援區(qū)七大區(qū)域。內部設計主要是以情感化體驗設計為主,讓觀眾有更多的認同感,使環(huán)境和觀眾融合一個在空間,在整個過程中產生不同的心理和情緒變化,從而讓觀眾產生共鳴和認同感。
地震科普區(qū)設計主要是讓人們對地震災害有一定的認識。并同時展示地震的相關知識和防災預警知識。再加上一些虛擬表現(xiàn)形式來更好地詮釋地震。
穿越災難區(qū)設計引用的實體展示和光影效果,更具有震撼力和感染力,讓觀眾能夠身臨其境的感受地震帶來的破壞。雖然災難已經過去了,但是能讓我們更好地認識災難并珍惜生命的可貴。
體驗區(qū)是為了讓觀眾更好把體驗地震災難的過程,建立獨立的模擬環(huán)境來模擬地震時的地表變化和災難當時的心理感受。使觀眾體驗到平常沒有機會體驗的心理震撼。
防災救援區(qū)主要是讓觀眾體驗到救援現(xiàn)場的緊張氣氛,觀眾可以參與其中,使觀眾的情感得到進一步的升華。
出口的設計同樣也很重要,狹長的出口讓光線自然進入入口讓觀眾心理產生對光明的渴望。較暗的燈光加上墻面裂紋形態(tài)的燈加重了氣氛的渲染。使觀眾在整個相對壓抑的展示空間中最后得到一種解脫。
4 設計應用前景
如今的展示空間設計已經不光是空間的藝術設計,而是融合了各個藝術,包括了使用色彩、造型、空間、圖像、文字、視頻甚至氣味、行為、光線等媒介來設計創(chuàng)作,這也正是現(xiàn)代展示空間設計的特點所在。因此,傳統(tǒng)意義上的展示空間設計的概念已慢慢不能適應當代展示空間設計的發(fā)展,展示設計需要更全面的解釋。
現(xiàn)在的展示空間,不都是圣神而嚴肅的氣氛了,更多的是在改善觀眾的負面情緒,提升觀眾在活動中的情感體驗,使之不僅僅在物質上得到所需,在精神層面更需要滿足。以“人本”理念為核心,以多元化為視角的信息為傳播形式為基礎,為觀眾營造一個情感體驗的空間,已經成為展示設計行業(yè)共同追求的目標。
如果把體驗式展示設計加入現(xiàn)代展示設計中,做到在形式和內容上適用于各個不同領域,可以將體驗式展示設計看成是一個收集、交流、重組信息的過程,最為主要的目的是促進人與人之間的信息交流和反饋。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體驗式設計是一種信息媒介的設計。在這樣的理論推動下,對于展示空間形式來說,設計側重點將從傳統(tǒng)的“展示設計”轉移到為觀眾考慮的一種“體驗設計”,對于信息的關注與記憶將由觀眾從交互行為與體驗的過程中去感受,通過對未知事物的探求與欲望而獲得。然而這種以觀眾為中心的體驗設計方法也正符合了展示空間“歡迎參觀體驗”的本質。
未來的體驗式設計相信會在各個空間設計中占有很高的比例,不僅僅是在展示空間設計里有著它獨特的作用,在人們對傳統(tǒng)展示空間的印象也有著本質的變化。展示空間不再是單純的傳遞信息,人們也不再是被動的接受信息對人的影響,而是人和信息的互動體驗中得到認知。以后的創(chuàng)新設計也會不斷涌出,所產生的作用對精神,物質上都會有很大的貢獻。同樣希望此設計能夠給體驗式設計增添一份力量。
5 結語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人們對享受資料的需求也不斷的在變化,對于展示空間所傳播的信息的方式也發(fā)生著變化。無論今后展示空間設計會發(fā)展到什么程度,都應該會以多感官全方位的體驗方式呈現(xiàn)給觀眾。因為好奇心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本能,有好奇心就有去探索和發(fā)現(xiàn)的動力,也更好地創(chuàng)造出新的設計理念。
參考文獻
[1] 黃建成.空間展示設計[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2] 戚毅.體驗式展示館展示空間設計研究[D].南京藝術學院,2008.
[3] 陸江艷.展示空間藝術設計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3.
[4] 任琰.博物館因“人”而動[J].神州(中旬刊),2012(32):214.
[5] 黃淑娜.漫談展示設計中的空間與陳列藝術[J].寧波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4):10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