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標中地圖的內(nèi)容和比重都有較大的增加,并在選編中還注意到圖像的信息量龐大、重要性等,以及學生的年齡、心理特征,圖像的表達方式上更加多樣化。
關鍵詞:地理教學;地圖;直觀
一、地圖的信息量龐大
地圖類型多樣,內(nèi)涵豐富。但一般地圖的三要素:指向標、圖例、比例尺大致地反映出事物所處的地理位置、氣候、地形、植被等區(qū)域特征。另外,圖上信息,如,等高線、河流、聚落、種植業(yè)、畜牧業(yè)等進一步反應了區(qū)域的水文、地勢、農(nóng)業(yè)、工業(yè)、聚落分布等情況。
二、地圖的重要性
地圖是獲取地理知識以及進行地理學研究必不可少的工具。新的教材中我們看到地理圖像資料越來越豐富:地形圖、政區(qū)圖、景觀圖等,這就決定了地理教學中地圖應用的廣泛性和不可替代性。
三、地圖直觀生動,實用性強
地理教學中地圖能直觀生動地給學生呈現(xiàn)知識點,建立學生的空間思維并實際應用。如,新教材中增加了大量的景觀圖、素描圖等,它們在學生頭腦中形成了各種地理事物的表象,這比用語言描述要生動得多。
四、緊密結合地圖進行地理教學,逐步培養(yǎng)學生運用地圖的意識和習慣
在地理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運用地圖的習慣,這不但能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還能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
五、在地理教學中怎樣引導學生用圖
1.讓學生明確并掌握地圖的三要素
即比例尺、方向、圖例和注記。
2關注學生用圖的技能
首先要讀圖名;其次是根據(jù)經(jīng)緯網(wǎng)確定各地理事物的相對位置,范圍等;第三步才是地理主要分布規(guī)律的讀取或地理成因的分析。
3.要注重對學生進行讀圖訓練
讀圖訓練一般可分為相互聯(lián)系的兩個步驟:
(1)文字語言向形象化語言的轉(zhuǎn)化。開始讀圖時應從文到圖,把課文中描述的地理事物的方位、范圍、大小、形狀等在地圖上找出來,即把文字知識落實在地圖上,形成初步的地域觀念。
(2)地圖、課文相互轉(zhuǎn)化。在熟悉課文的基礎上,運用地圖理解課文內(nèi)容,借助地圖回憶思考、表述地理知識。
4.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
在地理教學中,我們不能為了用圖而用圖,而是應把培養(yǎng)學生運用各種類型的地圖及圖表解決地理問題或?qū)嶋H問題放在首位。獨立運用地圖,描述一個區(qū)域的地理特征。
正確用圖,可以使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使學生記憶的知識更牢靠。所以,教師應引導學生正確用圖,以發(fā)揮它們在地理教學中的作用。
作者簡介:王瑞,1985年7月出生,本科,就職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克拉瑪依獨山子二中,研究方向:中學地理教學。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