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思佳
摘 要:本文是筆者對留學生話語標記使用偏誤出現(xiàn)原因的一些思考和分析,認為留學生話語標記使用偏誤的原因主要包括兩大方面:①學生的個體因素,②語言學習環(huán)境因素。筆者希望借此對今后的對外漢語教學及相關教材編寫給出一些有益的建議。
關鍵詞:話語標記;語用;認知;偏誤原因
話語標記是一種十分常見的話語現(xiàn)象,它們是一些在交際中具有一定語用功能的詞語或結構[1]。在對外漢語教學中,對這些具有語用地位的話語標記,如“你知道” “我跟你說” “那個”等話語標記的學習和使用,是外國留學生學習漢語的一大難點,話語標記的誤用會直接影響學習者的交際效果。筆者從輸入和輸出兩方對外國留學生話語標記的使用情況進行了調查研究,認為導致留學生話語標記使用偏誤主要有兩大方面的原因:①學生的個體因素,②語言學習環(huán)境因素。本文是我們對偏誤出現(xiàn)原因的一些思考和分析,希望對今后的對外漢語教學及相關教材編寫給出一些有益的建議。
通過一個階段性的調查研究,我們對學生在學習和日常交往中所接觸到的話語標記進行了統(tǒng)計調查,主要材料為《發(fā)展?jié)h語·中級口語》和《發(fā)展?jié)h語·中級聽力》,調查對象為中級漢語學習者,從調查的結果來看,漢語學習者對話語標記的使用數(shù)量呈一個階段性的上升趨勢,但其中50%左右的學生經常因為話語標記而導致交際失敗,選擇有時和偶爾的學生則分別占到30%和20%,由此我們可以看到,對漢語水平已經達到一定程度的留學生來說,話語標記仍是困擾他們交際的一大難點。
漢語學習中話語標記的使用偏誤主要有兩個方面,母語話語標記的直接使用及目的與話語標記的誤用。我們認為導致外國留學生話語標記使用偏誤的主要原因,一是學生的個體因素,二是學生的語言學習的環(huán)境因素。
一、學習者的個體因素
言語交際中的許多現(xiàn)象在本質上都是一種語用——認知問題。在對話語標記的認知過程中,學習者往往會采取一系列的學習交際策略來幫助理解及交際。
學習者的學習策略中的推理策略,是第二語言學習中常用到的一種策略,是第二語言學習策略中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學習者可以通過已學到的知識進行推理和歸納從而對所學知識進行內化吸收,在話語標記的接觸過程中,推理就是學生們最常使用的學習策略,在所調查的項目中“對話語標記的理解”一項,只有少數(shù)學生選擇通過直接查詞典來進行詞義理解,多數(shù)則是通過字義猜詞義、上下文語境、問周邊的人等一些方法在進行詞義的理解,這樣的方法有可能由于母語負遷移和目的語泛化所造成的偏誤而導致交際失敗。
交際策略的使用。話語標記是口語交際中所特有的用現(xiàn)象[2]??谡Z交際則涉及到交際策略的使用。根據(jù)西方學者對交際策略的分類,其大致可分為:回避、簡化、語言轉換、母語目的語化、母語直譯、語義替代、描述、造詞、重復、實用交際套語、利用交際環(huán)境、等待、使用其他語言、求助對方[3]?;乇懿呗?、和母語替代是漢語學習者在學習和使用話語標記初期最常使用的交際策略之一。在日??谡Z交際中由于表達需要,話語標記的使用是必不可少的,用母語代替目的語話語標記的運用是留學生常見的偏誤,比如日本學生在交談中經常會使用ぁの、ぇど等。另外,有些學習者在交談中對話語標記的刻意回避或將話語標記通過目的語泛化運用在口語交際中,這樣不僅會導致表達不清,而且也會產生理解錯誤,影響交際的結果。
二、環(huán)境因素
環(huán)境因素對于漢語學習者來說也是至關重要的一環(huán),因為不管對在中國還是外國學習漢語的學習者來說,課堂都是學習者學習各種漢語相關知識的主要地點對學習者學習漢語十分重要。
隨著教學法研究的不斷深入,一些與時俱進的教學法應運而生,不僅對第二語言教學起到指導作用,對其他學科的課堂教學也至關重要。但是,在我們國家的漢語教學領域,課堂教學對于教學法的應用還不夠靈活,國內的對外漢語教育由于受到語文教育的長期影響,大多數(shù)漢語教師仍然使用語文課堂的教學方法對外國留學生進行教學。就話語標記的學習來說,這項十分依賴語境的語言結構,需要的是如交際法這樣的教學方法的使用,讓學生通過真實語境的交際來學會對話語標記的使用,體會語義、掌握運用的時機。通過筆者的調查顯示,在漢語課堂教學中,大部分教師只是將話語標記的字面義教授給學生,少數(shù)教師會結合語境為學生進行講解,直接運用交際手段幫助學生理解話語標記的教師幾乎沒有,話語標記的教學在漢語教學中還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導致了留學生運用話語標記的偏誤產生。
三、結論及建議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導致留學生話語標記使用偏誤產生的原因主要在于個體因素及環(huán)境因素兩個方面。因此,在話語標記的“教”“學”中,不但學生要積極在日常教學生活中學習和運用話語標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應重視多種教學方法的結合。另外,在教材編寫方面,筆者建議應該設立話語標記的相關練習和口語表達鍛煉,對日常交際中經常使用的話語標記語可以嘗試進行系統(tǒng)地收入,給出相應的注釋和練習,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交際活動。
參考文獻:
[1]冉永平,莫愛屏,王 寅.認知語用學[M]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6:145.
[2]劉麗艷.漢語話語標記研究[M].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11(15).
[3]劉 珣.對外漢語教育學引論[M].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2000:214—215.
(作者單位:大連外國語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