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霞君
(浙江中醫(yī)藥大學附屬第二醫(yī)院,浙江 杭州310005)
疼痛是各期腫瘤患者最為常見的癥狀,50%~80%的癌癥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晚期發(fā)生率高達60%~90%,嚴重影響腫瘤患者的生存質量[1]。阿片類藥物是WHO癌痛三階梯治療原則中的重要藥物,而便秘是阿片類藥物治療最常見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90%~100%[2]。筆者采用循經絡按摩配合耳穴貼壓治療阿片類藥物相關性便秘證屬脾腎虧虛者,取得滿意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我科住院的中重度癌痛服用阿片類藥物治療患者90例,采用抽簽法隨機分為治療組46例、對照組44例。年齡28~76歲,平均年齡(56±3.3)歲。其中,肺癌44例,胰腺癌23例,胃癌11例,乳腺癌11例。納入標準:(1)經病理組織學或細胞學證實的腫瘤患者,診斷明確的癌性疼痛,NRS評分≥4分;(2)口服嗎啡類止痛藥;(3)符合便秘羅馬Ⅲ診斷標準[3];(4)開始治療前2d停用既往通便藥,治療期間不使用其他導泄藥物;(5)患者自愿參加臨床試驗,并簽署知情同意書。脾腎虧虛證:納少,腹脹,食后尤甚,或有形寒肢冷、腰膝酸軟、無力等,舌淡或胖大,苔薄白或薄膩,脈細弱或沉,尺部尤甚。排除標準:(1)使用嗎啡制劑以外的鎮(zhèn)痛藥;(2)合并嚴重的腫瘤并發(fā)癥,如局部狹窄、腸梗阻、腸穿孔、直腸息肉、中毒性結腸擴張、結腸癌、直腸癌及肛門疾病患者;(3)經檢查證實由直腸、結腸器質性病變(腫瘤、克隆氏病、結腸息肉、腸結核等)所導致腸道狹窄引起者;或局部病變(大量腹水、膈肌麻痹等)導致便秘者;急性腸梗阻;(4)同時合并有嚴重原發(fā)心、腦、肝、腎和造血系統(tǒng)疾病。
1.2 方法
1.2.1 治療組 由經過培訓的兩名護士采用耳穴貼壓,主穴選取直腸、大腸、腹、三焦、便秘點[3]。取合適體位,75%乙醇消毒,持探針棒探穴位,問患者有沒有酸麻脹的感覺,找到敏感點,將王不留行籽貼于敏感點處,適當按壓至耳廓有發(fā)熱、脹痛感為止。囑患者自行按壓,每次每穴1~2min,每天4次,兩耳輪流。經絡按摩選手陽明大腸經的合谷、下廉、上廉、手三里、曲池穴,足陽明胃經的天樞、足三里,以及支溝、照海、氣海、關元等?;颊咂脚P位或半臥位,以指按法按摩:醫(yī)者拇指伸直,其余四指屈曲,拇指指腹著力于穴位,用腕臂的力量,由輕而重,逐漸向下按壓,直到該處出現熱、酸、麻、脹的感覺后逐漸減輕壓力[4]。每次按摩20~30min,每天2次。
1.2.2 對照組 口服通便靈膠囊,1次6粒,每晚1次。
1.3 療效評定標準[5]臨床痊愈:大便正?;蚧謴椭敛∏八?,其他癥狀全部消失;顯效:便秘有明顯改善,間隔時間及便質接近正常,或大便稍干而排便間隔時間在72h以內,其他癥狀大部分消失;有效:排便間隔時間縮短1d,或便質干結改善,其他癥狀均有好轉;無效:便秘及其他癥狀均無改善。治療四周后進行療效評價。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數據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表1 兩組患者療效比較(例)
3.1 阿片類藥物所致便秘的特點 阿片類藥物主要生物堿為“嗎啡”,其與腸道阿片受體結合,影響胃腸動力以及腸液的分泌,導致傳輸減慢、排便反射受抑,使腸蠕動減慢,從而延遲了大便的排泄時間,腸道內水和電解質通過腸黏膜再次吸收,使大便變得更干、更硬。臨床使用口服通便藥物雖有一定的療效,但常常存在一定的副作用,且容易產生耐藥。通便靈膠囊其主要成份為番瀉葉、當歸、肉蓯蓉等。方中番瀉葉屬攻下藥,適用于熱結便秘,短期使用效果佳,長期使用效果降低,還可引起腹痛、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加重患者的不適感;再者,每次口服5~6粒膠囊,對于腫瘤終末期體能虛弱有消化道反應的患者而言有一定的困難,依從性降低。因此,我們嘗試在藥物治療之外尋找更經濟、有效且又方便的方法來治療阿片類藥物相關性便秘。
3.2 循經絡按摩的中醫(yī)辨證依據 中醫(yī)認為,嗎啡所致晚期腫瘤癌痛患者便秘多為本虛標實之證[6]。大多因正虛邪實,腑氣壅滯,氣機運化失常,氣血津液虧虛所致。阿片類藥物辛香苦澀,人體吸收可直接耗損氣血津液,擾亂了陽氣的正常運行,加重晚期腫瘤患者的氣虛、血虛、津虧。氣虛則脾胃運化失司,血虛則不能濡潤大腸,大腸傳導乏力,氣虛、血虛則津枯腸燥,導致大便秘結反復難愈。所有阿片類藥物都可引起便秘,且不會耐受,持續(xù)存在整個用藥期間。脾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故有“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之說;腎為先天之本,內存真陰真陽,是各臟陰陽之根本。故在腎的陰陽失調時,會因此而導致其它各臟器的陰陽失調,正如李東垣所言:“水為萬物之父,土為萬物之母,二臟安和,一身皆治,百疾不生?!逼⒛I虧虛是中晚期腫瘤的主要矛盾。因此,健脾益腎、理氣通便為嗎啡所致晚期腫瘤癌痛患者便秘的治療原則。本實驗選取的合谷、下廉 、上廉、手三里、曲池穴,屬手陽明大腸腧穴,天樞、足三里屬足陽明胃經,為強壯要穴,可健運脾氣[7],具有和胃通腑、調經活絡之功能,促進胃腸蠕動的恢復。支溝潤腸通便,照海養(yǎng)陰,氣海、關元為補腎培元、益氣補腎要穴。諸穴聯(lián)合,具有健脾益腎、益氣養(yǎng)血、潤腸通便的功效。
3.3 耳穴貼壓選穴依據 根據中醫(yī)經絡理論,耳穴是人體內臟器官、四肢軀體的反應點,與人體經絡、臟腑、組織器官相互溝通的部位,刺激耳穴,通過經絡與全身臟腑聯(lián)系,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起到協(xié)調陰陽、調理臟腑的作用[8]。本研究通過刺激直腸、大腸、腹三穴,增加腸蠕動,疏臟腑、順氣導滯;五臟六腑均屬三焦穴,三焦穴具有化氣輸精、促進運化之功效,便秘點可以促進大腸蠕動。
本研究結果表明,經絡按摩能對各臟器的功能起到調整作用,通腑化滯,增強胃腸蠕動,對便秘有良好的作用。而耳穴貼壓亦能充分發(fā)揮通便作用。耳穴貼壓聯(lián)合經絡按摩,均為經絡、臟腑、組織器官等相互溝通的部位,兩者相應部位同時受到刺激,從而起到健脾益腎、益氣養(yǎng)血、潤腸通便的效果,具有調節(jié)臟腑、疏通經絡、促進運化、增加胃腸蠕動的作用,治療嗎啡所致晚期腫瘤癌痛患者便秘,能夠標本兼顧,遠期療效優(yōu)于口服藥通便治療,在臨床上有較大的推廣運用價值。
[1]史瑞君,楊國旺.中藥穴位貼敷預防奧施康定所致便秘的臨床觀察[J].中華護理雜志,2011,46(8):827-828.
[2]王莉娜,劉杰,李道睿,等.阿片類藥物所致便秘的中醫(yī)治療現狀[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外科雜志,2010,16(1):116-118.
[3]Drossman D A.The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 and the romeⅢ process[J].Gastroenterology,2006,130(5):1377-1390.
[4]鐘敏鈺,胡作為,黃琳,等.耳穴貼壓聯(lián)合強阿片類藥物治療中重度癌痛 50 例療效觀察[J].中醫(yī)雜志,2012,53(13):1123-1125.
[5]邵銘熙.實用推拿學[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1998:12.
[6]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S].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3:131-132.
[7]肖平.乳核散結片治療乳腺增生病4257例[J].世界中醫(yī)藥,2010,(2):109-109.
[8]靳志芹.美施康定致便秘的中西醫(yī)結合護理體會[J].護士進修雜志,2012,27(22):2109-2110.
[9]楊秋華,喬麗敏,趙億文,等.耳穴貼壓法對圍絕經期失眠癥的護理干預效果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13,28(10):897-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