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春英
職業(yè)高中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1.基礎比較薄弱,高中課程有一定難度;2.繁重的學習任務;3.滿負荷的課余安排可能造成學生精神緊張、心情壓抑。4.面對學習生活中的激烈競爭,很多學生會產生焦慮不安、憂慮重重。5.在家長“望子成龍”的高期望值下,學生心理負擔日益加重。6.面對學習生活中的不如意,學生的自信心會受到挫傷。7.班級中后進生,由于在學習、行為等方面表現(xiàn)的不如人意,經(jīng)常受到家長、老師的批評指責,往往容易產生自卑和自暴自棄的心理。
上述種種不良心理不僅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健康成長,而且也影響了英語學習的積極性。我們作為學生的領班人,要從心里健康教育入手,以此來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
一、細心觀察,了解分析學生是培養(yǎng)學生健康心理的重要前提
導致學生產生心理障礙的因素很多,而且由于環(huán)境、性格、性別等方面的差異,每個學生對同一問題可能會做出不同的反應。對于這一切,老師一方面要根據(jù)每個學生的情緒變化和行為舉止學會窺測其內心深處的變化;另一方面要通過談心活動,打開學生心靈的窗戶,使學生無所顧忌,愿意向教師傾訴真情。正像裴斯泰洛齊所說:“每一種好的教育都要求母親般的眼睛時時刻刻準確無誤地從孩子的眼、嘴、額的動作來了解他內心情緒的每一種變化?!痹谡业搅水a生心理障礙的根本原因后,我們再根據(jù)學生個體的差異,因材施教,對癥下藥。
二、以誠相待,傾聽學生的聲音,做學生的知心朋友
一項調查顯示:在回答“我碰到問題首先要找誰商量”時,尋找同伴的占70%,尋找父母的占10%,尋找老師的占8%,其他占12%。這表明學生碰到麻煩,他首先想到的是伙伴。因為家長、教師往往以教育者的身份出現(xiàn),居高臨下,學生的心靈很難敞開,也就很難溝通、理解。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產生的心理問題,由于得不到及時、正確地疏導,往往會對孩子的身心健康產生不良影響,有損他們的健康成長。作為教師,如何才能讓學生消除其對師長的畏懼、隔閡呢?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要成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獻給他們?!笨梢姡覀兘處熎剿夭荒軒煹雷饑?,不能擺架子,只有虛心聽取學生的意見,把學生當成知己的朋友,對他們充分地加以信任,這樣學生才會把心里話告訴你,他們才會沒完沒了地向你傾吐心中的沉悶和不快。作為老師在和學生溝通交流的同時,還要恰當?shù)囊龑W生,做好學生的心理工作。
首先是引導學生進行合理的目標定位
由于受教育實踐中客觀存在的“應試教育”傾向的影響,無論是社會、家庭,抑或是學校、教師,往往忽視了學生能力和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片面地以考試成績作為評價學生的主要或唯一標準。如此基調和環(huán)境,也就促成了學生目標定位的不科學性。部分學生雖然天天都在盟誓,但沒有一天對自己滿意過;雖然天天都在努力,但最終還是事倍功半。久而久之,信心和斗志喪失殆盡,留下的只有對自己的不滿意和不愉快。因此,我們應根據(jù)學生自身的實際情況,引導學生實事求是地分析和研究自己:明白自己的優(yōu)點、缺點所在;明白自己的興趣、愛好所在;分清哪些事該做,哪些事該馬上做,該怎樣做;思考自己的過去,審視自己的現(xiàn)在,設計自己的將來。
其次理解學生,用“寬容”的心去包容他們
筆者始終認為,環(huán)境也可以對學生的心理產生不同的影響。如果一個學生生活在批評之中,他就學會了譴責;如果一個學生生活在鼓勵之中,他就學會了自信;如果一個學生生活在諷刺之中,他就學會了自卑;如果一個學生生活在表揚之中,他就學會了感激;如果一個學生生活在恐懼之中,他就學會了憂慮;如果一個學生生活在認可之中,他就學會了自愛;所以,在工作中,我非常注重賞識教育,并且教育學生對待他人要寬容,學會發(fā)掘他人的閃光點,學會與他人友好相處,營造和諧文明的師生和同學關系。
三、客觀公眾,正確看待和理性評價學生
學生們往往很在乎老師的評價,在意老師能否公平、公正,實事求是,一視同仁。一是學會換位思考。設身處地地從學生所處的角度、位置、環(huán)境去看待、理解和處理事情,領悟學生的所思所感所為,給予學生同等的關注。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學生的每一個想法、每一次發(fā)現(xiàn),發(fā)現(xiàn)他們的可愛之處和閃光點,盡量給予鼓勵和熱切的期待。不吝惜愛心的投入。因勢利導、以情動人。用真誠和鼓勵,喚起學生的自信,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成長、感受進步,走出自卑的陰影,去玩味自身價值得以實現(xiàn)的愉悅和幸福。多與學生交心談心,使之覺得老師在乎他、關心他和信任他,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變學生被動接受管理為主動自我管理。
總之,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心理品質是我們教育工作者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問題,它能使學生通過了解自我的動機,不斷正確認識自我,增強自我調控、承受挫折、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從而培養(yǎng)出適應時代發(fā)展的具有良好心理素質、健康體魄、文明精神,富有朝氣、勇于進取、敢于探索的一代新型的高素質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