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斌
摘 要:多角度多渠道的使教師獲得教師課堂教學的信息,促進教師的自我反思、自我調控,逐步使教師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是最關鍵的問題。教育管理機構更要構建一種多元對話制度,促使教師學會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從而提高自我。
關鍵詞:教學風格;對策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18-389-01
一、新課程呼喚科學公正人性化的評價管理
1、教師和教師對話。新課程強調整合教師的智慧,加強學科之間的合作。這樣,學校的日常教學研討要形成一種習慣和氛圍,要有學術研究的氣氛。我們的管理者要精心策劃。我所在學校原來教研活動僅僅是一種形式,教務處老師每次都非常辛苦的去等老師們簽到,其結果還是有不少老師無視這種管理,請假的有,聊天的有,上網玩游戲的有。后來學校改進了管理方式,開展“課例展示”“教材研討”“理論學習”“一周教學自我評價”等專題形式,定期進行活動,收到較好的效果。
2、教師和學生的對話。新課程下的師生關系是一種新型的師生關系,強調平等對話,強調師生的交流、合作。教師不僅知識的傳授者,更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教師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yǎng)能力的關系,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指導學生有個性的學習等等。教師要善于與學生溝通、樂于與學生交朋友。學校采用問卷調查、師生座談、教師信箱等形式多渠道的使教師從各個角度得到學生的反饋信息,打造一條師生良性溝通的“綠色通道”。為此,要鼓勵學生對教師的教學講真話,講實話。從評教的目的、態(tài)度、語言等等方面要求學生以一個主人的身份積極參與評價。評課不是為了挑老師的刺,打擊對自己曾經有過嚴厲責罰的老師,而是為了激勵教師“想學生之所想,做學生之所需”。
3、教師和管理者的對話。學校教學管理人員,平時深入教學一線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推門聽課。以前管理人員聽課總是以領導者的地位居高臨下的評課,現(xiàn)在是以一個“研究者”、“學習者”的身份出現(xiàn);從評課的目的上看,以激勵為核心,真正了解教師的疑惑和困難,和教師共同研討,而不是挑三揀四,監(jiān)督檢查,讓教師有一個積極的心態(tài)投入到課改之中;從評課的態(tài)度上看,與教師和平共處,多采用平等、交流、對話的形式,擺正心態(tài),共同商量,而不是一言堂,我說了算;從評課的語言看,以肯定為主,體現(xiàn)出研討的氣氛。從評課的方式看,先讓教師自己談感受,領導再從他們的自我評價中解決觀念、方法等問題。通過實踐,就會明顯感受到這種深入教學一線的評課,既讓教師的心理壓力大大減輕,放下了思想包袱,能真正敞開心扉,樂于交流。
二、老師是學生最有利的指引者
進入初中,是人生的一個很大的轉折點,人生旅途當中的黃金階段,做為初中老師也是他們的最有利的指引者。
1、盡可能的提供相對寬松語文教育教學的環(huán)境。多教育學生參加實踐活動,多讀書報,豐富自己的感性知識。千萬不要只為了應付考試,終日死記硬背課本、筆記。讓學生養(yǎng)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
2、語文教師不斷地去研究。教育學、心理學,把握住學生心理、生理特點,要有耐心的去引導學生認識自我,把握自我。在生活中讓他們多體驗,去感悟社會、感悟生活,有消極者讓他們盡可能的客服困難增加勇氣和信心。
3、及時反饋與強化。當他們取得進步時,及時給于表揚或獎勵,使其從中獲取自己進步的信心,反之,給予的是指導和指正。語文教育者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fā)揮指導者的作用。對學生進行督促、檢查和評價,以提高他們學習能動性,教育他們走向成功之道。
三、教師要加強自身建設
通過多種途徑讀書,擴大閱讀面,提高自身素質,通過各種有效的教研活動提高自身的業(yè)務素質。注重內容安排,注重問題設計,注重教學過程。
1、我們教師要重視自身建設,努力提高業(yè)務水平?!皩W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職業(yè)要成個人永久職業(yè),人必須永遠保持“學高”這一范疇?!澳嫠兄鄄贿M則退”?!霸賹W習”“終身教育”就成了它的注解。 可以說,思想是主宰人類行動的將帥。因此要讓自己為人民服務,獻身于教育事業(yè)。明確人生目標,不斷地從各方面提高自身素質,完善自我,不斷創(chuàng)新,努力培養(yǎng)適應時代需要。
2、更新拓展專業(yè)知識與技能。豐富教學理論,提高業(yè)務素養(yǎng)。新課程標準中除了原有的計算機應用技術之外,其內涵和外延更加豐富。其中蘊涵了部分信息學、傳播學、系統(tǒng)論等的基本原理,涉及到網絡通信技術、多媒體技術、數(shù)據管理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等與計算機緊密相連的應用技術,還滲透了人文、藝術、社會法律道德規(guī)范等問題。
3、積極參加教科研活動。增強教科研意識,提高科研能力。教育科研是提升教師素質和學校教學質量的必由之路,是促進教學改革、優(yōu)化教學效益的有效途徑。積極申報課題,強化科研意識,提高科研能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爭取做到年年有課題,人人有科研,把參加教育科研作為提升自我素養(yǎng)、實現(xiàn)自我價值的途徑之一。只有通過課題研究的開展,才能讓年輕教師快速成長,形成具有個性的、合格的、優(yōu)秀的教師,教師才能成為新課改中最具有活力的課程資源。
四、高考制度利大于弊
綜觀高考制度的利弊,一言以蔽之:高考制度利大于弊。高考制度的確立和實施,有利于客觀公正選拔人才。高考是國家廣泛吸納人才是重要途徑,是培養(yǎng)專門人才和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建設人才強國,為建設小康社會、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強有力的人才和人力資源保證。
1、高考招生不能只依據成績。還要考察學生的德育。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文化底蘊很深的古國之一,科舉制度發(fā)展到高考制度,分數(shù)是標準,但近幾年,名牌大學出現(xiàn)的丑聞不少,之所以我認為學生的素質應放到第一,做人都不會還有什么資格上大學,因此德育在高考的指揮棒中放在首位!
2、均衡研究型大學生源分布,保障農村學生的入學機會。應改變國立的研究型大學招生本地化的弊端,擴大人口大省和西部地區(qū)(貧困地區(qū))的招生名額,逐漸均衡各地考生獲得優(yōu)質高等教育資源的機會。保障農村學生公平接受研究型大學的教育機會。參照發(fā)達國家的有關做法,可規(guī)定國立重點高校錄取農村生源的比例(例如不低于30%),在自主招生中對農村家庭學生實行同等分數(shù)情況下優(yōu)先錄取或對農村家庭學生加分,這樣彌補了農村學生因基礎教育質量所造成的與城市學生的差距。
總之,在多元評價體系中,教師、學生、管理者對一個教師的促進是核心。只有施行對話,才能合作,才能共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