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迎娣
在當下學校里,我們經常聽到正義凜然的大道理,見到拼搏奮斗、成功勵志的大場面,比如一些學校的“國旗下講話”,大考前的“誓師大會”等,鮮能聽到淡定、平靜的演講。然而,我們教育人是否懂得用心去修煉自己“教平凡”的能力?“修身治國平天下”、“立德立功立言”是我們骨子里的一種價值追求,可是追求成功、教授成功的方法卻又常常落腳在“治國平天下”、“立功立言”上。而“修身”、“立德”因為關涉的是個人修養(yǎng)和品性,往往不被納入教育的范疇,也缺乏系統的教育方法?,F代學校教育中的德育就面臨著這樣的窘境和尷尬。冷靜反思,這或許和我們學校一味注重“成功教育”、忽視“平凡教育”有關,和我們老師具備超強的“教成功”的能力、卻又嚴重缺乏“教平凡”的能力有關。
老師為什么要修煉自己“教平凡”的能力?因為我們自己就是平凡人,都缺乏深刻的“成功體驗”。我們教授成功的辦法,大多是教科書上傳承的經典道理或者少數成功人士提煉的核心要素,比如“頭懸梁,錐刺股”,“不為困難找理由,只為成功找辦法”等。但與此同時,我們又清楚地知道,在自己課堂中學習的大部分學生將來很少能成為總理、科學家、文學家和企業(yè)CEO,可我們又總是以“最高標準”要求每一個不一樣的孩子。我們真心是為了孩子好,但我們所定義的“好”往往就是考取名校,實現那種“舉世矚目”的成功。其實,教師、學生就是生活中一個個平凡人,快樂幸福地生活比任何輝煌都重要,但我們卻不知道這樣的“平凡”該如何傳授?
平凡心態(tài)是老師修煉“教平凡”能力的自我起點。教育是慢的藝術,教育就是陪伴,就是等待。如果你有這樣的心態(tài),你眼中那些調皮的孩子就不再是無法挽救的“差生”,學生的錯誤就不再不可饒恕,反而會成為有價值的教學資源。人生沒有起跑線,美麗的風景總是在不經意的旅途中展現。一次教學競賽沒有成功,你不再去抱怨自己的學生不優(yōu)秀,而是發(fā)現了孩子們在課堂上的可愛。三年教下來,考取名校的孩子沒有達到學校規(guī)定的考核標準,你不再去計較獎金的多少,而是惦念著每個孩子今后的人生發(fā)展,鼓勵那些暫時“落榜”的學生繼續(xù)前行。如此等等,我們就是在修煉自己平凡的心態(tài)。
“教平凡”還應學會賦予平凡以意義,讓教育回歸真實的本性。山東泰安附中的孫明霞老師,一直行走在“生命化教育”的路上,她努力地、用心地讓每一節(jié)平凡、普通的生物課富有“生命氣息”,蘊含“教育意義”。她喜歡研究課堂,研究學生,研究教育的規(guī)律和學生的成長規(guī)律。她的課堂總能給學生鮮活的知識,而不是死記一堆無用的文字符號。她告訴學生:學習不只是為了應付考試,更是為了一生的成長與幸福。她的課堂,始終保持著愉快、平等的生命在場環(huán)境;她的教學,更多的是一種講述、傾聽、交流;她的教學方法,被學生戲稱為“孫氏聯想法”。她雖然一直在生物學科教育教學一線,但她始終認為自己不只是一個生物老師,她的職業(yè)身份更多的是“老師”。因為生物教學,不只是讓學生認識“生物”,還要通過“生物”培養(yǎng)學生珍愛生命、關注自然的情感,讓學生懂得生命的意義。在大多數人眼里,生物課是“副科”,但孫明霞老師堅信,只要用心做,小學科也是大舞臺,照樣能把學生領到高處看風景,開拓學生的視野,培育學生健康的身心、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擔當意識。她努力讓每一節(jié)生物課成為真正的生命課堂,賦予每個平凡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以生命氣息和教育意義,讓學生的生命因遇到她而變得美好。面對那些成為大學教授、科學家的同學,孫老師十分釋然,她經常說:“我雖然只一名普通中學教師,但我做的事很重要?!?/p>
修煉自己“教平凡”的心態(tài)和能力,讓每個孩子的生命旅途更遠、更寬,讓每個人都在平凡的生活、學習和工作中享受人生的幸福和快樂,這才是真正美好的教育。
(作者單位:江蘇省常州市第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