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慶九
(江蘇省如東縣洋口鎮(zhèn)古坳初級中學,江蘇 南通 226461)
讓競技淡出課堂 把健康還給學生
李慶九
(江蘇省如東縣洋口鎮(zhèn)古坳初級中學,江蘇 南通 226461)
隨著我國經濟、科技的迅猛發(fā)展,人們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對健康的需求也在不斷提高。全民健身活動蓬勃發(fā)展,休閑娛樂方興未艾……種種舉措都說明了健康問題題已引起社會的極大關注,健康日益成為人們的第一需要。
體育作為學校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體育課程擔負著增進學生健康的重任。淡化“競技運動”模式,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是體育新課程改革的最基本的思路。可我們幾十年的體育課堂教學,已經走過一條曲折的道路;我們確實也在不斷改革和發(fā)展課堂教學,但為什么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學生健康狀況堪憂”這樣一個嚴重的問題。
競技,作為一種現(xiàn)代體育運動,極具魅力。它以強身、表演與發(fā)掘潛能三方面展現(xiàn)在世人面前,但是目前人們首先關心的是發(fā)掘潛能,向人類體能極限挑戰(zhàn),由此,競技的主要目標就是不斷創(chuàng)造更好的運動成績。在“更高、更快、更強”的口號指引下,無數(shù)的少年和兒童為突破體能上的極限,為在競技比賽中獲得殊譽,為了實現(xiàn)人生的價值,付出了大量的汗水和心血,為了民族和國家的榮譽而奉獻。但作為一名競技運動員,他們在強身與健康方面有多少獲益呢?應該說,從獲取健康的角度講,他們不是成功者。現(xiàn)代醫(yī)學研究表明,人長時間處于工作狀態(tài),進行超負荷的極限訓練,會對自己的內臟器官造成無形損耗,這種長此以往的損耗具有遠期效應,從而給身體健康帶來無窮無盡的后遺癥。每當人們聚在一起觀賞各種各樣比賽與表演時,獲得視覺感官的滿足和心理愉悅的時候,是否想到他們是以犧牲自己健康為代價,甚至是生命來供我們觀賞。挖掘潛能,挑戰(zhàn)極限,創(chuàng)造佳績,如果用于中小學體育與健康教育,必將產生許多負面的影響。
中小學體育課程教學的根本目的不是將所有的學生都培養(yǎng)成運動員,而是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課堂教學的價值應直接指向學生的身心健康,然而,情況恰恰相反,一段時間聽了好幾堂初中和小學的體育課(幾所學校)。筆者不敢想象,這哪是體育課?運動技術、運動技能貫穿整節(jié)課,全是競技性極強的運動內容,更有甚者,在小學低年級一堂教研課上,某體育教師設計了速度素質教學,我們看到的是兒童歡快的奔跑,兒童的興趣非常高,可是一測脈率,有些兒童竟達到每分鐘240次,簡直無法想象,兒童這顆嫩稚、弱小的心臟怎經得起如此重負荷的摧殘,拿學生健康當兒戲?誰是罪魁禍首?本地一位知名度比較高的老教師,他曾不止一次說:競技運動成績是體育教師的榮譽,是學校體育的生命,離開了競技就不叫體育,沒有運動技術的課就不是體育課,這句話,無疑給底層的課堂教學產生了一定的導向作用。到底是體育教師的榮譽重要呢?還是學生健康重要呢?筆者痛定思痛,感覺到競技運動難以淡化,學生健康難以保障,主要來自以下幾個方面的干擾。
2.1 體育教師本身的因素
我們的一些同行都畢業(yè)于體育院校、體育系,平時都是開口說訓練,閉口打比賽,競技理論一套又是一套,只知道什么是sports,早就忘了什么是physical Education,更不用說體能與健康了。加之大學里所學都是競技運動教材內容,對競技運動教材法,輕車熟路,了如指掌,拿到任何一個體育課堂都能照搬照用,不用費心費力去設計,長此以往,體育教師僅有的那么一點創(chuàng)新意識、健康意識早就磨滅了,對學生的健康和興趣,置若罔聞,一味我行我素,課堂上的競技運動模式反而變成了他們的“專長”。體育新課程一再倡導“模式化”向“個性化”發(fā)展,可是我們就是難以走出這個“競技”模式的怪圈,任其阻礙著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
2.2 體育升學考試指揮棒的制約
初中升學加試體育,這項積極的舉措,經過二十余年的歷程,對學校體育工作產生了一定的促進作用,可現(xiàn)在卻又變成體育教學改革前進路上的一塊“絆腳石”,變成了危害學生身心健康的“殺手”。
試看,初中體育教學,體育課變成中考項目競技訓練課、活動課也不例外。到了初三干脆把課間和廣播操時間都變成了訓練課。各班班主任也加入“戰(zhàn)團”,他們是一手拿皮尺,一手拿鈔表,配合體育教師干得熱火朝天,對學生帶有競技性質的加試內容是測了又測,練了又練,殊不知學生是在沉重的學習負擔下,還要為應試體育而疲于奔命,在訓練中,各種完全可以避免的運動傷害、身心創(chuàng)傷屢見不鮮,嚴重危害了學生的身心健康。也許體育教師們有苦衷:如果體育分拖了后腿,學生升不了學,責任誰也負不起,家長、校長指責誰能擔當。于是,看遍全國整個初中體育教學變成了一個模式,那就是競技訓練,學校、教師為榮譽而拼命,學生為分數(shù)而拼命。
看來,這根升學的體育指揮棒已到了該退出歷史舞臺的時候了。
2.3 《國家體育鍛煉標準》的影響
20世紀70年代后期,我國為了迅速提高學生的體質,制訂了《國家體育鍛煉標準》,旨在促進學生努力參與體育鍛煉增強體質,本來是一件無可非議的事情,可問題是,每年一度上報的合格率又要和學校的教育質量、申報文明單位等榮譽掛鉤,而且合格率每年還必須有點提高,否則,合格率下降豈不是與校長和體育教師的工作沒做好有關?于是,一些校長明確下達指標,并規(guī)定哪個教師的班級體達標率上不去,文明班不能評、教師晉級受影響、加工資沒份。在這樣的情況下,體育教師和班主任能不急嗎?于是,一些學校的體育教師們把所有的體育課一起用來專攻體鍛達標內容,使體育課變成了達標訓練課,結果是體育課上學生普遍喜歡的許多非競技運動項目可以不上,但體鍛達標競技性較強的項目,如實心球非擲不可,長跑非跑不行的,單杠引體向上非拉不可等,把所有學生完全圈在一個“競技運動”式的籠子里,制約著學生的健康成長。
《國家體育鍛煉標準》本身規(guī)定的內容,競技性較強,缺乏鍵身和娛樂性,雖有助于體能的提高,但對學生體質健康卻沒多大用處。喜在上層領導已意識到,用《學生體質健康標準》來代替《國家體育鍛煉標準》?!秾W生體質健康標準》是根據學生的健康狀況要求,采取體質指標和和健康指標綜合評定的辦法,來全面評價學生的健康狀況,為中小學生體育與健康的目標教學奠定了基礎,把握了教學改革方向。
而今,在參考其他國家的體育課程標準時,我們才發(fā)現(xiàn)競技化特別強的運動項目在課程內容標準中很少出現(xiàn)。這些國家已經逐漸將競技運動淡出中小學體育課堂,這一做法無非是充分實現(xiàn)體育課程健康目標的達成度。例如,在美國新課程標準中很少見到田徑的字樣,但美國依然是“田徑王國”,而我國學校體育中處處是田徑內容,但奧運會田徑比賽中金牌罕見。男子足球、籃球更是如此。我國能在世界上獲得優(yōu)異成績的項目,在學校體育中不一定開展得很普遍、很出色,像乒乓球、射擊、體操、跳水等。這就充分說明了我們的學校體育教育絕對不是針對個別“尖子”生的競技訓練,把他們培養(yǎng)成運動員,而是面對全體的體育與健康教學,體育課堂教學重點應直接指向學生的身心健康。筆者在這里絕對不是完全排斥競技運動項目,而是想衷心看到我們的體育課堂教學向健康的方向發(fā)展,而是要善于改造競技運動項目,善于選擇競技性不強的運動項目,科學考慮的首要重點是“是否有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是否有利于學生的個性發(fā)展”?
隨著體育新課程標準的全面推開,“健康第一”的思想和觀念正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我們一定要轉變觀念,確確實實為學生的健康考慮,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和內容,讓競技淡出課堂,把健康還給學生,有理由相信在不遠的將來,“學生健康狀況堪憂”的帽子將會被我們這一代人摘除。
G807.0
A
1674-151X(2014)02-045-02
2014-01-12
李慶九,體育教師。研究方向:體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