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下里 龍海霞
(1.內江師范學院體育學院; 2.內江師范學院教育科學學院 四川內江 641112)
《體育社會學》是高等師范學院體育教育專業(yè)一門重要的專業(yè)必修課,課程著重培養(yǎng)學生掌握體育社會學的基本理論與方法,以及運用基礎理論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加深對體育運動以及體育運動與整個社會的關系的認識和理解,是充分體現(xiàn)體育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的重要課程。
嘗試教學法,是讓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先進行嘗試自學課本,在嘗試的過程中讓學生進行討論、練習,在學生嘗試練習的過后老師再進行講解的教學方法。[1]嘗試教學法是對現(xiàn)有教學思想的發(fā)展也是對教學實踐的創(chuàng)新。雖然嘗試教學的觀念,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便有萌芽,比如古代教育家孔子就有“先憤后啟,先悱后發(fā)”的思想,但并未成為一種教學方法。在我國嘗試教學法的正規(guī)實驗是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經過30多年的發(fā)展,該方法在全國30多個省市得到開展。由于此法效果突出,所以日本教育家多次到中國來進行考察。1986年,教育家佐藤三郎將此法寫入《世界有特色的教學方法》,可見教育界對此法的重視。
在中小學和高校體育教學中,嘗試教學法被廣泛的運用于術科教學中,如籃球、足球、排球、田徑等技能為主的教學中,已經較為成熟的運用了嘗試教學法中的基本特征“先試后導、先練后講”,并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然而,在體育理論教學中,運用嘗試教學法進行教學改革的單位較少。這并不是意味著嘗試教學法不適用于體育理論教學,在任何學段、任何學科,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學習精神和自主探究精神都是及其重要的教學目標??梢哉f,關于嘗試教學法的問題,國內外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并且實質性的影響著《體育社會學》的教學理論和實踐方法的改革。
國外的研究固然有其科學性、進步性,但由于文化的差異,難以有效地指導我國的課堂教學。而國內的嘗試教學主要集中于中小學數學教學,或是技能教學中,由于學科性質和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差異,所以目前單純嘗試教學理論對體育專業(yè)理論《體育社會學》課程的指導意義不大。
以“貼標簽”的方式將嘗試教學法簡單的運用于《體育社會學》課程教學中。人們只是把“嘗試教學”作為學生主動學習的一種途徑,使學生從過去的被動學習,主動參與到學習的過程當中。只是把這一方法作為教學中知識傳授的一種途徑,這樣的“嘗試教學”不能讓學生從嘗試中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教師對于嘗試教學法認識的誤區(qū)導致了在《體育社會學》的課程教學中的實施偏差。
缺乏對嘗試教學法本身的反思,缺乏整體和綜合的視野。對于體育社會學中的一些基本理論的教學內容,嘗試教學法是不適宜的;學生對某個知識點和某個問題的的嘗試錯誤,自主探究的只是一些零散的知識點,它不可能完全取代系統(tǒng)理論知識的傳授的傳統(tǒng)教學。因此,在對嘗試教學法進行反思的同時,整合其他的有效教學方法,優(yōu)化《體育社會學》課程教學的方法群,成為了當前教學中亟待解決的一大難題。
為了達成《體育社會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目標,嘗試教學法作為一種探究式的教學模式,讓學生通過已有的舊知識先進行嘗試練習,在嘗試練習的過程中先自學教材,然后學生對相關內容進行討論,在學生對問題有一定認識的基礎上,教師再進行講解。我們可以將邱學華的嘗試教學法應用于《體育社會學》課程教學中,根據體育理論學科的特點,將其七步教學過程(準備階段、出示嘗試題、自學課本、嘗試練習、學生討論、教師講解、第二次嘗試練習)劃分為三個階段,主要包括課前學習、課堂實施和課后延伸三部分的內容。[2]
嘗試教學法在應用之前,應該充分對所教學內容進行分析,指導學生預習的重點、難點,讓學生能有效地進行自主的學習活動。教學前的學習,可以分為兩個方面內容。
依據《體育社會學》各個章節(jié)和課時的教學目標,將下一次課時的教學內容分成若干知識點。老師示范性地列出一些知識點后讓學生在預習中總結、歸納出學習要點。這一個過程能促使學生對所要學習的內容有一個較全面的認識,同時學生的分析能力也能得到培養(yǎng)。
授課教師根據章節(jié)的教學目標,示范性的列出1~2個思考題,讓學生在思考中預習課本,讓學生對學習的重點、難點有所認識,便于在后面正式學習的時候有所側重。此外,讓學生在預習的過程中自己列出幾個需要思考的問題,引導學生自主的發(fā)現(xiàn)問題、設計問題。在這一個過程中讓學生之間進行相互討論,培養(yǎng)學生相互合作的習慣和能力,有利于加深學生對課本的認識。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查找相關資料,能開拓視野,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歸納問題的能力。
按照《體育社會學》課程的教學目標要求,設計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問題進行嘗試,通過嘗試問題的過程去發(fā)現(xiàn)新問題,再引導學生去解決這些問題。這個過程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加深對課本內內涵的認識,并能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的能力。
學生可以根據教材中的基本內容,在問題的解決中,以教材作為學習的基礎,一邊通過自學一邊進行思考。教材有其系統(tǒng)性,有利于學生獲得較完整的知識體系,是嘗試教學法主要的知識來源,為下一步“嘗試練習”打下了基礎。
嘗試練習就是學生在前期準備的基礎上對問題進行講解嘗試。結合《體育社會學》課程的案例,對所應掌握的內容進行練習。在選擇案例的時候可以參照與課本類似的案例,利于學生理解、學習,避免案例偏離主題。
這一個環(huán)節(jié)是對上一個環(huán)節(jié)“嘗試練習”的延續(xù)。討論交流分為三個部分。一是對“嘗試練習”的內容進行討論??此鶉L試講解的內容是否緊扣教學目標,案例選擇是否恰當。二是對“嘗試練習”效果進行討論。圍繞嘗試后,學生認識問題、掌握知識情況進行討論。三是對“嘗試練習”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討論交流。通過對嘗試環(huán)節(jié)所反應出的問題進行討論,不僅有利于以后避免出現(xiàn)類似問題,更可以通過這些不足加深對知識點的認識。
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整理是《體育社會學》課程嘗試教學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這一個環(huán)節(jié)主要是通過學生個人思考來完成的。在整理的過程中及時反思總結,可以發(fā)現(xiàn)有在的問題。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有很好效果。
針對教學內容的重難點,還應進行第二次嘗試練習。通過練習使學生對新知識能準確把握。教師還應對第二次嘗試練習過程中學生所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分析、講解。
當然,針對《體育社會學》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課型,在嘗試教學法的課堂實施程序中我們可以適時的調整,但是,無論采用什么樣的程序,關鍵在于能否真正引領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和主動嘗試。
課程教學后進行知識的延伸有利于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彌補教材的不足??梢詫虒W內容進行探究性思考,把學習的內容與生活實踐相結合,讓學生能利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本研究著重探討嘗試教學法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并力求達成將《體育社會學》課程建設成為理論與實踐并重、適應當前中小學體育教師素養(yǎng)的課程目標,本研究的關鍵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嘗試教學法在體育理論教學實施中往往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且有時候不能達到預設的教學效果。而且有時容易陷入嘗試的陷阱,為了嘗試而嘗試,將會得不償失。
(2)嘗試教學要求任課教師不僅具備理論和實踐的貫通與融合的能力、較強的應變和判斷能力,而且能及時分析和解決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的新問題,并對學生的嘗試過程和結論加以客觀、科學的評判、引導。如果教師不具備相應的素質要求,則會出現(xiàn)組織調控不利,容易導致學生在討論時出現(xiàn)東拉西扯、天馬行空而脫離主題的現(xiàn)象。
(3)嘗試教學法對學生學習的自學能力和自覺性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學生只有先自學教材,對教材有了理解的基礎上才能去進行嘗試。如果自學能力差,則無法正確理解教材,難以掌握相關的理論,就無法去進行嘗試。自覺性是嘗試教學法的實施關鍵,學生愿意去學,能主動去實施才能完成教學的內容,才能取得效益。因為,如果學生在準備過程中不夠充分就會使學生在課堂嘗試中陷入困境,這也是在體育專業(yè)中實施嘗試教學的一大難題和關鍵問題。
[1]葉清光,張朝煌.嘗試教學法詳解[J].廣東教育·綜合,2008(1).
[2]邱學華.嘗試教學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6).
[3]邱學華.嘗試教學研究50年[J].課程·教材·教法,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