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訊(記者鄭文華)近日,國家質檢總局出臺有機產品認證管理辦法,旨在加強有機產品的認證管理,維護消費者、生產者和銷售者合法權益,進步提高有機產品的質量。
在認證實施方面,辦法明確有機配料含量等于或高于95%的加工產品,在獲得有機產品認證后,方可在產品或產品包裝及標簽上標注“有機”字樣,加識有機產品認證標志,認證機構不得對有機配料含量低于95%的加工產品進行有機認證。
在認證證書和認證標志方面,辦法明確了認證機構應當在7天內撤銷認證證書的多種情形,包括獲證產品生產加工活動中,使用了有機產品國家標準禁用物質或受到禁用物質污染的,獲證產品的認證委托人虛報、瞞報獲證所需信息的,獲證產品的認證委托人超范圍使用認證標志的等等。
奶粉進藥店推至縣市級地區(qū)
本刊訊(記者 申海鵬)于2013年開啟的奶粉進藥店試點工作雖然整體進程比較緩慢,但如今已經走出北京,并進駐到地方縣級市等區(qū)域。從2月起,新疆縣級市庫爾勒市將開展為期4個月的藥店專柜銷售嬰幼兒配方乳粉試點工作,用藥品管理的模式對嬰幼兒配方乳粉實施嚴格管理。
據了解,庫爾勒市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庫爾勒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決定用4個月時問,在庫爾勒市范圍內遴選20家零售藥店,組織開展藥店專柜銷售嬰幼兒配方乳粉試點工作,凡是符合試點基本條件的企業(yè),均可向庫爾勒市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提出試點藥店的書面申請。
2013年10月,由中國國際貿易學會國際品牌管理中心牽頭的奶粉進藥店工作率先在北京試點運行,當時稱計劃2014年6月前將該項目推進到全國省份城市,2014年年底達到100個城市。
我國食用菌系統研究缺位 擬5年實現新跨越
本刊訊(記者 孟雯)2月15日,被列入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fā)展計劃的食用菌產量和品質形成的分子機理及調控項目在北京啟動實施。
據項目首席科學家張金霞介紹,食用菌是伴隨我國改革開放快速形成的一項新興產業(yè),市場需求巨大,產業(yè)規(guī)模擴張迅速。但由于系統科學研究的缺位,不但導致了產業(yè)效益持續(xù)下降,而且自主知識產權品種嚴重缺乏。
2014年啟動的食用菌產量和品質形成的分子機理及調控項目,依托中國農科院農業(yè)資源與農業(yè)區(qū)劃研究所,并與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國醫(y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吉林農業(yè)大學等院校共同協作,擬用5年時問,揭示食用菌產量和質量形成的分子機理,建立科學研究的理論和方法體系以及遺傳改良基礎平臺,提高食用菌產業(yè)的原始創(chuàng)新和關鍵技術創(chuàng)新能力,為食用菌高產優(yōu)質高效生產技術創(chuàng)新提供科學理論支撐,推動我國食用菌產業(yè)實現從經驗到科學、從實踐到理論的新跨越。
浙江11地市簽署食品安全追責制軍令狀
本刊訊(記者 唐蕊)2月17日,浙江全省食品安全工作會議在杭州舉行,浙江省常務副省長蔡奇與11個地市區(qū)分管食品安全的副市長簽下“軍令狀”,讓食品安全追責制成為懸在各級政府和各監(jiān)管部門頭上的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
這是浙江省食品安全監(jiān)管新體制實施后召開的第一次全省食品安全工作會議,浙江省政府與11個地市政府簽訂了食品安全責任書。
會上蔡奇表示,當前食品安全仍處于風險高發(fā)期和矛盾凸顯期,影響食品安全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還沒有得到根本解決。食品安全與群眾的期望還有較大差距。而保障食品安全是衡量執(zhí)政能力的重要標準,也是轉變政府職能的重要內容。
蔡奇強調,食品安全責任追究要落實,不僅要落實生產企業(yè)主體責任,還要落實監(jiān)管部門監(jiān)管責任,更要落實地方政府領導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