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琳+苗婷婷
摘 要:德育課教學對提高中職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精神、科學精神具有重要作用。新時期,為了提高中職生的道德素養(yǎng),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結合教材內容,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采用多種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的課堂學習積極性,提高德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中職;德育教學;有效性
一、中職德育課教學的現狀
德育課教學對提高中職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精神、科學精神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現階段的中職德育教學大都存在有效性不足的問題,沒有實現中職德育教學的教學目標。首先,從教師的角度分析,大部分教師在開展德育教學時,僅僅將教學重點放在課本知識的教學上,而不是將教學重點放在如何提高學生的德育素養(yǎng)方面。其次,從中職學生的角度分析,在具體的教學實踐環(huán)節(jié),教師沒有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實施德育教學,課堂教學內容枯燥無味,僅僅是對理論知識的講述,教學方法單一,這就使得學生的德育課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不高,進而影響了中職德育課教學的有效性。
二、提高中職德育課教學有效性的對策
1.培養(yǎng)中職學生的學習興趣
相比其他專業(yè)課教學來說,德育課教學僅僅依靠課本內容難以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該結合教材內容,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采用多種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的課堂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愉悅的課堂教學環(huán)境中不斷提高自身的德育素養(yǎng)。教師可以將教材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聯系,讓各個層面的學生都能夠積極參與到課堂討論中,從而潛移默化地獲得所學知識。此外,德育教師還可以借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展開德育教學,如制作多媒體課件,并在課件中適當地穿插圖片、動畫、視頻、音頻等,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整個課堂教學更加生動形象,同時加深學生對抽象理論知識的理解,提高德育課堂教學的效果。
2.轉變傳統(tǒng)的德育教學理念
中職德育教學的教學目標在于幫助每個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的職業(yè)道德意識和法律意識等,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因此,在德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不斷提高德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不要僅僅將德育課程教學作為教學任務展開,而應該注重德育教學的實際效能,結合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從各個方面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創(chuàng)業(yè)意識、競爭意識與法制意識,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其能夠經受住失敗和挫折的考驗,成為高素質的綜合性人才。
中職德育課教學只有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文化層次等,才能更好地發(fā)揮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在中職德育課教學中,教師不應該將教學內容局限在課本的理論知識層面,而應該通過各類社會生活實踐活動讓學生更好地感悟和理解德育教學內容。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借助志愿服務活動,讓學生深入社會生活,并且在服務社會、服務他人的過程中,更好地了解社會,升華自己的道德境界,最終達到提高思想道德教育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的目的。
3.創(chuàng)新中職德育教學方法
中職生正處于心理、生理的發(fā)展階段,其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還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因此,必須不斷提高中職德育教學的有效性,引導學生使其向正確的方向發(fā)展。德育教學的內容相對較為抽象,教師可以通過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使得整個課堂教學更加生動形象,進而起到提高德育教學成效的目的。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針對學生的日常學習和生活,靈活掌握教材中的內容,適當增加生活中的實際案例,引導學生正確地認識社會,幫助其逐漸學會從多個角度去分析各類社會問題。課堂教學與學生生活的有效結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調動學生的課堂學習積極性,使其全身心投入到課堂學習中,在教師提供的教學情境中體驗德育知識,反省自己的言行。
4.加強中職德育課堂上的師生、生生互動
在德育課堂教學中,德育教師要充分發(fā)揮自己在教學中的主導地位,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增加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交流,讓學生在互動過程中對教師產生好感,加深學生之間的友誼,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對教師來說,以平等的身份和真實的感情投身于德育課堂教學中,不僅能夠獲得學生更多的信任和尊重,還可以使其講授的知識更容易被學生接受,并被其轉變?yōu)榉e極的實際行動。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可以讓課堂教學由傳統(tǒng)的封閉式轉變?yōu)殚_放式,形成一個民主的課堂教學氛圍,激發(fā)每個中職生的課堂學習積極性,使他們敢于提問,敢于獨立思考。
此外,中職生在學習和生活中經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這就要求教師在德育課堂教學中把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教育結合起來,將心理健康教育貫穿于德育的全過程,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心理健康意識,提高學生的心理調適能力,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形成健全的性格,具有較強的心理承受能力。
新時期,傳統(tǒng)的中職德育課堂教學模式已經不能適應學生的德育教學現狀,中職德育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德育教學中的不足,并積極采取有效措施改善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教學理念,培養(yǎng)中職生的德育學習興趣,不斷提高中職生的道德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吳軼誠.提高中職學校德育課堂教學實效性與發(fā)展性初探[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1(2).
[2]李金德.中等職業(yè)教育中有效德育教學的實現途徑[J].文教資料,2009(31).
[3]楊文堯.中等職業(yè)學校開展分層教學的幾種嘗試[J].中國職業(yè)技術教育,20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