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琴
(惠州學院 服裝系,廣東 惠州 516007)
目前,人們對皮革服裝的要求越來越高。對于皮革這種非織布面料來說,為了穿著的合體性和舒適性,在板型制作方面需要考慮的因素更多,尤其是關鍵部位的結構及放松量的設計。影響皮褲舒適性的結構因素主要有兩個:一是腰臀結構及放松量的處理,二是襠部結構及放松量的合理設計。因此,板型師必須掌握關鍵部位的結構,并根據人體運動所需,合理設計放松量,使皮褲穿著舒適。
從人體工效學角度分析,皮褲在外在美觀性和內在舒適性方面均有較高的要求,尤其涉及腰、臀部位的設計時,整體上要求達到皮褲內外空間的相互協(xié)調。[1]
一般情況下,褲子紙樣在前、后腰圍的尺寸是這樣進行計算的:前腰圍為1/4腰圍-1cm(+省量),后腰圍為1/4腰圍+1cm(+省量),這里括號內省量可以根據款式設計選擇是否增加。公式中腰圍指的是用腰圍凈值增加放松量之后的腰圍實際尺寸。放松量通常取1~2cm就可以保證呼吸及基本運動(如站立、坐下和前屈等)所需。然而,在設計合體皮褲紙樣時,腰圍線往往需要將直線改為弧線形式,并且根據工藝要求,腰頭表面需要緝裝飾性明線,這樣,腰圍線就容易發(fā)生一定拉伸現(xiàn)象,所以合體皮褲紙樣在腰圍處通常以不加放松量較為理想。
通常,人體的臀圍要比腹圍大,如果將臀圍前后設計相等的話,完成后褲子的側縫線就會偏前。為了使得褲子的側縫線回歸到人體體側居中位置,褲子臀圍的結構制圖需要在四分法制圖的基礎上,后片加寬0.5~1cm,前片減小0.5~1cm來達到美觀的效果。因為皮褲臀圍的合體性要求更高,所以前后差就可以取范圍內較高數(shù)值。
臀部運動主要是臀后部會縱向伸長,合體皮褲中臀部數(shù)據是影響皮褲外觀造型的關鍵數(shù)據。因此,臀圍放松量設計應從圍度放松量和長度放松量兩方面入手。[2]圍度放松量包括人體組織彈性和呼吸所需量(也被稱為生理放量),長度放松量是為保證人體運動的舒適性而設置的放松量(也被稱為形態(tài)放量),主要以后起翹量和后襠縫傾斜度形式來體現(xiàn)。一般情況下,皮褲的臀圍放松量可以設計最小4cm,還可以根據皮褲面料的彈性適當減少。
人體下肢帶腰臀截面形態(tài)特征顯示,在下半身外包圍線與腰線形狀呈垂直的后中心線及前中心線附近余量較少,而在側腰附近則明顯增多,在前后中心線附近基本沒有余量。[3]如圖1所示,在整個腰臀差中,臀凸與后腰部差量(圖上g字母顯示的范圍)最大,側腰部差量次之(圖上d、e顯示的范圍)。
腰臀差的結構處理方式有幾種:比較多見的是前后設計腰省的方法,而且一個腰省量設計在2~2.5cm范圍內,根據需要前后腰左右可以各設計一個或兩個省道。當然側腰省也是必須的,對于前褲片,因為人體在前側的曲率比前面的要大,所以為了皮褲更合體,側腰省的省量可以設計到1~1.5cm。消除腰臀差的第二個方法是將腰臀差放到橫向分割線中消除,如設計育克線,不僅具有消除腰臀差的功能,同時還具有裝飾功能。第三個方法就是將皮褲設計成低腰款式。由于低腰圍與臀圍的差值越來越小,基本可以通過直接從側縫消除的方式實現(xiàn)。
圖1 人體腰臀截面形態(tài)特征示意圖
褲襠寬度包括前襠寬和后襠寬設計,如圖2所示。對于非皮革面料來說,褲子的總襠寬計算公式為0.16H,分配在前襠寬為0.04H,后襠寬為0.12H。[4]然而應用在皮革面料中時,前后襠寬值可以適當減小。皮褲前襠寬尺寸可減少0.5cm,后襠寬尺寸可減少1.5~2cm,前后襠寬比1:3較合適。
圖2 合體皮褲褲襠寬度及落襠量設計示意圖
褲襠長尺寸關系到皮褲結構外觀,既不能出現(xiàn)大褲襠(褲襠太長),又不能設計褲襠太短,使得褲子穿不上去。確定褲襠長尺寸通常有以下四種方法[5]:
(1)按臀圍尺寸進行比例推算
采用1/4H為褲襠長尺寸,這是一種常用的方法,非常簡便,對于一般體型是合適的。但是如果是特殊體型,就用H/10+L/10+6cm來進行調整。因為它用臀圍和褲長兩個因素控制褲襠尺寸,對于特殊體型來說是比較合理的。
(2)測量法
人體坐在板凳上,測出從腰圍最細處垂直下量至板凳面的距離后減去一定的量。合體褲通常在測量的基礎上減去2~3cm,再根據款式需要(如果低腰款式)則可以再減少。
(3)查成品規(guī)格表
通過查成品規(guī)格表,找到相應的褲襠長尺寸。
(4)采用經驗值
一般成年人合體皮褲褲襠長尺寸為23~27cm,寬松型皮褲褲襠長尺寸為27~30cm。
落襠量就是褲子后片的褲襠深度與前片褲襠深度之差,如圖2所示。在合體皮褲結構設計中,褲子后片的褲襠深度大于前片的褲襠深度,一般在0.5~1.5cm之間取值。落襠量的產生原因一是為了滿足人體前屈、抬腿和下蹲等運動引起的后襠線長度的增量,需要加長后襠線,所以褲子襠彎處需要有一個向下量的要求。二是為了在縫制過程中,使得前褲片和后褲片的內縫線長度一致。越靠近橫襠線的皮褲設計,落襠量就越大,如短褲的落襠量的取值范圍為1.5~3.5cm。
3.4.1 后襠縫傾斜度設計
后襠縫傾斜度又稱后襠縫困勢。[6]皮褲后襠縫傾斜度的設計是為了吻合人體臀大肌的凸出與后腰部位形成一定坡度的生理特征。如果后襠縫傾斜度過小,后腰下部不貼體,褲片后腰中部會出現(xiàn)起空現(xiàn)象;若過大,雖然下肢活動方便,但隨之也加大了后襠長,所以當人體站立起來時褲中縫部位就會有橫向墜紋。標準人體臀凸的后襠縫傾斜度為13°左右,考慮人體間的活動空隙,往往傾斜角取12~15°左右合適,如圖3所示。
3.4.2 后起翹量設計
褲子后片起翹量是指褲子后腰縫線在后襠縫處的提高量。一般來說,由于后襠縫存在著困勢,才導致了后翹的產生。假如后襠縫傾斜度產生時,而后襠縫線不設計起翹量,后襠縫與后腰縫的夾角必定大于90度,褲后中縫合后,腰口線處就會出現(xiàn)凹角。只有在凹角處隨勢畫順后腰縫,才能消除這個凹角,如圖4所示。所以后襠必須起翹是為了使腰口線與后襠縫垂直,褲片前后中縫合時,腰口線才會圓順。
圖3 合體皮褲后襠縫傾斜度和起翹量的設計示意圖
圖4 凹角示意圖
實驗以研究皮褲關鍵部位結構合體為目的,通過改變板型結構中的結構參數(shù),制作樣褲,從而總結出皮褲各關鍵部位的結構及放松量設計規(guī)律。
根據理論及經驗值設定出皮褲關鍵部位結構參數(shù),并將合理數(shù)值進行排列組合,得到一系列樣褲規(guī)格系列。選擇低腰(比正常腰圍低5cm)緊身皮褲作為實驗樣褲款式,適用人體為凈臀圍88cm,凈腰圍66cm的標準女子人體。設定后襠縫傾斜度、后起翹量及褲襠長為變量因素,研究臀圍松量為4cm的皮褲各關鍵部位的設計規(guī)律。實驗中將合體皮褲的后襠縫傾斜度分為12°,13°,14°,15°,后翹量分為2cm,2.5cm,褲襠長分為18cm,18.5cm。
實驗將分為兩組,第一組:后起翹量2cm與褲襠長18cm,研究后襠縫傾斜度分別設計為12°和13°兩個變化量;第二組:后起翹量2.5cm與褲襠長18.5cm,研究后襠縫傾斜度分別為14°和15°兩個變化量。合體皮褲各關鍵部位的尺寸規(guī)格設計及實驗數(shù)據列表如下:
表1 第一組實驗數(shù)據列表/cm
表2 第二組實驗數(shù)據列表/cm
為了方便記錄實驗結果,實驗需要進行編號設計。編號則由一個數(shù)字和一個字母組成,數(shù)字代表樣褲的后襠縫傾斜度,字母X代表第一組,字母Y代表第二組。例如12X,該樣褲后襠縫傾斜度為12°,褲襠長為18cm,后起翹量為2cm,如14Y,該樣褲后襠縫傾斜度為14°,褲襠長為18.5cm,后起翹量為2.5cm。
編號12X結果:后面:臀部貼合,大腿稍有余量,有橫向皺紋,后下襠部位稍有橫向紋路,襠部不貼服,外觀效果一般。后中縫余量較多,舒適度一般。
側面:外側縫有稍不貼服。
前面:前襠貼合人體,雖有少量橫紋,但為人體基本活動所需。外觀效果好。
編號13X結果:后面:臀圍貼合,大腿有明顯的向下斜紋,后下襠部稍起皺至大腿處,襠部稍緊,外觀效果最差。后中縫余量較多,舒適度不佳。
側面:外側縫橫向皺紋明顯。
前面:前襠貼合人體,外觀效果好。
編號14Y結果:后面:臀部貼合,后襠貼合人體,大腿根部有少量橫紋,襠部略顯緊繃,外觀效果良好,后中縫余量較少。舒適度較好。
側面:外側縫較為貼服,有少量橫向皺紋。
前面:前襠貼合人體,外觀效果好。
編號15Y結果:后面:臀部貼體,后襠貼合,外觀效果最好,后中縫貼合,舒適度最佳。
側面:外側縫平服,貼合人體。
前面:前襠貼合人體,外觀效果好。
經過實驗,合體皮褲臀圍放松量取4cm較為合適,落襠量按照傳統(tǒng)經驗值是在0.5~1cm之間波動,褲襠長可根據款式需要(如是否低腰)設計,合體皮褲后襠縫傾斜度為15°,對應的后起翹量為2.5cm,前后襠寬比例為1:3的應用更合體。
本論文以合體皮褲作為研究對象,重點分析腰臀部及襠部結構。其中影響皮褲合體舒適性的重要結構參數(shù)有臀圍放松量、褲襠長、后襠縫傾斜度及后起翹量和褲襠寬度的大小及分配四個方面。針對這些重要結構參數(shù)通過實驗,得出了合體皮褲板型結構設計的規(guī)律,為合體皮褲的結構設計提供參考依據。
[1]李熠.皮褲腰臀合體結構的實現(xiàn)[J].溫州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0(3):13-15.
[2]張中啟,江樹明.從人體工程學談皮褲舒適性結構設計[J].西部皮革,2008(08):52-53.
[3]王立新.女褲造型的關鍵結構數(shù)據處理[J].中國皮革,1998(3):29-30.
[4]林彬.皮褲結構中立襠的定量研究[J].國際紡織導報,2009(3):70-71.
[5]吳曉天.褲子褲襠的結構設計原理[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0(14):233-235.
[6]蔣錫根.服裝裁剪疑難解答150例[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08: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