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潔
摘 要: 學生在學習和成長過程中,經(jīng)常會犯這樣或那樣的錯誤,教師在面對學生的錯誤時,要把這種“錯誤”當做一種資源,一種學生的學習材料,寬待這樣的“錯誤”,并做到善于利用,使學生在糾錯過程中不斷成長。
關(guān)鍵詞: 錯誤 資源 寬待錯誤 善用錯誤
教育工作者總有一個根深蒂固的觀念,即認為教育的目的之一是讓學生在日后的學習、生活和工作中少犯錯誤或是不犯錯誤。由此看來,“錯誤”成了教育教學的“敵人”。其實不然,“錯誤”是一種不能忽視的教學資源。教育專家成尚榮說過,我們的教室就是一個允許學生出錯的地方。出錯了,課程才能生成,也正是在“出錯”和“改錯”的探究過程中,課堂才是最活的,教學才是最美的,學生的生命才是最有價值的[1]。因此,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xiàn)的各種錯誤,是很有價值的教學資源。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寬待錯誤,更要善用錯誤,讓錯誤發(fā)揮最大功效。
一、寬待錯誤
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常常會出現(xiàn)各種各樣的錯誤。面對這些非預(yù)設(shè)的“錯誤”,某些教師不知該如何解決,常常會回避這些問題,對其視而不見、避而不答,甚至是簡單粗暴地打斷孩子的發(fā)言。這時往往會用一些簡單嚴厲的措詞阻止孩子繼續(xù)發(fā)言,并進行批評,如:“你錯了,坐下?!薄澳阋鄤觿幽X筋?!苯處煹膰绤柵u、粗暴的語言會挫傷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回答問題時戰(zhàn)戰(zhàn)兢兢,生怕出錯。教師這樣的做法雖然阻斷了學生邁向“錯”的腳步,卻阻斷了學生邁向成功的道路。
其實,學生的錯誤也是有價值的。教師要承認孩子的個別差異,允許孩子在學習上產(chǎn)生錯誤。當孩子出現(xiàn)錯誤時,真誠地幫助他們尋找錯誤原因,并加以引導(dǎo),耐心等待他們頓悟。我們可以這樣告訴孩子:“回答問題時錯了沒關(guān)系,敢于答題就是好樣的。如果你錯了可以重答;答得不完整可以請同學補充;有不明白的問題可以隨時發(fā)問;不同的意見可以爭論?!痹谶@樣的課堂上,學生就不會有答錯題被老師批評的憂慮,不會有被同學嘲笑的苦惱,更不會怕丟臉。這樣學生才會解放自己,才會充滿信心地敢說、敢做、敢問,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也會更加精彩。
二、善用錯誤
1.尋找錯因,不被同一塊石頭絆倒。
在課堂教學中,經(jīng)常會有學生回答錯誤或理解錯誤。這時,我們不必急于判斷對錯,給出答案。要給足學生思考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錯誤,尋找錯誤的源頭,然后對“癥”下藥,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一次,為了區(qū)分“渴”和“喝”這兩個字,我讓一位學生上黑板默寫“口渴”和“喝水”這兩個詞,結(jié)果他默成了“口喝”和“渴水”。此時,我沒有立即作出評判,而是讓學生觀察我的動作、表情:不停地舔著嘴唇,眉頭緊鎖的樣子。告訴大家我現(xiàn)在很渴,并問:“渴了需要什么?”學生一同回答:“水?!薄笆堑?,我們需要的水化成了三點水?!蔽乙贿呎f一邊寫“渴”字,并把“渴”字中的“氵”描紅。然后拿起茶杯喝水,讓學生說說老師喝水用什么?“用口?!薄笆前。人每??!蔽覍懗觥昂取弊?,并把“喝”字的“口”描紅。這樣學生通觀察老師的動作、神情分清了“渴”和“喝”,知道了自己的錯誤所在,以后再用“渴”和“喝”寫詞語和句子時就不會混淆了。
著名科學家錢學森說:“正確的結(jié)果是從大量錯誤中得出來的,沒有大量錯誤作臺階,也就登不上最后正確的寶座?!盵2]教師要好好利用課堂上的錯誤,化弊為利,幫助學生找到犯錯的根源,根源找準了,學生理解了,難題解決了,錯誤率自然就降低了。學生再次碰到同樣的問題時,就不會被同一塊石頭絆倒。
2.將錯就錯,啟發(fā)學生思維。
學生的想法有時看起來非?!坝字伞保踔潦恰板e誤”的,如果教師在教學中能夠把握機會,創(chuàng)造性地對待學生的“錯誤”,從不同角度進行引導(dǎo)點撥,則不僅能引出正確的想法,還能“將錯就錯”,啟發(fā)學生思維,點燃創(chuàng)新的火花。
在教學《司馬光》一課時,我讓學生先討論自己有什么方法救人,比比誰的方法好。有的學生說找大人來救,有的學生說自己爬到缸上面把小孩拉出來,突然有一個學生說叫一輛吊車把孩子吊起來,引起了哄堂大笑,有的孩子立即提出:“在古代沒有吊車?!蔽易プC會,接著問:“如果在現(xiàn)代,那么這個方法可取嗎?”有的學生說這是個好方法,有的學生說這樣做行不通,因為開一輛吊車來要花費很長時間,等吊車開過來再救孩子,恐怕孩子已經(jīng)沒命了。通過討論,學生明白了無論是在古代還是在現(xiàn)代,這個救人方案都是行不通的。最終一致認為司馬光的方法最好,因為缸大,水深,水對缸中的小朋友的威脅最大,用石頭砸缸,讓水流出來,孩子就得救了。并且石頭公園里就有,取材方便,可為救人贏得時間。在這樣的討論中,教師抓住用吊車救小孩這一問題,將錯就錯,給學生創(chuàng)設(shè)良好的思維空間,讓學生多角度、全方位地審視問題,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
3.巧用錯誤,激發(fā)學生興趣。
學生的學習是一個探索過程,學生在探索中會不斷犯錯誤,不斷完善方法改正錯誤。教師要利用好這個資源,讓學生在探索過程中,自主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深化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把錯誤轉(zhuǎn)化為一次新的學習,誤中領(lǐng)略成功,這樣,學生從“失敗者”轉(zhuǎn)變成“成功者”,增強了信心,激發(fā)了學習興趣。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們常常會遇到這樣的學生——回答問題答不到點上,牛頭不對馬嘴,常常被氣得火冒三丈。其實,對于學生的一些錯誤,我們可以當做教學的契機。一次,讓學生上黑板默寫“田”這個字,結(jié)果學生寫的筆畫不是很到位,第四筆的“豎”寫得稍微長了些,變成錯字。有的學生喊道:“老師,這個字有點像‘甲?!蔽亿s緊說:“是的,瞧!我們改變‘田字中的一筆,就可以變成另一個字了?!睕]想到,這句話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不少學生紛紛舉手要求說一說。最后總結(jié)發(fā)現(xiàn)學生認識了很多字:由、中、舊、旦、申。我說:“這個小朋友的馬虎我們要批評,但也要感謝他,不但讓我們記住了‘田字,還啟發(fā)我們學到很多新字。”這樣一句話不但讓這位學生找回了自尊與自信,發(fā)展并鞏固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而且激發(fā)了全班學生的學習熱情。
學生的錯誤也是有價值的,它是正確的先導(dǎo),成功的開始。教師要寬待學生的錯誤,充分利用好“錯誤”資源,讓“錯誤”成為有效的教學素材,使學生在“出錯”、“糾錯”的過程中不斷成長,獲得成功。
參考文獻:
[1]成尚榮.教室,一個應(yīng)允許出錯的地方.江蘇教育研究,2002(12).
[2]http://gnwm.eduol.cn/archives/2008/656334.html.善待學生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