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順英
摘 要: 教師是年輕一代的培養(yǎng)者,是傳遞和傳播人類文明的專職人員,是學校教育職能的主要實施者。教師的勞動有著巨大的社會價值和獨特的個人價值,他們在這個職業(yè)上秉承著發(fā)展學生“德、才、學、識”的教育觀念,為國家和社會培養(yǎng)著一批批杰出的人才。但是在不斷變化的社會里,教師以前那種只是傳授知識的角色發(fā)生了悄無聲息的變化,不再作為知識的傳授者與“解惑”者,角色內容和重心都發(fā)生巨大的變化。同樣,這對基于“新課標”之下的“綜合性語文教學”的教師素質也提出要求和挑戰(zhàn)。
關鍵詞: 識字教學 綜合性語文教學 教師素質
語文教學是各科教學的一個基礎條件,“識字教學”則是語文教學的一塊重要基石,是最具民族特色,對整體語文教學都有深刻影響的學科。我國語文教學大綱一直在不斷調整變化中,但是正如韋莉老師所說,唯一不變的是:語文教學的目的之一是教會學生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從母語有別于其他語言的特征出發(fā),激發(fā)學生學好漢字的興趣和他們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如何在一個“綜合性語文教學”中有效地達到這一教學目的,要求教師具有完備的教師素質和教師技能,以此指導學生實現(xiàn)這一目標。
一、 教師要具有扎實的專業(yè)知識和廣博的相關學科知識
教師各種教育素養(yǎng)的合理組合是教育教學任務得以完成的重要保證,在精通語文學科基礎知識,熟悉語文學科基本能力的基礎之上,較好地理解綜合性學習的基本內涵,這樣在指導學生進行綜合性學習的時候才能左右逢源、得心應手。同時,教師要具有廣博的相關學科知識,在融合各門知識的前提之下,有機地整合語文教學的教法。
在今天這個信息化時代之下的學生已經不再是單學科攝取知識群體,而成為一個多方面、多角度、多層次攝取知識的群體。這就要求教師具備豐富的知識,為學生開啟一扇世界之窗,將學生從語文學科的學習擴展到各學科學習中。我們可以從關于“漢字專題”的 綜合性語文學習課堂中,看到教師素養(yǎng)的幾個方面:
1.教育理論素養(yǎng)
(1)作為語文教師,我們要明確自己的責任是在教學過程之中引導學生,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為學生創(chuàng)設開放、互動、和諧的教學情境,營造自由、民主、愉悅的課堂氣氛,為學生提供參與教學和充分發(fā)揮個體個性的機會。在這樣一種教育理念指導之下的教學才能真正實現(xiàn)“師生同位”、“教學相長”。如:韋莉老師在“漢字專題”的綜合性自主學習中,巧妙地將學生漢字的學習與“熱愛祖國語言文字”這一價值觀念結合起來,使教學目標不僅僅局限在教會學生識字、認字,更使學生在感受漢字的同時升華自己的價值觀念,在學生掌握漢字“音、形、意”三者結合特點的同時,欣賞自己的母語、了解自己的母語,進而深深地熱愛上母語。
(2)教師要善于抓住每個學生的特點,發(fā)揮其個性特征。什么樣的學生適合怎樣的學習,教師應該發(fā)現(xiàn)他們身上存在的有價值的因素并將其合理地綜合整理,最終使其成為促成學生全面學習的力量。
綜合性語文教學實際上是一個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尊重學生的個性創(chuàng)造會促使教學課堂的活躍性與獨特性。增強活躍性的方法包括:結合中國傳統(tǒng)字謎導入教學內容;學生之間互相念出對方姓名提出漢字的“音”的特點;鼓勵學生在黑板上寫出自己的名字引出漢字的“書寫”及其不同形體的特點;通過對比漢語和英語的音韻節(jié)奏,和學生探討漢字的音樂之美;在動作與意義的結合之中,告訴學生漢字相似意義之前存在的細微的差別……諸如此類的新穎奇特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會激發(fā)學習的興趣及活躍課堂氣氛。
(3)在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使用多媒體教學成為語文教學之中的一把有力匕首。它尖銳地插入傳統(tǒng)教學黑板、課本單一化的教學中,較大地提高語文教學的動畫性、音樂性、色彩性,始終促使學生對課堂充滿期待,在每一個期待中凝神關注,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但是我們并不是一味地擴大媒體教學的應用而忽略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因為漢字的書寫畢竟始終是語文教學的一大模塊,書法始終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精華組成部分。因此,掌握好傳統(tǒng)與科技結合的“度”,是綜合性語文學習課要求教師所必備的能力。
2.教育能力素養(yǎng)
(1)創(chuàng)新能力?!皠?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力量”。我們把創(chuàng)新這一素養(yǎng)能力放在首要地位的原因是無可厚非的。一個進步的國家需要進步的人才,而創(chuàng)新是人才進步首要掌握的才能。那么,教師作為人才的培養(yǎng)者,首先需要有創(chuàng)新精神,這樣才能帶動和培養(yǎng)自己的學生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一個好的榜樣才能夠帶動好的學習者。
思維是潛藏在大腦之中的一個隱蔽的機能,發(fā)展學生思維的任務不可避免地落到教師的身上。教師能否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能否將學生帶入知識的自由海洋并且使其自由遨游,關鍵要看教師的教學是否“新”,創(chuàng)新是把學生引導進入一個“寬敞明亮”,而絕非“狹窄黑暗”的空間。課堂上的“小組探討自主學習”、“動手合作互助學習”、“模仿學習”等,都可以很好地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這就是創(chuàng)新的魅力所在。
(2)引導能力。我們常說“教師是學生的指路燈”、“教師是學生的引路人”。試想,如果路被“引”錯了,后果會是怎么樣的?一個充滿激情、善于引導學生的老師,在綜合性語文學習中,會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受學生,并用正確的方法引導學生感受語文的神奇力量。“語言引導”、“肢體引導”、“神態(tài)引導”等多方式的引導,都會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產生不可磨滅的作用。
我們所說的引導并不是說教師要過多地干涉學生的學習,而是要相信學生的能力,相信學生可以依靠自己的能力解決所遇到的問題,同時要確保學生有充分的自我空間探討問題。
3.積極參加教學科研活動的素養(yǎng)
教師要在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中逐步提高教學質量。
綜合性語文教學理論是用來指導教師教學的一種模版,真正是否可以起到積極有效的作用,得在教學實踐中才能得以檢驗。因此在教學中要不斷地發(fā)現(xiàn)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才能創(chuàng)造性地、靈活性地解決和改進各種教學問題。
二、 調動、安排課堂的技能
1.調節(jié)課堂氣氛
提到課堂氣氛活躍,我們無疑會說:“學生積極發(fā)言,師生互動頻繁,如果能夠增添一些歡聲笑語更是錦上添花?!笨墒?,真正意義上的課堂氣氛活躍是一種情感上和思維上的活躍。
從“漢字專題”的綜合性學習課堂可以看到,教師始終是在“提高學生感受母語魅力”這一主題上進行課堂設計的,把握好每節(jié)課的情感基調,是贊美、悲憤、思念還是斥責,都應該正確合理地引導學生;尊重學生的個人見解,同時也要糾正他們的錯誤觀點及誤解的情感傾向;課堂的氣氛不是矯揉造作的活躍,而是真正發(fā)自學生和教師內心的一種情感共鳴,即“活躍”而非“熱鬧”。
2.安排課堂進程
在一堂課上,教師總共設置了多少個問題?所問的問題是否有價值?問題之間及問題與教學主題之間的聯(lián)系是否緊密?每個問題覆蓋的面積有多大?教師在提出問題之后給學生留了多少時間進行考慮?在抽取學生回答問題時候是否分層次選???是否認真傾聽學生的回答及給予鼓勵?教師是作為課堂的播音員還是一堂課的主導者……這些問題都會或多或少影響教學進程,應環(huán)環(huán)緊扣,步步相連,以安排好課堂的每一環(huán)節(jié)。同時,學生對于同一個問題有多少個人舉手回答?小組討論需要多少時間,占據課堂多長時間?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有多長,是否影響整個教學進程等一系列有關問題。教師是否能夠做到合理利用和規(guī)劃課堂的每一分鐘,掌握住課堂之上的“度”是促成課堂合理進度的關鍵。
綜上,教師的素質直接關系到教育工作的成效。它不僅是教師在學生心目中樹立起威信的基礎,而且是造成教師勞動價值巨大差異的重要原因。怎樣才能無愧“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一光榮而神圣的稱號,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應該時時刻刻反思的問題。
參考文獻:
[1]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學[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2]王文彥,蔡明 .語文課程與教學論[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