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紅 關鐵軍 王鶴
在我國每年新增結腸造口患者約10萬,累計造口患者已超過100萬,且今后仍有增加趨勢[1]。造口破壞了患者的自我形態(tài),改變了正常的生理功能[2]。有研究表明,結腸造口患者的生活質量較差,處于中下水平,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3]。品質管理圈是指工作性質相近或相關的人共同組成一個圈。本著自動自發(fā)的精神,運用各種改善手法,啟發(fā)個人潛能,透過團隊力量,結合群體智慧,持續(xù)從事各種問題的改善[4]。本科于2013年5-10月運用品管圈管理方法,旨在完善造口??谱o理模式,提高造口患者的生活質量,取得了良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13年3-4月(實施品管圈前)調查患者60例,其中出院患者30例,住院患者30例,患者生活質量下降率為66.67%。2013年5-10月(實施品管圈后)調查患者80例,住院患者40例,電話隨訪40例,患者生活質量下降率為43.75%,生活質量明顯提高。實施品管圈前后患者年齡、文化程度,調查時間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品管圈組成 8名護士以自動自發(fā)地方式組成QCC小組,年齡25~35歲,其中主管護師1人,護師3人,護士4人,選舉圈長1名,負責協(xié)調、分配和監(jiān)督各圈員的工作,對對策實施的有效性進行跟蹤驗證。輔導員1人,負責領導、支持和協(xié)助團隊活動開展,為活動的開展提供指導意見和資源安排。秘書1名,負責數據的收集與整理和圈會的記錄,圈員參與每個步驟的制定并實施改善措施[5]。
1.2.2 活動進程
1.2.2.1 計劃制定 使用Excel表制定圈活動計劃甘特表,圈員嚴格執(zhí)行活動計劃,每2周進行一次會議,時間約30 min,每次會議由圈員分別組織召開,并確定下次會議內容,如有問題隨時召開網絡會議,確保有效溝通。
1.2.2.2 圈名的選定 取名為玫瑰之約,意為以美麗的健康作為約定,幫助患者走出困境,減輕痛苦,提高造口患者的生活質量。
1.2.2.3 圈徽的選定 圈徽是在陽光的背景下,兩個牽手的人中間圍著一朵美麗的玫瑰。玫瑰代表著造口,牽手的兩個人代表著護士與患者手拉手團結在一起,共同撐起生命的重擔,太陽的背景象征著希望,同時也代表著護士用自己的愛心、信心、耐心、責任心給予患者陽光般的溫暖,帶給患者無盡的希望。
1.2.2.4 主題的選定 根據圈能力,運用頭腦風暴方法選定主題為加強造口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提高造口患者的生活質量。
1.2.2.5 現況調查 分為院內和院外調查表,將圈員分成兩組,分別自制調查問卷,對3~4月份在院患者進行問卷調查,院外患者選擇術后3個月~1年的人群作為調查對象,通過電話隨訪完成調查問卷,根據綜合結果進行評分,繪制柏拉圖,患者生活質量下降率為66.67%(40/60)。
1.2.2.6 目標設定 通過詳細的問卷分析,依賴家屬更換造口袋占35%,生活不能自理占25%,并發(fā)癥占20%,共占80%,根據柏拉圖80/20原則,將此類原因作為本期改善重點。依據圈員的工作年資和臨床工作能力,設定圈能力為70%[6]。目標值=現況值-現況值×改善重點×圈員能力=66.67%-66.67%×80%×70%=29.34%。目標設定為實施品管圈后預計患者生活質量下降率為29.34%。進步率=(改善前-改善后)/改善前×100%。
1.2.2.7 原因分析 針對造口護理缺陷,圈員共同經過要因分析,制作魚骨圖。確定了造口護理缺陷包括醫(yī)生、護士、患者以及其他因素共14個分支因素,其中護士因素和患者更換造口袋的能力為主要改善方向[7]。
1.2.3 制定對策與實施 對護士方面的改善重點筆者制定了4個對策。
1.2.3.1 提高圈員的理論知識 根據護士的年資和職稱,分別讓每個圈員負責一個部分的培訓,每周進行PPT講課,提高圈員的理論知識。
1.2.3.2 實踐技能培訓 由造口小組成員負責制定培訓計劃,由造口治療師負責監(jiān)督指導,每項技能,必須熟練掌握。
1.2.3.3 加強護士責任心 從心理學角度講,責任心是“大五”人格的一個維度,是個體對自我應負責任的自覺意識與積極履行的行為傾向,責任心高低決定其護士生涯的工作態(tài)度和職業(yè)發(fā)展,關乎病患的生命和安全[8-9]。分析由于護士責任心缺乏導致醫(yī)療事故的案例,圈員進行探討分析,起到警示作用。
1.2.3.4 患者有效參與 患者可以自由活動后,圈員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以積極的正性情緒全面接受治療護理,鼓勵患者自己更換造口袋,在操作練習時,首先遵循示范-參與-回示的學習方法,通過護理人員的操作示范和技巧指導,激發(fā)患者和家屬學習的興趣,使其盡快掌握自護方法與技巧;增強患者重返社會的信心,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10-12]。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應用SPSS 13.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及方差分析,計數資料比較采用 字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目標達成率 品管圈結束后,80例患者生活質量下降例數為35例,患者生活質量下降率為43.75%,提高了22.92%,與品管圈實施前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0)。目標達成率=(改善前-改善后)/(改善前-目標值)=(66.67%-43.75%)/(66.67%-29.34%)=61.4%。
2.2 進步率 進步率=(改善前-改善后)/改善前×100%=(66.67%-43.75%)/66.67%×100%=34.38%。
2.3 無形成果 護士獨立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論基礎、實踐技能、團隊協(xié)作力、責任心、辦公軟件的應用均有顯著提高。
目前,臨床護理人員對造口的認知和重視程度仍處于較低水平,應加強其對造口基礎知識和護理技能的培訓,以提高造口護理質量,從而提高患者生活質量[13]。盡管實施品管圈后患者生活質量下降率由66.67%上升至43.75%,患者生活質量顯著提高,但是目標值為29.34%,實施后患者生活質量下降率為43.75%,沒有達到目標值,說明筆者的工作還有不足之處,在今后的工作中繼續(xù)開展品管圈活動,不斷提高護理質量和患者的生活質量,但是通過QCC得到的無形成果,遠遠大于有形成果[14]。護士獨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主觀能動性,有效參與均有明顯提高,實施品管圈后能更高效的發(fā)揮護士潛能。將品管圈與造口專科護理有效的結合在一起,完善造口??谱o理模式,滿足需要,延伸服務,在提高護理質量的同時,護士自身也在完善與提高[15]。
本文為2014年中華護理學會全國腫瘤護理新進展研討會壁報交流文章。
[1]周玉潔,路潛,龐東,等.直腸癌造口病人生活質量調查分析[J].護理學雜志,2003,18(7):488-490.
[2]王蓮蓮,張華.品管圈活動在提高結腸造口病人自我護理能力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4,7(28):2676-2677.
[3]覃惠英,溫詠珊,王玲燕,等.結腸造口患者生活質量與社會支持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行為醫(yī)學科學,2006,15(3):272-273.
[4]李海燕.QCC活動在創(chuàng)傷外科護理單元的推廣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08,14(24):94-95.
[5]孫競楠,劉愛君.品管圈活動在普外科臨床護理教學中的應用[J].全科護理,2014,12(17):1619.
[6]吳曉霞,董敏,吳玲燕.品管圈活動在降低老年鼻飼患者非計劃拔管中的效果分析[J].護士進修雜志,2012,27(18):1649-1651.
[7]張莉萍.戴曉冬,楊寧琍,等.品管圈活動在造口患者護理質量持續(xù)改進中的應用[J].護理學雜志,2013,28(22):71-72.
[8]馮明,袁泉,焦靜.企業(yè)員工責任心與績效結構關系的實證研究[J].科學決策,2012,19(1):1-4.
[9]沈月秀,章粉蓮,舒曉慶.新護士工作責任心培養(yǎng)及效果評價[J].護理與康復,2013,12(3):280-282.
[10]張德政,郭立波,李艷蓉,等,品管圈活動在提高精神科患者入院宣教質量中的應用[J].中國民康醫(yī)學,2014,6(26):102-103.
[11]鐘靜,梁濤,印義瓊,等.造口健康教育課堂在自護中的應用[J].華西醫(yī)學,2013,28(4):782-783.
[12]朱新青.直腸癌腸造口患者健康教育需求調查[J].現代臨床護理,2009,8(2):15-16.
[13]郭曉宇,冉令霞,劉照旭.造口護理工作坊”在腸造口護理中的作用[J].全科護理,2013,11(4):1063-1065.
[14]孫莉,尹安春.品管圈在持續(xù)改進護理質量管理中的實踐與探索[J].醫(yī)學與哲學,2013,34(483):94-97.
[15]李繼平,魏毅.優(yōu)質服務模式改革與??谱o理建設實踐[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3,30(1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