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科技的進步,高端信息技術的應用逐漸成為高中地理教學中必不可缺的元素,本文主要闡述了信息技術的幾個優(yōu)點,以及我們應如何合理地應用信息技術去學習高中地理知識。
【關鍵詞】信息技術;高中地理;應用
在當代,科技發(fā)展日新月異,科學技術逐漸應用于生活中的各個領域。如全自動收麥機,全自動紡織廠等。在高中地理教學領域,高科技所占有的地位也是不容忽視的,可是,信息技術在應用中并沒有發(fā)揮他應有的作用。那么,發(fā)現(xiàn)并掌握信息技術的有點,以及如何利用信息技術于高中地理教學方面,如何更好地利用他,成為現(xiàn)在信息技術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應用的重點。
1 信息技術的優(yōu)點
傳統(tǒng)的高中地理教學,僅僅應用紙質(zhì)教材,學生對于我國地質(zhì)地貌,山川大河,宇宙星辰的了解,僅僅局限于書本上寥寥無幾且索然無味的插圖上。老師講課也僅僅是照本宣科,盡管一些老師有著優(yōu)秀的口才,把地理內(nèi)容講得活靈活現(xiàn),無奈課程局限于一本高中地理教材,無法將學生們吸引到高中地理課程上來。對于學生而言,學習高中地理課程也僅僅是跟著老師鸚鵡學舌,嬰兒學語,咿咿呀呀重復老師的話語,這使學生們對于高中地理課程興趣缺缺。
1.1 擺脫書本
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引入信息技術后,知識載體便不僅僅局限于書本。老師們可以通過播放一些有關于宇宙的視頻,將浩瀚、空洞、美麗、一望無垠、黑暗與華麗并存的宇宙魅力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讓學生們仿佛置身于宇宙,感受太陽的耀眼,月球的孤寂,流星的華麗。讓學生們可以更加直觀清晰地了解到,我們所處的銀河系,及存在于銀河系中約3000億顆恒星和大約約180億個行星系。利用信息技術,展現(xiàn)地理學科無與倫比的浩瀚魅力。
1.2 吸引學生
采用信息技術的教學模式,如播放一段祖國大好河山的視頻,利用ppt講解一段難懂的知識點,利用圖片、視頻、音頻讓學生了解什么是地球的晝夜長短差異,什么是冷熱不均引起的氣流流動導致的三圈環(huán)流,什么是氣壓帶風帶的含義進而結(jié)合各大洲的地理分布進而更好地理解各大洲的氣候差異。這樣可以更有效地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提高課堂效率,并且引發(fā)學生們自主探索的求知欲及好奇心。讓學生們自主把握知識脈絡,自主探求知識內(nèi)容,讓學生們成為課堂的主人,讓學生做到真正的自我學習。
通過采用信息技術教學模式,還可以讓學生們了解更多關于網(wǎng)絡、科技、多媒體等現(xiàn)代的高端科學技術。這樣可以拓寬學生們的思維,拓展學生們的知識面,讓學生們更好更快地與世界接軌,有利于培養(yǎng)高素質(zhì)、高精尖的人才。
1.3 解放老師
處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下的老師,手中的教學工具僅有教材、黑板、粉筆。在教學過重中,不可避免地會使用粉筆來列舉板書。一節(jié)課四十分鐘的時間里,老師要數(shù)次繪圖、寫字,并擦掉所寫內(nèi)容,往往在手上、肩膀、發(fā)梢、臉頰殘留下大量的粉筆飛灰,不僅僅是對皮膚有灼傷,更重要的是身處粉筆飛灰的環(huán)境下,吸入的粉塵堪比鍋爐工人。在這樣惡劣的環(huán)境下,我國3800萬名教師癌癥發(fā)病率占到全國的40%,是普通人群的八倍!
當應用信息技術代替?zhèn)鹘y(tǒng)的粉筆黑板教學模式后,不僅令課堂更精彩,更主要的是拯救了無數(shù)老師的呼吸道,讓老師不再“吃灰”。
除此之外,老師通過多媒體的展示,可以消除原來知識點獨立講解的弊端,讓有關聯(lián)的知識點全部躍然顯示屏上,幫助老師更好地講解知識,也幫助學生更好地消化理解地理課程,有助于學生們將知識穿成脈絡。
2 如何應用信息技術
采用信息技術教學方式有利有弊,如何正確地利用信息技術于高中地理教學中,是教學工作中的重點。下面就如何正確地利用信息技術,提出幾點方法。
2.1 與教學相結(jié)合
應用信息技術于高中地理教學中,目的是使課程更生動,讓學生易于接受。利用視頻,將地理課程中抽象難懂的知識點播放出來,使學生們更直觀、形象地了解地理課程。在播放視頻的過程中展示細節(jié),通過教師講解,由淺入深,由繁變簡,由遠及近,讓原來無法接受的難點變成學生牢記的知識點。
通過信息技術,還可以創(chuàng)建一些地理課程中的自然場景,如創(chuàng)建一個茂密的叢林影像,讓學生們感受叢林中樹木與泥土混合的氣息,各種各樣的鳥兒及特點迥異的叫聲,飛舞的魅力蝴蝶與隱藏在樹干中兇殘的毒蛇,還有地上忙碌的小動物。這樣直觀地影像展示,讓學生們通過各種感官協(xié)調(diào)感應,更加清晰地牢記課程,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2.2 讓學生自主學習
在教學過程中,利用信息技術,喚起同學們的好奇心及求知欲讓興趣成為學生們的第二老師。如在課堂上播放一段喜馬拉雅山峰的視頻,加以名人簡短而氣勢磅礴的介紹,讓學生們感受位于青藏高原這一世界第一山峰,感受山上的皚皚白雪,波瀾壯闊的山峰直插云霄的視覺震撼。這樣可以激起同學們自主探索的欲望,讓學生們產(chǎn)生對喜馬拉雅山的興趣,回家以后自主地查閱相關的資料,從而不僅了解喜馬拉雅山相關知識,更能發(fā)現(xiàn)科技發(fā)展對環(huán)境的危害,引導學生思考,避免老式教育模式中學生們被動地接受知識。
2.3 老師要合理利用信息技術
老師們要熟練地掌握信息技術的應用,但也不要過分依賴信息技術,不要讓科技主導老師們的思路與課程。老師們在應用信息技術時,要運用自身的經(jīng)驗與閱歷,主導多媒體內(nèi)容,并將多媒體中展示的自己未知的知識融會貫通,做到真正地利用信息技術去幫助同學們獲取知識。
【參考文獻】
[1] 張娟嬋.高中地理多媒體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大眾周刊,2012,4(15):12-13.
[2] 崔新社.多媒體技術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J].讀與寫,2013,10(12):35-36.
[3] 陳淑云.地理信息技術在高中地理新課標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4,5(14):120-121.
[4] 陳向黨.淺談信息技術在地理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試題與研究:教學論壇,2012,14(4):7-8.
作者簡介:馬慧娟,女,(1978年4月—),理學學士,中教一級教師,現(xiàn)為衡水市第二中學高三地理備課組組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