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雪明
經(jīng)常聽新教師的課,他們的教學評價通常做了很細致的預設。可在課堂上,評價的實際表現(xiàn)卻顯得呆板和機械,火候的把握老是不準確,不是提前就是延時,給人以背書似的感覺,淡而無味,不知所云。評價的效果自然就不那么出彩了。問題出在哪里?教學評價的運用被預設所束縛或綁架。
教學評價是在教學過程中的一種即時檢測或激勵。既然評價具有“即時性”,那么評價的時機問題,就顯得尤為重要。教師在教學行為之中,即時評價意識是否強烈,即時評價策略是否合適,是把握評價時機的重要因素。成熟的教師往往能根據(jù)教學的節(jié)奏,把握評價時機,恰到好處地“點石成金”或“畫龍點睛”。薛法根老師在教學朱自清的《匆匆》一文時就有這樣的教學評價片段:
師:現(xiàn)在我們來看看朱自清怎么來寫時間,八千多個日子是如何匆匆而過。讀讀第二自然段,有沒有發(fā)現(xiàn)?
生:“我默默里算著,八千多日子已經(jīng)從我手中溜去;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里,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边@個句子讓我感覺到八千多日子是非常匆匆的。
師:具體說說。
生:時間過得非??欤襻樇馍弦坏嗡卧诖蠛@?,滴水是非常快的,日子過得像滴水一樣,可見日子過得多么快。
生:我從“八千多日子已經(jīng)從我手中溜去”中這個“溜”字看出來日子過得很快。
師:有眼力,把這個字圈出來?!傲铩背吮硎究?,還有什么樣的意味呢?
生:(略)
師:是的,我們想象一下,八千多日子,整整24年,是漫長還是短暫的?
生:(略)
師:如此漫長的時間,他現(xiàn)在說成是針尖上的一滴水,你覺得時間是多還是少?
生:(略)
師:滴到大海是快還是慢?
生:(略)
師:明白了嗎?這種手法是比喻,也是夸張,他是夸大了還是縮小了?
生:縮小了。
薛老師先是高超地引導,接著又恰到好處地點撥評價,發(fā)揮了教學評價積極的激勵引導功能。評價成了課堂中最為靈動的教學因子。
然而,有些老師為了讓課堂流暢,盡可能地預設了細致的評價方法和語言,以保證評價過程萬無一失。盡管這樣做有“有備無患”的功效,但課堂絕不是靜止的,預設的評價與實際的課堂教學過程總是存在節(jié)奏、環(huán)節(jié)、邏輯等多方面的不匹配狀態(tài),若還是一味地“照本宣科”,估計教學評價很難有精彩的結(jié)果。總之,課堂是靈動的、生成的,教學評價也應有一定的生成成分,才能不被預設所綁架。
教學評價因時制宜,應是有效評價的基本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