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一寧
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要認真研究學案式探究性學習策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他們得到全面發(fā)展。本文首先分析了學案式探究性學習中教師角色定位,接著從自主預習、小組自主合作研討以及自主鞏固訓練等單個方面提出了初中語文教學中學案式探究性學習的開展策略。
初中語文學案式探究性學習策略所謂學案式探究性學習,主要是學生把語文課本當做學習探究的內(nèi)容,積極拓展學習時間以及學習空間,從多個渠道以及多個角度去獲取相應的知識信息,經(jīng)過分析和整理編制成學案,展示自己的創(chuàng)作探究性學習成果的學習方式。學案是學生獨立自主學習的一個平臺,使得教材的信息容量得以擴充,也記載了學生的思維碰撞過程,有學生自主思考的痕跡,保留構建知識過程中的學習經(jīng)驗,這些動態(tài)內(nèi)容同時也是課程的組成部分之一。
一、學案式探究性學習中教師角色定位
首先,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進行學案式探究性學習,教師是跟學生共同參與探究活動的合作者與學習者,在課前教師要對學生收集的資料進行整理,查看學案前期準備的內(nèi)容,在批注學生搜集的資料的同時,跟學生一起商討與合作,對文本進行深入的理解。其次,教師是進行學案式探究性學習的指導者,主要是明確學生的學習需求之后,制定相應的教學方案預計教學策略,積極引導學生進行信息處理,選擇課堂學習的重點,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積極性。再次,教師是進行學案式探究性學習的評價者,要對學生后期提交的學案進行評價,鼓勵學生獨立自學和資料的收集,并對學生學案式探究性學習成效進行客觀評價,提高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積極性。
二、初中語文教學中學案式探究性學習的開展策略
(一)學案式探究性學習——自主預習
著名教育學家葉圣陶先生曾經(jīng)說過:“要讓學生養(yǎng)成閱讀書籍的習慣,就要教會他們預習”,“在上課之前,學生一定要學會預習”,“要把預習工作當做是學生必須要做的工作?!庇纱丝梢?,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進行學案式探究性學習就要重視學生的自主預習環(huán)節(jié),預習的過程就是不斷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過程。教師可以在新課開始前一天把統(tǒng)一編制的學案發(fā)給學生,在學案中記載了預習導學部分的內(nèi)容,要求學生能夠讀懂課文的意思,找出疑難的詞句進行疏通,還要給課文中的句段寫法做批注。學生在學案的指導下進行有計劃的自主探究性預習,能夠學會用簡潔明了的語言來歸納課文,學習里面的生詞生句子,找出關鍵性詞語,并對課文進行勾畫批注來對語文進行相對有效的探究。學生在自主預習完成之后,可以根據(jù)學案中的一些習題來對自主預習的效果進行檢測,記錄弄不明白的問題,帶著這些問題進入到課堂中,在潛移默化中提高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學生在自主探究的時候,教師要有意識地通過各種途徑來了解學生的預習狀況,這樣課堂教學就變得更加有針對性。
(二)學案式探究性學習——小組自主合作研討
學案式探究性學習的一個重點就是課堂上的合作研討部分,這是建立在學生課前自主學習的前提下,教師可以根據(jù)學案中存在的教學重點和難點進行講解,組織學生分成小組針對學案中的綜合問題進行討論。在初中語文教育中,教會學生交流與合作是新時期教學大綱的一個要求。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是提高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一個重要方式,能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在發(fā)揚了民主精神的基礎上,教師不能只在一旁觀看,要盡可能的參與其中,積極的對學生進行指導,不讓小組合作探究研討流于形式,不能出現(xiàn)分割課堂的現(xiàn)象,要學生之間進行合作,假如沒有合作的氛圍,分組探討就毫無意義,這跟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是一樣的。如果出現(xiàn)這種情況,就是教師在其中的引導作用沒有很好的發(fā)揮,小組合作探討變成了形式主義。所以,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進行學案式探究性小組分組學習中,整個過程都離不開老師的指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jù)學案先提出讓學生感到困惑的問題,進而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主動尋求合作,這樣就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在提問的時候,要保證提出的問題既要考慮到學生的實際,還要適度,這是學案式探究是不是取得良好效果的一個重要的條件。比如,在學習《皇帝的新裝》的時候,為大家設計這樣的問題進行探究:“你從這篇課文中體會到“虛偽”的弱點么?以后我們怎么去克服這個弱點呢?再比如,在學習《我的老師》這個知識點的時候,教師給學生提出:“請你思考在你印象中老師的形象是什么樣的,然后用你能想到的一個詞語描述出來?!边@個引導性質(zhì)的問題之后,讓學生分成小組,讓小組成員進行明確的分工,讓每個人都帶著目的去合作、總結看哪個小組想出來的描述習語比較多。這樣的以學案為依據(jù)進行技巧性的點撥,引發(fā)了學生的熱情,體現(xiàn)了教師在點、學案在導,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
(三)學案式探究性學習——自主鞏固訓練
在學案式探究性學習過程中,要注重課堂達標訓練環(huán)節(jié),這個環(huán)節(jié)可以是個人訓練、小組互練或者限時檢測等。不管是選擇哪一種課堂訓練方式,都要根據(jù)課堂教學的需要,讓學生對學到的知識進行鞏固。讓學生進行自主訓練,教師在一邊巡視,學生在練習結束之后,可以相互交流答案,也可以讓教師出示相關答案,進而開展有針對性的講評和總結。依照老師在課堂中收集的具體的反饋狀況,積極引導學生去歸納和概括,進行知識的梳理,讓知識變得更加系統(tǒng)化。通過進一步分析和綜合,讓學生對課文的感性認識升華到理性認識,總結出學習方法,從原來的“學會”變成現(xiàn)在的“會學”。學生要對課堂上學習的那些預習時不懂的問題進行及時的消化和整理,在學案上寫出思路,遞交老師,從而提高學案式探究性學習的成效。
三、結論
綜上所述,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進行學案式探究性學習,可以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以及學習積極性,能夠提高課堂效率。所以,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要以學生為本,積極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針對學生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難題進行講解,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進而提高初中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王祥.學案導學:一種有效的課堂教學模式[J].教學與管理,2012,(35).
[2]嚴建農(nóng).“學案導學式”課堂教學模式初探[J].中學生物學,2012,(10).
[3]陳佰興.“學案導學”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江西教育,2013,(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