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 徐建發(fā)
教學目標:
1.了解狼牙山五壯士痛殲敵寇、壯烈犧牲的英雄事跡,學習他們仇視侵略者、為祖國和人民勇于獻身的精神。
2.理清課文的條理,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理解描寫五壯士痛擊敵人和英勇跳崖的動作、神態(tài)的語句,體會他們的思想感情和精神品質。
教學過程:
課前一分鐘演講:《放牛娃王二小》。
一、談話導入,激發(fā)興趣
師:在聲情并茂的演講中,我感到王二小真是太勇敢了。同學們,在抗日戰(zhàn)爭年代,為了抗擊日寇的侵略,我們中國人民進行了艱苦的八年抗戰(zhàn)??谷諔?zhàn)爭時期中國人民為抗擊日本侵略者,在狼牙山譜寫了可歌可泣的殺敵故事,今天讓我們一起來感受和緬懷我們的抗日英雄——“狼牙山五壯士”!
教師板書課題。
二、出示學習目標
1.在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基礎上,了解狼牙山五壯士的英雄事跡,學習他們仇視侵略者,為祖國和人民勇于獻身的精神。
2.指名讀,快速識記。
三、學生自主學習,師生研討
師:明確了學習目標,我們就有了學習方向。現(xiàn)在請同學們輕輕翻開書,采用自學中的獨學方式讀文,并標出自然段,再采用對學方式,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學生自由讀課文,在書中標出自然段。)
師:誰來概括一下這篇文章寫了一件什么事?
生:這篇文章寫的是五壯士為了掩護人民群眾和連隊主力,和敵人英勇作戰(zhàn),最后英勇跳崖的事。
師:這位同學概括得很好,下面請同學們看這節(jié)課的“自學提示一”。
出示自學提示一,采用自學、再對桌學的學習方式自由讀第一到第三自然段。思考:
1.五壯士在什么情況下接受任務的?接受了什么任務?
2.畫一畫、讀一讀五位壯士阻擊敵人的句子。
3.五壯士為什么要走三面都是懸崖絕壁的棋盤陀呢?
學生讀“自學提示一”的內容。
師:同學們,請依照“自學提示一”出示的問題,先自學后與對桌交流,展示。
教師巡視、輔導、點撥。
生:在日寇向我晉察冀根據地大舉進犯的情況下接受任務的。
生:接受的任務是掩護群眾和連隊轉移。
生:為了不讓敵人發(fā)現(xiàn)群眾和連隊主力,所以走棋盤陀。
教師根據匯報完成板書,并指導朗讀。
師:五位戰(zhàn)士已經完成了艱巨的任務,完全可以安全地追上大部隊,但他們沒有這樣做,為了更好地保證群眾和主力部隊的安全,他們冒著生命危險,引敵人走上絕路。他們又是怎樣與敵人進行戰(zhàn)斗的呢?請看“自學提示二”中的問題。
出示自學提示二,采用小組合作方式自由讀第四到第九自然段,思考:
1.五位壯士在狼牙山頂峰是怎樣殲敵的?用橫線畫出描寫五壯士動作、神態(tài)、語言的句子。
2.怎樣理解這句:“他們回頭望望還在向上爬的敵人,臉上露出勝利的喜悅?!?/p>
學生讀“自學提示二”中的問題,各小組的組長帶領組內成員共同研討,然后匯報。
師:我發(fā)現(xiàn)同學們合作得非常默契,哪個小組來交流匯報?
生:他剛要擰開蓋子……向敵人頭上砸去。
師:從這段話中,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或者是體會到了什么?
生:我發(fā)現(xiàn)這段話是對馬寶玉的動作與語言的描寫。
生:我還發(fā)現(xiàn)了“頓時,石頭像雹子一樣……”這句話是比擬句,使我感受到了五位壯士對敵人的恨、對人民的愛和與敵人血戰(zhàn)到底的決心。
師:為什么他們會這么恨敵人呢?
生:日本侵略者在我們東北建立了一個“731”細菌部隊,用中國人做實驗,向人體內注射鼠疫。
師:手段極其慘忍。
生:日寇在我根據地實行“三光”政策。
生:當時,日本鬼子在我國進行了慘無人道的南京大屠殺……
師:是的,想到這些國家恥、民族仇,怒火在五壯士心中燃燒。他們決心用石頭與敵人血戰(zhàn)到底!因此,我們要把這種仇恨的情感讀出來。
學生情緒激憤,齊讀。
師:哪個小組來匯報“自學提示二”中第2個問題?
生:他們感到很欣慰,因為他們拖住了敵人,群眾轉移了。
生:因為人民群眾和主力部隊終于安全了。
生:因為他們出色地完成了任務。
四、歸納拓展,情感延伸
師:學完本課后,結合今天的幸福生活,你想對五壯士說些什么?
生:叔叔,你們真是太勇敢了,我要向你們學習。
生:我們能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是你們用鮮血換來的,我要好好學習,將來回報國家。
總評:
《狼牙山五壯士》這一課的教學設計落實了新課程改革的理念,以學生發(fā)展為本,以學生為主體,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一、情境營造,激發(fā)興趣
語文教學中的情境營造不僅在于提供刺激物增強氣氛,而且在于語文學習需要熏陶感染。這一節(jié)課的設計就體現(xiàn)了課前一分鐘演講營造情景的特色。教師在教學一開始就設計故事,把學生帶進硝煙彌漫的戰(zhàn)場上,誘發(fā)學生追蹤故事情節(jié),調動學習興趣。
二、自讀自悟,自主學習
語文教學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教師應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景,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在教學設計中,教師沒有做任何繁瑣的分析,這種開放靈活的形式給了學生更多自主學習的空間,讓課堂更生動。
(責任編輯 馮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