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大學附屬醫(yī)院(延安716000) 呼改琴 黑江榮
了解掌握產后出血的相關因素,有利于制定及時的防治措施,對降低孕產婦病死率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本文作者對我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的4280例孕婦產后出血相關因素作了統(tǒng)計分析,現(xiàn)報告如下。
1 研究對象 選擇在我院分娩的產婦4280例,平均年齡28.2±7.3歲。胎兒分娩后2h內出血量≥400ml或胎兒分娩后24h內出血量≥500ml定為產后出血。
2 調查方法 用統(tǒng)一的標準與方法收集年齡、胎次、產次、孕周、分娩方式、產程、前置胎盤、胎盤早期剝離、胎盤粘連或植入、子宮收縮乏力、軟產道損傷、凝血功能障礙、妊娠高血等與產后出血量等多項指標。
3 產后出血量測算方法 經陰道分娩產婦的產后出血量用容積法測算,方法為,胎兒娩出后立即用專用彎盤置產婦臀下收集出血,2h后將彎盤取出,測量并記錄血量。剖宮產分娩產婦的產后出血量測算用如下方法:在手術期間用負壓瓶收集血液,根據讀數(shù)記錄出血量(子宮壁切開后要先吸棄羊水,以免羊水影響血量測算)。產婦回病房后24h內用會陰墊集血,以稱重法計算出血量(ml):出血量=(使用后會陰墊重量-使用前會陰墊重量)/1.05。以上用容積法測算的出血量或用負壓瓶收集記錄的出血量與稱重法計算的出血量之和為產后總出血量。
4 統(tǒng)計學方法 用SPSS 17.0統(tǒng)計軟件作統(tǒng)計學處理分析,先將各種可能影響產后出血量的因素率的比較做單因素χ2檢驗,再選擇有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的相關因素做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1 產后出血相關因素的單因素分析結果 統(tǒng)計了12個可能影響產后出血量的相關因素,結果顯示,年齡、胎次、產次、孕周、分娩方式等因素的差別對產后出血量的影響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前置胎盤、胎盤早期剝離、胎盤粘連或植入、子宮收縮乏力、軟產道損傷、有凝血功能障礙和妊娠高血壓病史等因素的差別對產后出血量的影響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產后出血相關因素的單因素分析
表2 產后出血危險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2 產后出血危險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 將以上單因素分析后發(fā)現(xiàn)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7個因素進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將(單因素分析中)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分析項目作為自變量(Independent variable),將產后出血作為因變量(Dependent variable),進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分析結果發(fā)現(xiàn),前置胎盤、胎盤早期剝離、胎盤粘連或植入、子宮收縮乏力、軟產道損傷、凝血功能障礙、妊娠高血壓均為產后出血的危險因素,見表2。
產后出血(Postpartum hemorrhage)如果不能得到及時和有效的處理,能導致產婦發(fā)生急性腎功能衰竭以及彌漫性血管內凝血(DIC)等[1]。產后2h是產后出血的關鍵時期,我們觀察發(fā)現(xiàn),大約94%的產后出血發(fā)生在胎兒娩出之后的2h以內,與國外和國內相關文獻的報道基本一致[2]。了解掌握產后出血的危險因素并積極采取預防措施,是降低產后出血導致產婦病死率的關鍵。本分析結果顯示,前置胎盤、胎盤早期剝離、胎盤粘連或植入、子宮收縮乏力、軟產道損傷、凝血功能障礙、妊娠高血壓是產后出血的危險因素。
一般認為,子宮收縮乏力是引起產后出血的最常見因素,我們的統(tǒng)計分析結果以及臨床經驗均支持子宮收縮乏力是產后出血的一個最主要高危險因素[3]。本研究中宮收縮乏力產婦的產后出血發(fā)生為121/263(46%)。而影響子宮收縮的因素包括胎次、產次、多胎、胎盤因素、各種妊娠合并癥及產婦心理因素等。為減少子宮收縮乏力引起的產后出血,我們對經陰道分娩的產婦,均在胎兒肩部娩出后,立即注射縮宮素;對經剖宮產的產婦,在胎兒娩出之后,立即子宮肌壁注射縮宮素,同時給予縮宮素靜脈滴注。
胎盤方面的因素與產后出血的發(fā)生有很大關系[4]。在本研究中,前置胎盤產后出血發(fā)生為39/178(22%),胎盤粘連或植入產后出血的發(fā)生為65/135(48%),均為產后出血的高危因素。有報道指出,多胎、多產、子宮內膜炎和子宮內膜損傷等均可促進前置胎盤和胎盤粘連/植入/滯留,而多次人流、過早性生活、陰道炎未治療即妊娠等均可促使胎盤粘連的發(fā)生率上升[4]。為減少胎盤方面因素引起的產后出血,應當強化普及圍生期保健知識,盡量減少宮腔操作。對于已經有過清宮史的產婦,在分娩中如果發(fā)現(xiàn)有胎盤滯留,應該盡早進行人工剝離胎盤,胎盤娩出之后要詳細檢查胎盤是否完整。對前置胎盤產婦,應妥善選擇手術切口,并盡量給予子宮腔紗布條填塞壓迫止血,從而盡可能地減少產后出血的發(fā)生。
[1]Rath WH.Postpartum hemorrhage--update on problems of definitions and diagnosis[J].Acta Obstet Gynecol Scand,2011,90(5):421-8.
[2]Matsubara S,Yano H,Ohkuchi A,et al.Uterine compression sutures for postpartum hemorrhage:an overview[J].Acta Obstet Gynecol Scand,2013,92(4):378-85.
[3]de Lange NM,LancéMD,de Groot R.Obstetric hemorrhage and coagulation:an update.Thromboelastography,thromboelastometry,and conventional coagulation tests in the diagnosis and prediction of postpartum hemorrhage[J].Obstet Gynecol Surv,2012,67(7):426-35.
[4]Yinka Oyelese,John C,Smulian.Placenta previa,placenta accreta,and vasa previa[J].Obstetrics &Gynecology,2006,107(4):927-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