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喜萍
【摘 要】對于自學能力,在學習范圍內(nèi),是一種能力,在學生知識的基礎(chǔ)上,能夠正確運用、學習方法,進行獨立、學習的一種能力。我們要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文章結(jié)合教學的經(jīng)驗,闡述了提高學生自學能力的幾點建議。
【關(guān)鍵詞】學習興趣;方法;信心
我們教師的任務是引導學生“聽、說、讀、寫”的練習,在練習中,學生的學習、理解、運用、語言的能力,是很重要的。我們提高學生學習的方法,鼓勵用自己的方法學習;還要鼓勵他們,去主動地學習。其學習的積極性、主體性要充分地調(diào)動起來,學生的智力才能得到開發(fā)、對于學生的整體素質(zhì),才能得到提高。所以,在閱讀教學中,我們必須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引導、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所謂興趣是指:愿意去接觸、認識事物,而在其活動中,是一種積極的、情感傾向。只要有了興趣,才能促進學生去做。一個學生,如果對學習有了興趣,學習就會變得主動、積極。在愉快、緊張、主動努力下,自己學習活動的效率和效果,也會慢慢提高。在教學過程中,采用下列辦法,來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一)由境引趣。在課文所講的內(nèi)容中,教師要讓學生理解、體會進去,以此引起他們的興趣。在教學時,我們對一些文章內(nèi)容的分析,充分利用“掛圖,幻燈片”,來幫助學生理解、體會,這些所寫的內(nèi)容、情境;或者通過播放“配樂、課文錄音,視聽”等形式,讓學生去體會,其中,這些具體的畫面和生動的語言和描述。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
(二)由疑激趣。在學習過程中,學生遇到疑問時,根據(jù)情況,教師開導,激起他們自學的激情和興趣。在指導學生、預習課文時,可以指導學生在邊讀課文邊想問題下進行,尤其,在“想”字,下工夫,讓學生學會:提出問題,解釋疑問。只有學會抓住主要問題的方面,學生才會帶著問題,去讀課文,去體會意境,在學生、學習情緒積極的情況下,就能很好地把握課文的大概意思,以及整篇文章的結(jié)構(gòu);還可以聯(lián)系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在反復閱讀課文、議論下,更容易激發(fā)起學生自學、鉆研的興趣。在閱讀課文時,學生要善于發(fā)現(xiàn)關(guān)鍵點,在中心、關(guān)鍵字眼上,下功夫,通過學生反復的琢磨,理解課文的內(nèi)容才能達到更好。
(三)由讀生趣。通過學生反復朗讀課文,通過讀來激發(fā)學生感情,他們就會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去自學課文。在教學中,我往往采用的教學方法是通過讀激發(fā)感情,通過感情領(lǐng)悟文意,還采用導語,來帶動心情、思想;或者通過老師范讀,來誘發(fā)學生的思想或者通過多讀,來激發(fā)情感思想等方法,在這樣的氛圍下,學生的閱讀興趣和情感,被大大激發(fā)了,也能夠很好地理解詞、理解句、理解文,達到了良好的學習效果。
二、樹立信心
學生是一個學習的主人,就讓學生把“你講我聽”變成“你聽我說”,我們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學生自學。首先,提出具體要求,讓他們自己去分析課文、理解課文、提出問題。在反復的讀書中,回答自己提出的問題,這樣,學生就能主動、自覺、積極、動腦、思考、看書。通過學生查字典,解決“字、詞、句、篇”的一些字、詞問題,或者閱讀課外書,來補充一些書上沒有的重要的知識。
在課堂上,對于簡單的,教師要適當引導學生自己去解決的問題,要讓每個學生都參與課堂學習,即:每個人“動手、動口、動目、動腦”。我們要創(chuàng)造條件,使不同程度的學生都有學習的機會。
三、學會學習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提高學生自學能力,學生自己進入語文的知識的大門,讀懂、領(lǐng)會文章的內(nèi)容。這樣,學生的自學的能力提高了。
對于學習方法,是一個學習的能力,而學習核心,是學習的一個因素,我們要教會學生學習方法,再成為提高學生學習的能力,我們要引導學生去反復練習,讓學生去自學,通過運用方法,讀懂短文意思,在課外閱讀時,同學們能互相學習、討論,通過長期、反復、練習,學生的自學能力,逐步形成了。
在教學時,我可以設(shè)計、多種練習,要求學生邊讀、邊想、邊做,根據(jù)外貌、語言、動作、心理抓人物的特點。我還引導學生,去歸納文章“寫人”的特點,而抓住人物的特點的方法,是抓住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來寫,這是抓人物的特點的一個好方法。
對于有的課文,有相似的寫作方法,我們就精講其中一段,剩下段落由學生自己去學習體會,從而,學生的自學能力得到提高。
學生用不同的學習方法能夠分析不同的課文,通過對重點“詞、段落”的理解,以及對重點“詞句、段落”的理解,從而,學生理解文章的內(nèi)容;學生還會“文章分段、概括段意、歸納內(nèi)容和中心思想等。
四、自學習慣的培養(yǎng)
往往好的習慣的形成,都需要長久、強化的訓練。所以,對于語文園地內(nèi)容的學習,我堅持引導學生去反復讀,逐步養(yǎng)成學生讀書的習慣。根據(jù)各年級的教學要求,教師要慢慢培養(yǎng)學生,尤其自學的習慣。即:培養(yǎng)學生“認真讀書、認真思考;還有“預習、復習、獨立完成和檢查”;看書、報和聽廣播、勤動筆。
對于培養(yǎng)學生認真讀書,認真思考的習慣,要求學生做到:“眼到、手到、口到、心到”。第一方面、“心到”即在集中注意力時,邊讀、邊想。第二、“手到”即在讀書時,勤查工具書,邊讀書、邊標記,或者作摘抄、做筆記等。在教學過程中,我重點指導了學生認真讀書,邊讀邊想的習慣。第三、“口到”即學生勤動口,去讀、去理解意思。第四、“心到”在閱讀過程中,邊讀、邊用心理解。
在學習《我的戰(zhàn)友邱少云》一文時,關(guān)鍵點是抓住描寫“我”的內(nèi)心以及邱少云的外表的描寫,在描寫學習“我”的內(nèi)心時,學生通過看圖,朗讀課文,邊讀、邊思考,從而理解了重點詞、句,在議論基礎(chǔ)上,回答了相關(guān)的問題,逐步體會到“我”當時的內(nèi)心的焦急、矛盾、難受、痛苦。
總而言之,學生通過學習,受到教育,受到感染,通過人物的外表,學生會體會人物的內(nèi)心活動。我堅持引導學生去反復練習,逐步養(yǎng)成好的學習習慣。按照各年級的教學要求,逐步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學習慣,促進學生的進步。
參考文獻
[1] 任惠芬.新課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J].新課程(教研),2011(03).
[2] 龐建霞.把閱讀的主動權(quán)還給學生[J].滄州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09(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