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汶潔
《中國教育報》上曾經刊登了一篇題為《21世紀誰來當工人、農民?》的調查報告,在兩個省的一些單位作了些調查,結果顯示是青少年中沒有人愿意當農民,當工人的也很少,只有百分之一、二。將來社會越來越發(fā)達,第一產業(yè)、第二產業(yè)的人口比例也會逐漸下降,但是無論如何也不能缺少工人、農民。當然,將來的工人、農民跟過去和現在的工人、農民相比,其文化程度、科學技術素質要高得多;工人與工程師、農民與農技師的文化差別也會縮小,我們的國家如果沒了工人、農民,第一產業(yè)、第二產業(yè)鏈條斷了,那么第三、第四產業(yè)怎么發(fā)展,每每一想到這個問題,作為一名中學勞技課老師,我深感自己工作的責任重大!如今,隨著科技現代化程度的提高,體力勞動有所減少,再加上獨生子女又多,生活條件比過去優(yōu)越,因此,勞動教育問題已非常突出地提了出來。怎么實施素質教育,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環(huán)就是對學生施以勞動教育,特別是中小學的勞動、勞技課教育,就越顯得重要。
中國的儒家文化孔子教育思想確實有很多長處,但其致命的短處是不重視生產勞動,這對于我們的社會至今還有影響。如果青年一代勞動觀點越來越弱的話,那么我們民族智慧的傳統(tǒng)也會削弱。中國人為什么比較聰明、有智慧,根本原因是勤勞,勤勞才能出智慧。在美國電視上曾經開展過一個辯論“為什么華裔的孩子學習好?”美國人調查發(fā)現周末雙休日美國的孩子用來學習的時間很少,不如華人的子弟學習的時間多。多數美國人擔心這會削弱美國的競爭力。很多華人看了電視后覺得很自豪。其實華人子弟學習好,并不是中國人腦袋天生靈,而是勤奮。將來很長時間我們的人均產值仍落后于世界先進水平,趕上去要靠我們的勤勞與智慧。只從這一點看,勞動觀點就非常重要。
我們的教育方針規(guī)定,教育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這是教育思想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我們要通過勞動,教會孩子學習做許多事情。有些人只重視文化知識的傳授,不夠重視勞動和職業(yè)技能教育對素質教育的作用。敬業(yè)精神,最好的辦法就是通過勞動來培養(yǎng)。例如,講究效率這種素質,離開勞動就不容易體會深刻。當然,勞動的前提必須把文化課安排好,要保證文化課的質量。這方面我們要吸收國外一些優(yōu)秀的文化傳統(tǒng)。德國人質量意識非常強。我們聽教育顧問伯克先生講,我國技工學校的教師到德國參加培訓,曾到波恩去參觀,參觀結束后沒把工具收拾好。校長打電話抱怨,問怎么辦,伯克先生說:“讓他們回來收拾好了再走。”由此可見,他門多么重視培養(yǎng)質量意識。德國人的質量意識深入到民族習慣的方方面面。這些只能通過勞動來教育。
現在只要一提到瑞士,人們都會說瑞士的手表、精密機械世界聞名。但在200多年前,瑞士還是一個非常窮的國家,山區(qū)面積占三分之二,到處是荒山禿嶺,但現在建設得非常漂亮,風景、綠化都很好。瑞士雖然是中立國,但對國防非常重視,只要發(fā)出警報,10分鐘內就可進入防空洞。他們不忘對孩子進行傳統(tǒng)教育,從幼兒園開始就進行勞動教育。幼兒園墻上,一邊是工業(yè)用具,一邊是農業(yè)用具,讓每個幼兒都知道這些工具是干什么用的,告訴他們:你的父輩就是靠這些工具把瑞士建設起來的,你將來也要參加勞動。他們很重視對孩子從小進行傳統(tǒng)教育和勞動教育。他們還有一種婚前學校,未來農村的新娘子要學一學怎樣種地??傊?,在勞動教育方面,他們動了很多腦子。
我國提出實施勞動技術教育,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培養(yǎng)跨世紀人材的需要,是“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的重大舉措。所以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注重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努力提高勞技課教學質量。
一、增強德育滲透意識培養(yǎng)學生勞動觀點
勞技課教育中德育的滲透,是一項長期的工作,教師必須根據教材內容靈活掌握。在教學中把握好時機、對學生進行恰如其分的思想教育。在進入新課前簡單明了的點明題旨,進行扣人心弦的激發(fā);也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很自然地“注入”情感,從而激勵學生刻苦學習,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在教織物洗滌,烹飪,花卉與盆景課程時,積極啟發(fā)學生認識勞動的重要性,教育學生要熱愛勞動,樹立以勞動為榮,以不勞動為恥的觀點。培養(yǎng)學生熱愛勞動的良好習慣,用自己的勞動來服務自己,服務他人,將來更好地為讓會創(chuàng)造財富。實踐證明,在教學過程中,恰如其分地對學生進行熱愛勞動的教育,還可以激勵學生刻苦學習。通過德育教育的課堂滲透,多數學生都比較喜歡上勞技課,認為勞技課不僅教育我怎樣做人,而且還使可以學生掌握了一技之長,并能調節(jié)多個學科的學習,使學生頭腦清醒,精力充沛,提高記憶效果。
二、堅持理論聯(lián)系實際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
勞動技術課屬于技術性課程,根據勞技課的知識性、教育性、實踐性、可操作性的原則,勞技課必須理論聯(lián)系實際,強化學生動手能力。美國華盛頓兒童博物館墻上有一條醒目的格言:“我聽到了就忘記了,我看見了就記住了,我做過了就理解了?!痹谡n堂教學中,一般都要抓住一個“精”字,突出一個“動”字,由灌輸性教學變?yōu)槿の缎越虒W。針對基礎差的學生愛動手,不愛動腦的特點,每次操作比賽選幾名上臺表演,讓多動手來促進動腦。充分調動小組的合作探究精神,引入小組之間的比賽,這種做法更能激發(fā)全班學生都來學勞技課。達到既教書又育人的目的。勞技課的開設都到家長們得表揚,他們認為學?,F在開設的勞技課,不是簡單的勞技課。學習它,不僅不會影響孩子其它文化課,反而更能促進孩子智力的發(fā)展。
三、滲透美育提高學生審美能力
任何學科都要講究美感,語文的詩歌,要講究音韻美,節(jié)奏美。體育的健身操,要講究訓練形體美。勞技課教學也應遵循審美的規(guī)律。例如,學習刺繡、編織、烹飪、縫紉等,學生不僅要學習工藝技能,而且要學習合理地選擇色彩,安排線條布局,設計花色式樣等藝術技巧。學生完成的作品同時也體現了他們審美情趣和藝術表現力。
素質教育就是全面貫徹教育方針,讓每個孩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教師上好勞技課,培養(yǎng)孩子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這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一項重大措施。我們國家的教育結構調整好了,才能保證人人成才,讓多種教育培訓讓學生能通向社會、通向成才。這樣培養(yǎng)出來的人的素質,才能一代更比一次高。如果不重視勞動,我們這個民族就有可能要退化。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