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才云
【摘 要】腐敗問題是老生常談的社會疑難雜癥,毫無疑問地說世界上每一個國家都對此深惡痛絕。鑒于不同國家的實際情況迥異,導致在反腐的模式上也難有跡可循。因此,就需要針對我國腐敗現(xiàn)象有個更為深刻的把握,這樣才能對癥下藥抑制腐敗的蔓延,直至消滅腐敗。
【關鍵詞】腐敗;反腐;模式;蔓延
一、腐敗問題的提出及其危害性
(一)腐敗問題的提出。胡錦濤在十八大報告中指出,“一些干部領導科學發(fā)展能力不強,一些基層黨組織軟弱渙散,少數(shù)黨員干部理想信念動搖、宗旨意識淡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突出,奢侈浪費現(xiàn)象嚴重;一些領域消極腐敗現(xiàn)象易發(fā)多發(fā),反腐敗斗爭形勢依然嚴峻?!?/p>
(二)腐敗的危害性。第一,破壞了社會的公平公正秩序。公平公正的破壞在社會很多領域都有顯現(xiàn),這是與社會主流所倡導的和諧相悖的。第二,影響了國民經(jīng)濟的健康發(fā)展。國民經(jīng)濟的發(fā)展需要一個安定祥和的政策環(huán)境,而當下一些官員完全不顧及自身的身份,秉承著“下基層”的心態(tài)強行對一些企業(yè)的發(fā)展進行指導,擾亂了企業(yè)正常運轉的軌跡。第三,形成了腐敗的惡性循環(huán)。政府作為社會各項事業(yè)的領頭人,黨政內部存在的腐敗現(xiàn)象會誤導社會整體的價值體系,形成扭曲的社會道德觀和價值觀。在腐敗的社會環(huán)境中形成的腐敗風氣又會進一步腐蝕官員的思想,形成了腐敗的惡性循環(huán)。
二、我國腐敗問題的現(xiàn)狀
(一)腐敗的公開化。腐敗作為一種“損公肥私”或者“損人利己”的丑陋行為,是與法律、道德相違背的,按理來講應該更加專注于隱蔽性,但事實并非完全如此。就財政狀況而言,我國財政撥款往往下?lián)艿淖畹托姓挝皇强h級部門,很多本該運用到基層建設的資金往往被公然截留,這種雁過拔毛的現(xiàn)象已經(jīng)成為一種不爭的事實。
(二)腐敗的群體化。反腐遇到的最大瓶頸莫過于群體腐敗,復雜的腐敗牽扯關系直接導致了反腐進程的難度加大,而造成的損失也是難以度量的。
(三)基層腐敗的普遍化?;鶎痈瘮〉钠毡榛俏覈壳坝忠淮蠓锤y題。一些基層官員認為自己位卑權輕,自己的舉動不會引起太大的風波,公然做起了“土皇帝”美夢,大肆斂財,肆無忌憚。
(四)腐敗手段的多樣化。如今的腐敗手段令人膛目結舌,很多腐敗官員往往身居幕后,通過其他途徑去給自己謀利。有一些官員通過自己的家人或朋友去受賄,降低自己直接受賄的風險。更有甚者,空手套白狼,通過組建“家族工程”,去參加自己能夠拍板的工程競標,中標后再將工程外包,從中賺取高額利潤。他們分工協(xié)作,竭力去豪奪社會的資產。
三、導致我國腐敗問題層出不窮的原因分析
(一)個人綜合因素的影響。首先,事業(yè)的起航期。在很多官員在未涉政治前,找不到自己的歸屬,認識不到為官的職責所在,對于清水衙門嗤之以鼻,將自己向肥水豐厚的權力部門定位。這樣的價值取向就為以后的貪污腐敗埋下了伏筆。其次,事業(yè)的發(fā)展階段。此階段個人權力欲望達到了頂峰,由于個人心理的“投射效應”作祟,總是認為別人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猜測自己的競爭者也在討好上司。這樣的心理導致其去大膽受賄,用受賄的錢物再去行賄,千方百計去迎合上司,希望能夠平步青云、步步高升。最后,事業(yè)的成熟階段。眼看著自己的時代快結束了,有些官員會耐不住寂寞,苦思自己的為官意義,為什么不趁著自己擁有話語權階段賺點“養(yǎng)老費”或者給自己的子女謀生計呢?而且對于退休官員還追責的腐敗案例屈指可數(shù),就抱著這樣的僥幸心理去貪污腐敗。
(二)法律不完善,監(jiān)督體制乏力。法律是制裁腐敗最有效的利刃,我國目前的反腐第一大法《刑法》還不完善,與國際反腐交流甚少,只與世界上少數(shù)國家簽訂了引渡條約。法律機制的不健全給腐敗分子有機可趁,助長了他們囂張的氣焰。就監(jiān)督體系而言,由于我國腐敗現(xiàn)象的群體化和腐敗手段的多樣化,原有的監(jiān)督體制已經(jīng)難以勝任反腐的重任。
(三)腐朽文化的侵蝕。古代的官僚思想縱橫了我國封建王朝的兩千多年的歷史,根深蒂固的官僚主義思想仍然是導致我國腐敗問題的重要因素。有些官員將自身的權力視為自身的特權,一種身份的象征,崇尚封建官僚文化中的“權為我所用,利為我所謀”,摒棄了“天下為公”的樸實思想。特別是現(xiàn)在的一些“裸官”,內心充滿了“家天下”色彩的狹隘觀念,將自己的親人移居海外,同時運用自己的職權大肆圈錢,在海外置辦物業(yè),渴望能夠在東窗事發(fā)前遠走高飛。
四、如何抑制腐敗現(xiàn)象的對策探討
(一)審慎選拔、提升,推行責任終身制?!爸萋┱咴谟钕拢д咴诓菀啊?,在官員選拔時不能局限于知識文化成績,更要注重傾聽百姓的心聲。選取官員可以借助古代舉孝廉的方式,多汲取民間的意見,審慎地進行官員的選拔。
(二)健全反腐法律機制,完善監(jiān)督體系。反腐不是獨個國家所能承擔的,必須進行全球化的合作。2005年我國通過了《聯(lián)合國反腐敗公約》,必須抓住這樣的機會在國際反腐交流中學習更多的經(jīng)驗,健全自身的法律機制,鑄造自己的反腐屏障。在監(jiān)督官員作風的過程中不能僅僅依賴于體制內的監(jiān)督,要盡快落實官員財產申報制度,然后在中央巡視組這一主干的帶領下,鼓勵社會各界參加到監(jiān)督過程中去。
(三)引領市場而非“盈”領市場。首先,市場經(jīng)濟的健康發(fā)展需要一個公平平穩(wěn)的環(huán)境,政府過分涉足市場只會畫蛇添足,束縛市場的自身調節(jié)能力,影響經(jīng)濟的發(fā)展。其次,如果政府將過多的工作重心放置在市場中,一些官員會將官僚主義作風帶到市場中,加劇腐敗的蔓延。
(四)創(chuàng)新組織文化。組織文化是被組織成員廣泛認同、普遍接受的價值觀,思維方式、行為準則等群體意識的總稱。組織文化作為組織的靈魂,會影響組織成員的工作態(tài)度。優(yōu)秀的組織文化牽引組織成員積極向善,提高工作效率。公共組織作為公共服務的主要提供者,組織成員要有大公無私的服務精神,不能為了自己的蠅頭小利而不顧國家和人民的利益。所以組織在發(fā)展的各個階段中要不斷跟新和弘揚組織文化,積極開展服務型和學習型組織建設。
參考文獻
[1] 周三多.管理學[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9.
[2] 任浩.公共組織行為學[M].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