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鏗
[摘要] 目的 探討免疫抑制劑潑尼松治療急性間質性腎炎患者的臨床療效。方法 選取該院收治的63例急性間質性腎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對照組予以針對性治療,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予以潑尼松治療,比較兩組臨床療效及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尿β2微球蛋白(β2-MG)、24 h尿蛋白定量(g/24h)。結果 實驗組臨床治療有效率為90.7%;對照組為77.4%,實驗組臨床治療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兩組BUN、SCr、β2-MG及24 h尿蛋白定量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BUN、SCr、β2-MG及24 h尿蛋白定量明顯低于治療前,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實驗組治療后BUN、SCr、β2-MG及24 h尿蛋白定量低于對照組治療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結論 采用免疫抑制劑潑尼松治療急性間質性腎炎可顯著改善腎功能指標,臨床療效顯著,值得在臨床上推廣。
[關鍵詞] 免疫抑制劑;潑尼松; 急性間質性腎炎;臨床分析
[中圖分類號] R69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4)06(c)-0123-02
急性間質性腎炎(AIN)又稱急性小管間質腎炎,屬于一組由多種病因引起的以短時間內出現腎間質小管不同程度變性受損伴腎功能不全、腎間質炎癥細胞浸潤及間質水腫為主要特點的臨床病理綜合征,主要臨床表現為急性腎功能衰竭[1-2]。早期診斷及治療急性間質性腎炎是逆轉疾患的關鍵,否則可導致腎功能不可逆性損害,最終進展為終未期腎衰。研究表明,急性間質性腎炎與細胞反應及免疫反應密切相關,為探討免疫抑制劑潑尼松治療急性間質性腎炎患者的臨床療效,現分析2011年6月—2013年6月間該院收治的63例急性間急性腎炎患者的臨床資料,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收治的63例急性間質性腎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其中實驗組男18例,女14例,年齡26~58歲,平均年齡(38.45.1)歲, 病程3~15個月,平均病程(8.3±1.2)個月,合并少尿型急性腎功能衰竭(ARF)15例,腎功能檢查顯示平均血肌酐(SCr)(508.3±51.4)μmol/L, 平均尿素氮(BUN) (21.5±5.6)mmol/L;對照組男16例,女15例,年齡25~56歲,平均年齡(36.24.3)歲, 病程3~14個月,平均病程(8.1±1.4)個月,合并ARF12例,腎功能檢查顯示平均SCr(509.6±50.2)μmol/L, 平均BUN(19.3±5.4)mmol/L,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及合并ARFSCr及BUN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所選患者均無既往無腎臟病史,并排除系統(tǒng)性疾病及感染所致急性間質性腎炎[3-4]。引起AIN藥物包括苯唑西林4例,頭孢唑林6例,雷公藤多苷10例,阿昔洛韋5例,布洛芬6例,苯茚二酮7例,慶大霉素2例,米諾四環(huán)素8例,西咪替丁15例。臨床表現包括血嗜酸性粒細胞升高、皮疹及發(fā)熱,多數合并有腰痛及關節(jié)痛,伴有血細胞尿、蛋白尿及血尿,行腎穿刺活檢光鏡下顯示病變主要累及腎小管和腎間質,有嗜酸性粒細胞、單核細胞及淋巴細胞浸潤及腎間質水腫,B超顯示雙腎體積正?;蛟龃骩5-7]。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在接受治療前均停止使用對腎有毒性及能引起過敏藥物。對照組予以針對性治療,治療方法包括維持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加強營養(yǎng)支持,對由于感染所引起的AIN患者予以針對致病菌的抗感染治療,予以嚴重AIN患者甲潑尼松龍治療,4 mg/(kg·d),溶于250 mL5%葡萄糖溶液中靜脈滴注,隔日1次,有透析指征患者行血液透析治療;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予以潑尼松治療,0.5 mg/(kg·d),口服,患者病情好轉后逐漸減少用藥劑量,連續(xù)治療1個月后評價臨床療效。
1.3 觀察指標
觀察指標包括臨床療效及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尿β2微球蛋白(β2-MG)及 24 h尿蛋白定量(g/24 h),其中BUN采用分光光度計進行測定,Scr采用堿性苦味酸法測定,β2-MG采用免疫透射比濁法測定。
1.4 療效評價
根據患者臨床癥狀改善情況對療效作如下判定[8]:白細胞尿、蛋白尿、水腫及血尿等癥狀完全消失,尿蛋白轉陰,皮疹消退,嗜酸性粒細胞降至正常為痊愈;白細胞尿、蛋白尿及血尿等癥狀部分消失,水腫消失,皮疹基本消退,嗜酸性粒細胞明顯下降但未降至正常水平為好轉;白細胞尿、蛋白尿、水腫及血尿等癥狀無任何改善甚至加重為無效。臨床治療有效率按(治愈例數+好轉例數)/總例數進行計算。
1.5 統(tǒng)計方法
采用SPSS13.0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并作比較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實驗組治愈23例,好轉6例,無效3例,臨床治療有效率為90.7%;對照組治愈19例,好轉5例,無效7例,臨床治療有效率為77.4%,實驗組臨床治療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5.6,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n(%)]
■
注:相比于對照組,*P<0.05。
2.2 兩組治療前后相關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BUN、SCr、β2-MG及24h尿蛋白定量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相比于治療前,兩組治療后BUN、SCr、β2-MG及24 h尿蛋白定量均明顯降低,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治療后BUN、SCr、β2-MG及24 h尿蛋白定量低于對照組治療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endprint
3 討論
感染及非甾體抗炎藥和青霉素類等抗菌藥物是誘發(fā)急性間質性腎炎的主要病因。抗菌藥物可作為半抗原與體內蛋白結合,引起細胞及體液免疫反應等機體超敏反應,進而導致腎小管及腎間質病變,引發(fā)急性間質性腎炎。隨著抗生素的廣泛使用,感染性急性間質性腎炎發(fā)病率越來越低,藥物所致急性間質性腎炎發(fā)病率則呈逐年上升趨勢。哇諾酮類、氨基糖苷類、β-內酰胺類及克林霉素等抗生素均能引起藥物性急性間質性腎炎。
研究表明,病情嚴重的重度腎臟損害患者發(fā)病早期使用激素沖擊治療能迅速控制腎小管間質炎細胞浸潤,進而改善腎功能,促進病情逆轉,可能原因為激素沖擊治療可發(fā)揮強大的抗炎及免疫抑制作用;采用糖皮質激素治療藥物所致急性間質性腎炎有助于改善患者腎功能,促進腎功能恢復,減輕或預防進一步損傷腎臟結構及功能,其治療效果優(yōu)于維持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等對癥治療,輕、中度急性間質性腎炎患者口服激素治療效果好,安全性高,可避免沖擊療法引起的各種嚴重并發(fā)癥。
急性間質性腎炎主要發(fā)病機制為某些病原微生物或藥物作為半抗原與腎小管基膜組分結合,介導免疫反應發(fā)生,改變腎臟自身蛋白的免疫原性,激活炎癥介質,損傷腎小管間質,進而引發(fā)急性間質性腎炎,另外,藥物代謝產物可以種植性抗原身份存在于腎間質及腎小管,免疫產生的抗體及免疫復合物均聚集在腎間質,進而破壞腎間質[9]。免疫抑制劑則針對因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因素介導引起的間質性腎炎的治療。趙春梅[10]研究表明,對長期服用青霉素及慶大霉素等藥物導致急性間質性腎炎患者予以補充免疫抑制劑治療1個月后全部治愈,治愈率為100%,該研究得到實驗組治療有效率為90.7%,高于對照組的77.4%,另外,實驗組治療后BUN、SCr、β2-MG及24 h尿蛋白定量低于對照組治療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上述報道結果相一致,均表明免疫抑制劑潑尼松治療急性間質性腎炎有助于腎功能恢復,提高臨床療效,可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魏笑天.促紅細胞生成素聯(lián)合甲潑尼龍沖擊治療急性藥物性間質性腎炎療效觀察[J].中外醫(yī)療,2012,31(27):111-112.
[2] Inoue M, Akimoto T, Saito O,et al.Successful relatively low-dose corticosteroid therapy for diclofenac-induced acute inters-titial nephritis with severe renal failure[J].Clin Exp Nephrol,2010, 12(4):296.
[3] 羅恒. 百令膠囊治療急性藥物性間質性腎炎32例臨床觀察[J]. 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2010,23(2):172-173.
[4] 姚勇志.Kkan糖皮質激素在藥物相關急性間質性腎炎治療中的價值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3,7(1):69-70.
[5] 楊建兵,李翠平,楊玉鳳. 促紅細胞生成素聯(lián)合甲潑尼龍治療急性藥物性間質性腎炎50例療效觀察[J]. 臨床合理用藥,2011,4(12):54-55.
[6] 吳恩亮,高芳,劉玉芳.促紅細胞生成素聯(lián)合甲潑尼龍治療急性藥物性間質性腎炎的療效研究[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0,13(12):4131-4132.
[7] 劉建梅,徐鵬程,李莉娜,等. 急性間質性腎炎半定量評分法病理特點分析及不同劑量激素治療效果比較[J]. 天津醫(yī)科大學學報,2009,15(1):67-69.
[8] 金煒,吳文棋,范為榮,等. 糖皮質激素與腎炎康復片治療藥物相關急性間質性腎炎效果[J]. 中國鄉(xiāng)村醫(yī)藥雜志,2012,19(7):10-11.
[9] 熊本立,王從敏.腎康注射液聯(lián)合用藥治療腎小球腎炎合并急性間質性腎炎療效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2013,6(1):30-31.
[10] 趙春梅. 急性間質性腎炎的病因特點及臨床治療[J]. 中國保健營養(yǎng),2013(4):546.
(收稿日期:2014-03-19)endprint
3 討論
感染及非甾體抗炎藥和青霉素類等抗菌藥物是誘發(fā)急性間質性腎炎的主要病因??咕幬锟勺鳛榘肟乖c體內蛋白結合,引起細胞及體液免疫反應等機體超敏反應,進而導致腎小管及腎間質病變,引發(fā)急性間質性腎炎。隨著抗生素的廣泛使用,感染性急性間質性腎炎發(fā)病率越來越低,藥物所致急性間質性腎炎發(fā)病率則呈逐年上升趨勢。哇諾酮類、氨基糖苷類、β-內酰胺類及克林霉素等抗生素均能引起藥物性急性間質性腎炎。
研究表明,病情嚴重的重度腎臟損害患者發(fā)病早期使用激素沖擊治療能迅速控制腎小管間質炎細胞浸潤,進而改善腎功能,促進病情逆轉,可能原因為激素沖擊治療可發(fā)揮強大的抗炎及免疫抑制作用;采用糖皮質激素治療藥物所致急性間質性腎炎有助于改善患者腎功能,促進腎功能恢復,減輕或預防進一步損傷腎臟結構及功能,其治療效果優(yōu)于維持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等對癥治療,輕、中度急性間質性腎炎患者口服激素治療效果好,安全性高,可避免沖擊療法引起的各種嚴重并發(fā)癥。
急性間質性腎炎主要發(fā)病機制為某些病原微生物或藥物作為半抗原與腎小管基膜組分結合,介導免疫反應發(fā)生,改變腎臟自身蛋白的免疫原性,激活炎癥介質,損傷腎小管間質,進而引發(fā)急性間質性腎炎,另外,藥物代謝產物可以種植性抗原身份存在于腎間質及腎小管,免疫產生的抗體及免疫復合物均聚集在腎間質,進而破壞腎間質[9]。免疫抑制劑則針對因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因素介導引起的間質性腎炎的治療。趙春梅[10]研究表明,對長期服用青霉素及慶大霉素等藥物導致急性間質性腎炎患者予以補充免疫抑制劑治療1個月后全部治愈,治愈率為100%,該研究得到實驗組治療有效率為90.7%,高于對照組的77.4%,另外,實驗組治療后BUN、SCr、β2-MG及24 h尿蛋白定量低于對照組治療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上述報道結果相一致,均表明免疫抑制劑潑尼松治療急性間質性腎炎有助于腎功能恢復,提高臨床療效,可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魏笑天.促紅細胞生成素聯(lián)合甲潑尼龍沖擊治療急性藥物性間質性腎炎療效觀察[J].中外醫(yī)療,2012,31(27):111-112.
[2] Inoue M, Akimoto T, Saito O,et al.Successful relatively low-dose corticosteroid therapy for diclofenac-induced acute inters-titial nephritis with severe renal failure[J].Clin Exp Nephrol,2010, 12(4):296.
[3] 羅恒. 百令膠囊治療急性藥物性間質性腎炎32例臨床觀察[J]. 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2010,23(2):172-173.
[4] 姚勇志.Kkan糖皮質激素在藥物相關急性間質性腎炎治療中的價值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3,7(1):69-70.
[5] 楊建兵,李翠平,楊玉鳳. 促紅細胞生成素聯(lián)合甲潑尼龍治療急性藥物性間質性腎炎50例療效觀察[J]. 臨床合理用藥,2011,4(12):54-55.
[6] 吳恩亮,高芳,劉玉芳.促紅細胞生成素聯(lián)合甲潑尼龍治療急性藥物性間質性腎炎的療效研究[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0,13(12):4131-4132.
[7] 劉建梅,徐鵬程,李莉娜,等. 急性間質性腎炎半定量評分法病理特點分析及不同劑量激素治療效果比較[J]. 天津醫(yī)科大學學報,2009,15(1):67-69.
[8] 金煒,吳文棋,范為榮,等. 糖皮質激素與腎炎康復片治療藥物相關急性間質性腎炎效果[J]. 中國鄉(xiāng)村醫(yī)藥雜志,2012,19(7):10-11.
[9] 熊本立,王從敏.腎康注射液聯(lián)合用藥治療腎小球腎炎合并急性間質性腎炎療效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2013,6(1):30-31.
[10] 趙春梅. 急性間質性腎炎的病因特點及臨床治療[J]. 中國保健營養(yǎng),2013(4):546.
(收稿日期:2014-03-19)endprint
3 討論
感染及非甾體抗炎藥和青霉素類等抗菌藥物是誘發(fā)急性間質性腎炎的主要病因??咕幬锟勺鳛榘肟乖c體內蛋白結合,引起細胞及體液免疫反應等機體超敏反應,進而導致腎小管及腎間質病變,引發(fā)急性間質性腎炎。隨著抗生素的廣泛使用,感染性急性間質性腎炎發(fā)病率越來越低,藥物所致急性間質性腎炎發(fā)病率則呈逐年上升趨勢。哇諾酮類、氨基糖苷類、β-內酰胺類及克林霉素等抗生素均能引起藥物性急性間質性腎炎。
研究表明,病情嚴重的重度腎臟損害患者發(fā)病早期使用激素沖擊治療能迅速控制腎小管間質炎細胞浸潤,進而改善腎功能,促進病情逆轉,可能原因為激素沖擊治療可發(fā)揮強大的抗炎及免疫抑制作用;采用糖皮質激素治療藥物所致急性間質性腎炎有助于改善患者腎功能,促進腎功能恢復,減輕或預防進一步損傷腎臟結構及功能,其治療效果優(yōu)于維持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等對癥治療,輕、中度急性間質性腎炎患者口服激素治療效果好,安全性高,可避免沖擊療法引起的各種嚴重并發(fā)癥。
急性間質性腎炎主要發(fā)病機制為某些病原微生物或藥物作為半抗原與腎小管基膜組分結合,介導免疫反應發(fā)生,改變腎臟自身蛋白的免疫原性,激活炎癥介質,損傷腎小管間質,進而引發(fā)急性間質性腎炎,另外,藥物代謝產物可以種植性抗原身份存在于腎間質及腎小管,免疫產生的抗體及免疫復合物均聚集在腎間質,進而破壞腎間質[9]。免疫抑制劑則針對因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因素介導引起的間質性腎炎的治療。趙春梅[10]研究表明,對長期服用青霉素及慶大霉素等藥物導致急性間質性腎炎患者予以補充免疫抑制劑治療1個月后全部治愈,治愈率為100%,該研究得到實驗組治療有效率為90.7%,高于對照組的77.4%,另外,實驗組治療后BUN、SCr、β2-MG及24 h尿蛋白定量低于對照組治療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上述報道結果相一致,均表明免疫抑制劑潑尼松治療急性間質性腎炎有助于腎功能恢復,提高臨床療效,可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魏笑天.促紅細胞生成素聯(lián)合甲潑尼龍沖擊治療急性藥物性間質性腎炎療效觀察[J].中外醫(yī)療,2012,31(27):111-112.
[2] Inoue M, Akimoto T, Saito O,et al.Successful relatively low-dose corticosteroid therapy for diclofenac-induced acute inters-titial nephritis with severe renal failure[J].Clin Exp Nephrol,2010, 12(4):296.
[3] 羅恒. 百令膠囊治療急性藥物性間質性腎炎32例臨床觀察[J]. 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2010,23(2):172-173.
[4] 姚勇志.Kkan糖皮質激素在藥物相關急性間質性腎炎治療中的價值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3,7(1):69-70.
[5] 楊建兵,李翠平,楊玉鳳. 促紅細胞生成素聯(lián)合甲潑尼龍治療急性藥物性間質性腎炎50例療效觀察[J]. 臨床合理用藥,2011,4(12):54-55.
[6] 吳恩亮,高芳,劉玉芳.促紅細胞生成素聯(lián)合甲潑尼龍治療急性藥物性間質性腎炎的療效研究[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0,13(12):4131-4132.
[7] 劉建梅,徐鵬程,李莉娜,等. 急性間質性腎炎半定量評分法病理特點分析及不同劑量激素治療效果比較[J]. 天津醫(yī)科大學學報,2009,15(1):67-69.
[8] 金煒,吳文棋,范為榮,等. 糖皮質激素與腎炎康復片治療藥物相關急性間質性腎炎效果[J]. 中國鄉(xiāng)村醫(yī)藥雜志,2012,19(7):10-11.
[9] 熊本立,王從敏.腎康注射液聯(lián)合用藥治療腎小球腎炎合并急性間質性腎炎療效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2013,6(1):30-31.
[10] 趙春梅. 急性間質性腎炎的病因特點及臨床治療[J]. 中國保健營養(yǎng),2013(4):546.
(收稿日期:2014-03-1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