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文遠
新課程改革給每一位教師帶來了嚴峻的挑戰(zhàn)和不可多得的機遇。課程改革,不僅改變了教師的教育觀念,而且還改變了老師們每天都在進行著的習以為常的教學方式、教學行為,也遇到了一些問題和困惑?,F(xiàn)就中職德育課新課程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及解決對策總結如下:
一、 存在的問題和面臨的困惑
1. 思想認識滯后,傳統(tǒng)教育理念難以轉變 ,從課程改革的過程改革,教育理念的變革應該成為先導,教師只有學習和接受新的教育理念,才可能明確實施新課程的重要意義。在新課程的實施中,由于教師對于新課程理念的不理解或者是不完全理解,造成了理論與現(xiàn)實中的“落差”。
2. 教材內容多而雜,教材編寫者高估了學生能力,特別是高估了職業(yè)學校學生的能力。新課程在內容編排上打亂了原來的順序,內容多、難度大,在教學過程中不易把握。
3. 配套資料十分缺少,增加了教師工作的強度。由于新的課程剛剛起步,與新教材配套的參考資料以及同步練習等或缺乏,或不能及時供給,大大增加了教師的工作量。
4. 新的評價體系未能建立,加大了老師的疑慮。新的課程標準從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全面地主動地發(fā)展出發(fā)提出了新的評價理念和要求,強調評價在促進學生發(fā)展方面的作用。評價不僅僅考查知識與技能,還考察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方面。為此,新課程強調評價的多元性、過程性、開放性和綜合性。然而目前新的教學評價體系尚未成型,學校評價教師和學生的標準往往就是成績,造成了新課程改革實施中的困境。我校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就是成績。如何按照新課標的要求檢測學科教學質量,如何評價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水平,都是新課程實施中急于探討的問題。當這些問題的探討和政策的導向尚未明朗時,老師們總是疑慮重重,這些都在某種程度上制約了教師課改的積極性。
5. 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手段難以更新,新課程要求教學改革致力于構建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能在教師的引導下自主地、創(chuàng)造性地學習。教是為了不教,正是現(xiàn)代教學所要達到的目的。這就決定了教師必須對教學方法進行改革,摒棄題海戰(zhàn)術和死記硬背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從被動學習轉向主動學習,積極采用現(xiàn)代教學手段,掌握網絡技術,廣泛運用信息技術。但是對于教師來說,長期的實踐使其自己都有一套針對應試教育運用自如的傳統(tǒng)教學方法和手段。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的教學模式已經根深蒂固,因此對于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更新還需要一段的時間。
二、德育課堂模式改革的方向
面對以上廣泛存在的“學生學得乏味,教師教得辛苦,教學效果不理想”的現(xiàn)象,針對職業(yè)學校特殊的教育群體,我們教者有責任重建新的教學觀和學生觀,用我們的努力讓德育課堂充滿靈氣和生機。作為教者應把握好以下幾個方面:
1. 豐富課堂內涵,使德育課堂與生同行。
德育課是思想政治課,它的靈魂是思想,只有充滿思想智慧的德育課才能讓學生喜歡,只有讓蘊含著豐富思想的德育課堂生動起來、活潑起來、快樂起來,德育課才能真正深入學生心靈。我們德育課堂模式的建立首要的原則是要讓學生喜歡我們的德育課,這就要使我們的德育教學內容貼近學生思想實際,能幫助學生解決實際問題,教學方法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要讓德育課堂變得有趣,只有這樣才能在現(xiàn)今市場經濟條件下,讓學生能聽得進去我們所傳授的一些“大道理”。
2. 重視學科特色,使德育課堂與時俱進。
德育課不同于一般的文化課,它的最大特色莫過于它的濃厚政治色彩。我們能時刻感受到學生對于時政的濃厚興趣,德育課的生活化氣息就要求它必須緊貼社會熱點問題,善于利用國內外時政熱點,將其引入我們的課堂,是德育課的一大特色,也是我們學科的優(yōu)勢所在,對于時政問題進行精辟分析是理論聯(lián)系實際和激發(fā)學生思考的一個亮點。德育課程必須緊密聯(lián)系實際,才能為學生所接受,德育課的特有育人功能才能發(fā)揮出來。
3. 構建和諧課堂,使德育課堂琴瑟相和。
古人云:“親其師,信其道?!爆F(xiàn)代教育學家提出“關系大于教育”,講的都是一個意思。對于該科目老師的喜愛程度直接影響到學生學習的熱情,因此,和諧的師生關系在德育課顯得格外重要。德育課是思想政治課,是知識性與思想性緊密結合的學科,如果沒有和諧的師生關系作為基礎,知識性與教育性就無法統(tǒng)一,思想教育就成為一句空話。構建師生之間平等、開放的關系需要我們付諸教學實踐。
4. 開發(fā)校本教材,讓學生參與相得益彰。
在德育課堂模式改革中,我們共同追尋的方向是讓德育課程成為學生樂學的課程,讓德育課堂成為學生參與的舞臺,讓德育課教師成為學生特別想親近的良師益友。如《法律基礎知識》中的舉案說法,《哲學基礎知識》中的講故事、作演講、寫德育感悟,在《經濟與政治基礎知識》教學中也可通過學生采集、發(fā)布市場供求變動信息、重大國際國內時事等以新聞發(fā)布會等形式千方百計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讓學生在德育課的學習上變被動為主動。在學生得到一定訓練的基礎上也可通過學生的小論文、調查報告等形式展示學生的成果,從而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學習參與的積極性。
中等職業(yè)學校德育課堂模式改革的重點在于把握學生的學習情感,讓學生樂于學習,我們應將這種認識落實到我們的教學實踐中,努力構建學生心目中理想的德育課堂模式!
總之,新課程改革是我國基礎教育領域一場革命性的變革,是新世紀賦予基礎教育戰(zhàn)線上每一個教育工作者的歷史重任。我們將以全新的觀念、開放的心態(tài)、創(chuàng)新的思想、務實的風、吃苦的精神,認真落實好新課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