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再均
后進生,又稱學困生,是指一些學習目的不明、興趣不濃、效率低下、嚴重干擾和影響教學任務的完成及教學質(zhì)量提高的學生。在初中英語教學實踐中,由于各種因素的制約,部分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逐漸落后于其他學生,變成英語基礎(chǔ)及水平尚未達到課程標準要求的英語后進生。
一、英語后進生形成的原因
1.習慣機械記憶,忽視意義記憶。
在英語學習中,很多記憶與意義記憶是密切相關(guān)的,而后進生卻認為學英語只能依靠強記。有時他們盲目追求記憶英語單詞及所學內(nèi)容的速度,造成欲速而不達的后果,從而對英語產(chǎn)生望而生畏的情緒。
2.對學習外語的動機不明確。
幾乎所有的英語學困生都對學習外語的動機不明確。他們沒有樹立起“我要學”的思想,導致他們對外語的興趣不濃厚,甚至不愿學而放棄這門功課。
3.注意力分散,缺乏意志。
在后進生對英語學習不感興趣而發(fā)展到自暴自棄之后,他們在課堂上的注意力往往是屬于分散型的。他們一般在上課前幾分鐘或一開始就分心走神,雖口頭念英語,卻心不在焉,有的索性做其他功課,或做小動作,甚至做惡作劇,以致發(fā)展到以低級趣味取樂。其結(jié)果必然是學不用功。
4.意志衰退,喪失進取心。
在學習活動中,學生克服和戰(zhàn)勝困難的意志力源于完整和正確的學習動機。后進生由于學習動機扭曲,意志力往往銳減,變得心灰意懶。其主要表現(xiàn)在于:無自控力、無自覺性和無恒心。他們學習英語既不努力更欠刻苦,一遇困難或受外界刺激,就很快失去自控力;難以自覺預習和主動復習功課。
二、如何轉(zhuǎn)變英語后進生
1.擺脫自卑、樹立自信。
盡管許多后進生對學習上的失敗擺出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實際上他們的內(nèi)心深處埋藏著沉重的自卑感。讓后進生擺脫自卑、樹立自信,首先應講明道理,使其明白學習成績差并不意味著智力就一定差,只要自信、自強,方法得當,刻苦努力,就一定能趕上優(yōu)等生。其次在課堂教學中,要設(shè)計一些后進生能夠回答上來的問題,并及時表揚。這樣后進生就能經(jīng)常體驗到成功的歡樂,不斷增強自信心。最后,課下給后進生開“小灶”,加強學習方法的指導,課前和他們共同預習,找出疑難,讓他們會獨立思考;下課后和他們共同討論疑難并檢查學習效果。每次考試前專門和后進生一起分析課本的重點難點,給他們講做題、答題的技巧。還要堅持“跟蹤輔導”,這樣就會使他們慢慢地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不斷提高學習成績。后進生會從中得到更多喜悅感和成功感,逐漸擺脫自卑,樹立自信心,調(diào)動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2.激發(fā)后進生的學習興趣。
愛因斯坦曾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憋@然,激發(fā)后進生的學習興趣是使他們熱愛英語的根本關(guān)鍵。只有想方設(shè)法使后進生對英語產(chǎn)生興趣,才能使其產(chǎn)生學習英語的驅(qū)動力和自覺性。后進生上課時注意力往往不夠集中,我將教材化難為易,化多為少,用短暫時間達最佳效果,課堂上盡量營造愉快的氛圍。后進生由于羞怯心理,往往怕開口,我盡量選難易適度的問題問他們;叫他們到黑板上寫有把握的句子;朗讀事先已讀過多遍的課文,當后進生回答正確時,我總是面帶笑容地說:“Very good.”他們往往因聽到這兩個字而激動,不知怎地,我自己的心里也翻騰。這樣,后進生開口的習慣慢慢養(yǎng)成了。一學期下來,后進生的參與意識大大加強了,消除了畏懼心理。為了延長后進生上課專注的時間,我常結(jié)合課文做游戲,教點歌曲,聽聽錄音,講些有趣的小故事,等等。課堂上將好差生搭配起來,采取集體、小組、雙人、個別活動訓練,凝聚學生的注意力,調(diào)節(jié)他們的情緒,讓后進生在和諧輕松的氣氛中學習。
3.培養(yǎng)訓練后進生的學習意志。
初中生思想單純,可塑性較大,后進生在前進的過程中,往往多次出現(xiàn)反復,這就是后進生的“特殊性”。有經(jīng)驗的老師是早就能預料到的,青年教師則不然。在這種情況下,就要沉著冷靜,不可大動肝火,以為其可謂“朽木不可雕也”。據(jù)我多年觀察,后進生在智力上不比一般學生差,只是有時思維方式和一般學生有所不同,逆反心理比一般學生容易外露。這是因為怕吃苦,缺乏堅強毅力,學習意志薄弱,興趣欲望沒有定型造成的。意志是成功的重要因素,教師這時要積極做到有意識地、有目的地培養(yǎng)訓練學生的意志,反復抓,抓反復。這是教育轉(zhuǎn)變后進生的常規(guī)。
4.多關(guān)心接觸后進生。
教師要想感化學生,必須經(jīng)常親之近之,絕不能因為你氣我、不服從我,就離你遠遠的,我的辦法是,你越看不上我、煩惡我,我越接近你、越親近你,我不相信冰塊就融化不了。在接觸學生的時候,逐漸深入他們的心靈深處,了解他們的想法,為什么這樣做而不那樣做。除此而外,對他們成為后進生的原因,家庭各成員對他們的影響,以及他們未來的打算等都了如指掌。比如某學生,是一個被公認的刺頭,到了我班以后,我便如此感化他。他常常對我說:“老師,我不會給你惹麻煩了,只等到畢業(yè),我就去當兵了?!笨吹剿菬o可奈何的樣子,我怪難過地對他說:“即使當兵,你也要盡量學點東西,到部隊以后好有點奔頭兒?!焙髞?,他終于坐下來,確實學了一些。我想,這種感化法總比“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平時不做工作,天天盼著不出問題,等出了問題再設(shè)法敷衍強得多了。
總之,多跑腿,多動嘴,對后進生再耐心、再勤奮。唯有這樣,才能減少后進生的數(shù)量,保證他們順順當當?shù)赝瓿沙踔腥甑挠⒄Z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