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新宇
摘 要:本文通過調查問卷的形式分析了高職計算機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給出了相應的改進措施。
關鍵詞:高職院校;計算機教學;問題;措施
1 引言
進入21世紀,社會信息化程度顯著提高,故計算機的教育教學受到各行各業(yè)的重視,甚至被國家教育部門列為各級各類學校的必修課程。高職院校的計算機教學工作在高職教育教學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是高職教育培養(yǎng)處高等職業(yè)人才的關鍵所在。
2 高職院校計算機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本文通過對吉林省的12所高職院校進行調查,調查項目包括各個高職院校的教學設備、教學手段、教學內容以及師資隊伍等方面。分析總結出,目前高職院校計算機教學中存在以下問題。
2.1 授課方法受制于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
調查結果顯示,在計算機教學中,教師主要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即“一支粉筆,一張嘴,一塊黑板,一本書”。教師用講解講述和板書的方法傳授,學生理解起來非常困難,學習效率很低,最后只能學到皮毛,應付考試而已。真正達到職業(yè)能力要求的學生少之又少,很多學生甚至基本的辦公軟件操作都不會。
2.2 教材內容不符合高職教育特點
在目前的高職教育中,教材建設必須跟上職業(yè)技術教育的發(fā)展,尤其是計算機,技術更新非???,所以,高職院校的計算機教學非常需要一套內容新穎、實用性強、層次配套的教材。但由于目前計算機教育的教材種類繁多,而且我國教材出版很多規(guī)定尚未完善,導致教材市場比較混亂,很多教材都是互相抄襲,很少有能夠符合職業(yè)教育特點的教材,有些學校甚至直接選擇本科、或者??频牡慕滩?,這些教材要么教學內容教難,不適合高職教學,要么教學重點與高職教育向違背。
2.3 實訓課時不足
計算機課程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光靠書本和教師的課堂教學是遠遠不夠的。調查結果顯示,很多高職院?;蚴褂捎趯嵱栒n程的重要性認識不夠,或是學校設備不足等原因,致使理論與上機課時比非常低,遠遠不能滿足學生正常上機需求。因此該校大部分教師只重視課堂講授內容,而忽視實踐課的作用,或者只備理論課、不備上機課,使原本重要的實訓課程變成了配角。學生畢業(yè)往往只是記住了一些基本的概念,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非常差,這是理論和實際向脫離的必然結果。
2.4 考核方法落后
目前對所有的計算機科目的成績評定都是將理論考試的成績作為最重要的部分進行考核,雖然經過一些改革,但是這些仍然只占最終成績的小部分。
2.5 師資力量薄弱
高職院校培養(yǎng)的是高技能型人才,畢業(yè)生要求會用計算機解決工作中的實際問題,這就要求高職院校任課教師需要有很高的理論和實際的動手能力,同時還要掌握計算機日新月異的發(fā)展新技術??烧{查結果顯示,該校中、初級技術職稱人數較多,高級較少,計算機高級教師只占3.5%,中級占36.8%,初級以下職稱占59.7%。學歷情況也是高學歷者少,低學歷或無專業(yè)學歷者居多。說明現(xiàn)有師資隊伍力量薄弱。
3 改進措施
3.1 大力提倡教學方法改革
通過對國內外先進計算機教學理論的學習和研究,結合我國的實際社會需求和教學情況,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對高職計算機教育教學方法進行改革。⑴提高學生自學意識。學生必須具備自我更新的能力,這種能力要求學生要有很好的自學意識,通過自學來彌補課堂學習的不足。⑵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模式。為了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在教學中注意將理論知識融入到實際生活中,以讓學生完成任務的形式去學習,以此增加其學習的積極性。如在WORD部分引入如何制作簡歷、制作名片等。
3.2 選用合適的教材
在選擇教材上應遵循以下兩個原則:⑴選用合適的基礎理論教材。只有具備扎實的基礎理論,并同操作技能相結合,才能培養(yǎng)出具有創(chuàng)新能力的高質量應用型人才。在強調高職重視實踐教育的同時也不能忽視計算機基礎理論的教學,要反復斟別,本著“必需”、“夠用”的原則挑選權威、優(yōu)秀的理論教材。⑵自主編寫校本教材。要想找到完全適合本學校的教材,只能通過量身定做即根據本校的實際情況,編寫符合本校的校本教材。
3.3 增加實訓學時,完善考核方式
目前高職計算機專業(yè)畢業(yè)的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普遍較差,主要原因是上機實踐的時間太少。為達到高職技能培養(yǎng)的教學目的,應該力爭做到學生每周平均上機時間數不少于4課時,上機總數時應不少于300課時,實踐課時與理論授課課時比大概為1:1或1.5:1,同時,學校強化實訓教學的管理和實訓教學資源的建設,完善開放機房、網絡設備調試室等實訓硬件的配備。此外,還要完善考核方式,高職計算機教育應依據“素質教育”的要求,提高“應用能力”成績所占比重。
3.4 進一步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高職計算機教師整體素質
高等院校可以通過鼓勵在職計算機教師參加在職碩士、博士的學習,開展校企等方式為青年教師創(chuàng)造到進修、企業(yè)培訓等學習機會等,以此來提高自身素質。
[參考文獻]
[1]張懷忠.關于高職院校計算機教育改革的思考[J].孝感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3,(6).
[2]賈大光,彭玉現(xiàn).《發(fā)達國家職業(yè)技能開發(fā)的基本經驗及其啟示》.職業(yè)技術教育.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