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蓮娣
摘 要:物理作為一門中學基礎學科,其科學性、嚴謹性對學生科學素養(yǎng)養(yǎng)成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基于作者教學實驗,首先對中學物理教學中的科學素養(yǎng)概念進行分析;其次對教學中遇到問題進行探討;最后對如何在教學中提高學生科學素養(yǎng)進行重點分析。
關鍵詞:中學 物理 科學素養(yǎng) 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3(c)-0174-01
如今,全球經濟迅速發(fā)展,國家想要跟上發(fā)展的步伐,就必須依靠強大的科技力量。而當代學生作為21世紀的中堅力量,對我國未來的發(fā)展起著不可小視的作用。只有提高了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才能夠推動社會的進步。中學物理一門能夠提高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學科,加強對中學物理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科學素養(yǎng)研究對學生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
1 什么是科學素養(yǎng)
科學素養(yǎng)顧名思義就是科學知識、科學方法以及科學精神的綜合,要使學生具備科學素養(yǎng),就必須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知識,為他們奠定堅實的科學基礎。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關系到他們將來的發(fā)展,科學教育不但能夠使學生們獲得知識以及技能,還能夠培養(yǎng)他們的科學思想,提高他們的科學素養(yǎng)。因此,教師必須在物理教學當中培養(yǎng)學生健康而積極的情感體驗,使他們能夠獲得全面的發(fā)展。
物理和科學息息相關,它涉及到大量的科學知識,因此物理教學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教師在上課的時候,不能僅僅住片面的強調考試成績,而應該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讓他們學會自己思考,自己尋找答案。這樣才能達到物理教學的根本目的。
2 物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2.1 學校的物理器材嚴重的缺乏
很多中學由于資金或者其他方面的原因,無法購置齊全實驗的器材,同時也無法給學生提供實驗和操作的平臺。不僅如此,如果物理課堂沒有實驗,那么將會加大教師上課的難度。而且一些學生因為沒有得到及時的操作和實驗,在做題的過程中不能理解,所以也就慢慢的放棄了物理學科。
2.2 學生自身對物理學科缺乏一定的興趣
很多學生認為中學物理存在一定的難度,學習起來有一定的困難,所以產生了畏懼的心理。此外,再加上學校、班級的學習風氣不好,學生受到不良的影響,漸漸失去了學習物理的信心和興趣。還有一些學生,因為自身對物理學科不感興趣,或者是學習基礎不好,而且教師也沒有正確的進行引導,所以學習物理有非常大的困難。
2.3 教師的素質不夠高
一部分教師的專業(yè)技能不夠,甚至不能滿足教學的需要。還有一部分教師僅僅只用“填鴨”式的教學方法來講解,課堂上也沒有和學生進行充分的交流,這直接的影響了教學的效果。
3 中學物理教學中加強科學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探討
3.1 幫助學生奠定堅實的基礎
要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就必須重視基礎知識的傳授,學生只有對物理學科有了正確的認識,并且掌握了科學知識,才能真正的提高科學素養(yǎng)。教師必須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思考,鼓勵他們做出科學判斷、解釋。知識被分為幾種不同的形式,第一種是陳述性知識,也就是事實性知識、表層性知識,比如杠桿的形態(tài)特點以及分類等等。第二種是程序性知識,這類知識也被稱為原理性知識,它強調的是為什么、怎么做,比如感應電流是如何產生的,或者交流發(fā)電機怎樣才能發(fā)電等等。同時,第二類知識也比較復雜,學生可能難以理解,教師要對知識進行分類和篩選,從而強化科學知識的連續(xù)性,采用多媒體教育手段。比如原子物理的α粒子的散射實驗以及裂變等,這些知識比較抽象,可以采用計算機來制成動畫的形式,將抽象的東西變得更加直觀。
3.2 加強物理實驗
通過實驗,也可以培養(yǎng)學生嚴肅、認真的科學態(tài)度。此外,實驗不僅為學生提供了具體形象、生動的感性材料,還提高了學生的實驗技能。教師要合理的利用實驗,大力的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教師不能直接的將答案告訴學生,要使學生在設計、探索的過程中找到答案,獲得結論。實驗可以采取小組進行的方式,也可以個人單獨進行,在生活、學習中選定合理的研究專題。
比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實驗室選擇儀器和設備來對滑輪組的機械效率進行測定。首先要引導學生對影響滑輪組機械效率高低的原因進行分析。其次再指導學生動手操作和實驗。最后還要讓學生對實驗的記過進行評估,(1)最易操作的裝置。(2)最簡單的裝置。(3)設計最好,誤差最小的裝置。進行評估的時候,不能隨意的對設計進行否定。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不但了解了如何測定滑輪組機械效率,還掌握了自主思考和探究的能力。
3.3 將物理科學和生活緊密相連
在上物理課的時候,如果只是一味的講解教材內容,就會使學生感到索然無味。而物理科學也和生活是息息相關的,教師要多多找尋物理學和生活聯(lián)系密切的實例,使學生意識到生活中處處有物理。首先要建立物理實驗小組,通過和學科知識相結合,指導學生制作簡單的物理模型。在這個過程中,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團結協(xié)作、尊重事實、不斷探索的精神。另外,還可以為學生提供一些和物理學科相關的報刊、雜志等,鼓勵學生是搜索和物理、科技相關的網頁,其目的是拓展他們的視野,培養(yǎng)他們的科學精神。最后,教師還要講物理發(fā)展史、物理學家的故事和傳記引入教學課堂當中,使學生更加詳細的了解物理知識,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科學情感觀、價值觀。不僅如此,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參觀一些科普展覽館或者是自然博物館,或者投身于和物理現象相關的社會實踐活動,極大的豐富學生的科學知識。
3.4 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心
在物理學科中,涉及到大量和社會、生活有關的知識,比如:溫室效應、臭氧層破壞、能源危機、大氣污染等等。教師要將這些知識延伸到社會問題中去,不但要在教學中滲透相關的科技知識,還要拓展學生的視野。比如:教師要充分的挖掘教材中關于實驗、插圖、閱讀材料等于社會、科技相聯(lián)系的知識點,向學生介紹關于STS方面的知識。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需要選取合理的教學切入點,充分的將STS物理知識相聯(lián)合。舉個簡單的例子,教師在介紹地震波當中的面波時,就要結合我國地震多發(fā)地區(qū)以及印度洋海嘯的內容,來向學生講解這種面波為何是淺源地震中破壞力最大的。這樣就豐富了學生的知識,還提高了他們對社會的關注度。此外,在學完電磁感應現象之后,要給學生介紹一種“動圈式話筒”,也可以給學生講解他們感興趣的“鼠籠式發(fā)電機、磁懸浮列車”等等。
4 結語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中學物理教學目的更加關注學生全面發(fā)展。良好的科學素養(yǎng)有利于推動學生科學思維、科學方法的養(yǎng)成,也能培養(yǎng)學生積極向上的科學精神,對學生以后的發(fā)展具有深遠意義。
參考文獻
[1] 陳發(fā)木.中職物理教學中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J].文理導航,2013(24):29-30.
[2] 楊杰.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提高學生科學素養(yǎng)策略初探[J].凱里學院學報,2013,31(3):161-162.
[3] 原淑影.小議初中物理教學中學生科學素養(yǎng)[J].軟件: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13(8):92.
[4] 楊杰.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提高學生科學素養(yǎng)策略初探[J].凱里學院學報,2013,31(3):161-16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