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旻
摘 要:我國經(jīng)濟實力的不斷提高,對國內(nèi)旅客以及貨物的運輸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作為在中國占主導地位的運輸方式,鐵路在近年來有著巨大的發(fā)展和變化。本文從交通運輸工程國際學術會議出發(fā),主要通過對中國高速鐵路技術以及高速鐵路提速歷程等的簡單研究,談談對中國高速鐵路發(fā)展感悟。
關鍵詞:交通運輸 高速鐵路 發(fā)展
中圖分類號:U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3(a)-0240-01
1 會議內(nèi)容及意義
2013年10月,第四屆交通運輸工程國際學術會議(ICTE 2013),在我國四川成都西南交通大學隆重召開。來自中國、美國、加拿大、歐洲、日本、新加坡、巴基斯坦和中國臺灣等交通運輸工程領域的知名專家學者及國內(nèi)交通運輸工程領域知名高校博士研究生近300人參會。大會舉行了“中國高速鐵路發(fā)展進程”等13場特邀報告,并設“交通運輸規(guī)劃與系統(tǒng)優(yōu)化”“綠色交通與低碳交通”“交通安全環(huán)境”“現(xiàn)代物流及供應鏈管理”等多個主題的分會場進行研討。
2 中國高速鐵路動車組技術發(fā)展
中國高速鐵路動車組技術的發(fā)展,是瞄準世界高速鐵路先進技術,通過原始創(chuàng)新、集成創(chuàng)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chuàng)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技術創(chuàng)新成果。
2.1 CRH1型動車組
CRH1型動車組原型是瑞典Regina型動車組。瑞典國鐵于2000年開發(fā)Regina動車組系列。Regina系列動車組車體寬,采用低地板,每組可容納165到294人。其中,X52 9062動車組被用于龐巴迪“綠色火車計劃”[2]?!熬G色火車”計劃(2004-2015)旨在發(fā)展適合瑞典本國國情的鐵路建筑能力。通過技術改造,應用龐巴迪可持續(xù)發(fā)展技術“ECO4”產(chǎn)品組合,Regina車型在車底架的穩(wěn)定性與控制力方面均有改善,2006年試驗中,Regina最高試驗時速曾達303 km/h,2010年,其運行速度已達250 km/h。
2.2 CRH2型動車組
CRH2型動車組原型是日本新干線。新干線由日本國有鐵道部研發(fā),1964年開始通車運營,是全世界第一條投入商業(yè)運營的高速鐵路干線。
日本新干線的建成,是為了滿足日本人口密集度大,運輸負擔重的特點。不同于西方的動力集中式設計(使用機車車頭牽引無動力車廂),日本新干線采用動力分散式設計,更好地解決了車輛高速運行過程中的蛇行問題,減少了維修保養(yǎng)費用。同時,車輛運行過程中搖晃小,平穩(wěn)性在世界上名列前茅。新干線實驗時速曾達443 km/h,目前運行速度一般在270~300 km/h。
2.3 CRH3型動車組
CRH3型動車組原型是德國西門子ICE-3ICE-3型列車。ICE-3ICE-3型列車運行于德國國內(nèi),是德國最高速的鐵路列車,該車型最高運行速度可達330 km/h,實驗速度達368 km/h。ICE-3型列車無動力機車頭,整部列車可安排旅客座位(包括第一節(jié)車廂),行李車廂直接安排在駕駛室后,僅一面玻璃墻之隔。ICE-3型列車,同樣采用動力分散式技術,將動力分散到各車輪上,在相同能源基礎上,大大提高列車列車穩(wěn)定性和傾斜度。
NEW ICE-3系列計劃于2008年實施,其目的在于建設更寬、更節(jié)能減噪的列車,降低故障率,并集成額外的防撞性和防火措施。這種新型安全措施同樣有利于隧道內(nèi)運行,將于2015年應用于從阿姆斯特丹到法蘭克福的DB計劃[3]。
2.4 CRH5型動車組
CRH5型動車組原型是阿爾斯通 New Pendolino及芬蘭Sm3型動車組。Pendolino由意大利設計、生產(chǎn)與發(fā)展,2000年被法國阿爾斯通收購。其主要采用主動傾斜式技術,先后經(jīng)歷了以下幾個歷程。
(1)以固定車廂配上可傾斜座椅,該原理應用于1969年生產(chǎn)的ETR Y 0160,是第一批以Pendolino命名的車型。(2)1982年,菲亞特在命途多舛的英國先進旅客列車項目上使用擺動轉向架,為ETR 450型列車出現(xiàn)鋪平了道路。(3)1993年,用于驅動反擺動裝置的活塞,從車體外部移動至轉向架。應用該技術的ETR 460型列車最大擺動傾角有13度減小到8度。大大提高了列車的安全性和旅客的舒適度。
中國CRH5系列動車組,利用SM3型嚴寒作業(yè)的優(yōu)勢,服務于華北東北地區(qū),對車輛的安全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
3 中國鐵路提速歷程
中國鐵路提速歷程,可分為四個階段——提速之前、提速初期、提速后期和高速時代[1]。
3.1 提速之前
1990年之前,中國鐵路運行速度僅90~100 km/h,標準低,運能與運量之間矛盾突出,嚴重緊張的運輸狀況,迫使改變鐵路運營模式,提高列車標準。
3.2 提速初期
中國鐵路提速初期從1997年至2004年,期間進行了五次大提速,列車運行速度提高到160 km/h,趕上西方發(fā)達國家普通鐵路客運速度。
3.3 提速后期
中國鐵路提速后期始于2007年4月18日第六次提速,成功引進基于瑞典Regina C 2008系列的CRH1型、基于日本E2-1000的CRH2型以及基于法國SM3的CRH5型動車組,三種動車組均采用分散式動力系統(tǒng),最高運行速度250 km/h,持續(xù)運行速度200 km/h。至此,中國既有鐵路提速幅度位居世界之首。
3.4 高速時代
2008年8月1日京津城際高鐵正式通車,標志著中國高速鐵路時代的到來。2008年開始運行的CRH2-300和CRH3-300系列動車組最高運行速度350 km/h,持續(xù)運行速度300 km/h。2011年投入使用的CRH380A和CRH380B型列車,運行速度達350 km/h,其中,CRH380A型動車組實驗速度達到486.1 km/h,居世界第二。
目前,中國已投入運營的高速鐵路營業(yè)里程達到7400多公里,居世界第一位,正在建設中的高速鐵路有1萬多公里,我國高速鐵路技術已走在世界最前列。
參考文獻
[1] 翟婉明.第四屆交通運輸工程國際學術會議報告[CP/OL].中國學術會議在線, 2013-10-22.
[2] Swedish Transport Adm. green target[CP/OP].Grna Tget, background.
[3] The German ICE family[J].Modern Railways(London).December 2010. pp.70-71.
[4] VR Class Sm3[CP/OP].WIKEP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