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紅霞
【摘要】本文就母語對英語習得的遷移影響作探析,闡述利用母語的正向遷移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的作用。分析語言的共性、思維表達、理解運用等方面對比,探討母語在學生英語習得中的重要基礎作用,引導學生借助母語的正遷移靈活學習和使用英語。
【關鍵詞】母語 英語習得 正遷移 策略
二語習得理論認為,學習者基于母語認知思維基礎上學習使用外來語言起著重要影響意義。母語是學習者所屬種族、社團使用的語言,具有一定的先天性和環(huán)境影響性。二語習得則是受外語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因素影響,缺少一定的判別比較載體,難以像母語那樣更為自由靈活地予以表達運用。同樣,學生在學習外語時,必然會以母語為參照物,對目的語進行思考、分析、比較、綜合,并利用原來學習母語時獲得的經驗進行指導?;谶@樣的研究發(fā)現(xiàn),最大化發(fā)揮母語的正面遷移作用,能使得學生的思維更為開闊,表達更加地道流暢,符合學生的學習認知規(guī)律。
一、母語對英語學習的遷移性
母語對英語學習產生一定的影響。為此,行為主義學習理論認為母語表達習慣和認知思維對學生接受英語起到一定的阻礙作用。這種阻礙,一方面,不能使得學生正確領悟不同文化表達內涵意義,對英語學習形成一定的干擾因素;另一方面,容易使得學生對英語學習產生一定的誤解,不能形成有效協(xié)調,影響學生英語知識內化生成。
教學實踐證明,科學合理運用好母語,能使得學生在掌握了母語系統(tǒng)知識基礎上,通過對比辨析來形成有效的同化認知策略方法,幫助他們不斷強化理解感知。利用母語的成熟思維習慣來指導英語學習,能幫助學生消除學習緊張畏難心理,充分激活學生學習潛能動力,促進他們將知識技能不斷內化生成。這樣的正面遷移,不僅能幫助學生活化認知感悟思維,還能夠使得學生在實踐運用中深化感知。
二、發(fā)揮母語正遷移優(yōu)化教學策略
1.從共性中探尋英語學習使用方法?!八姓Z言的語法在本質上都是一致的”( 培根)。特別作為一種交際運用功能,不僅能體現(xiàn)表達者的思想意圖,更是學生拓寬知識視野和思維的有效途徑。從語法和交際中探尋母語和英語的共性,能在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探究的過程中更好深化理解感知。從共性中探尋學習的策略方法,更能幫助學生從中掌握多樣化學習方法,起到觸類旁通的作用。
在探尋過程中,圍繞“通過事物的個性認識事物的共性”來深化整體理解感知,能使得學生將母語認知感悟思維主動引導英語教學,更好活化認知感悟。作為一種語言表達形式,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把握好如下環(huán)節(jié):
(1)突出母語的導向性,鼓勵學生在引導深化的過程中主動發(fā)現(xiàn)問題和探究。
(2)關注母語背景的基礎性,引導學生從相應背景提示中不斷深化理解感知。
(3)嘗試運用母語認知方法來融會貫通,幫助學生在主動深化探究過程中不斷增強認知感悟。引導學生多從兩種語言的學習發(fā)展運用中主動概括和提煉,能幫助他們在自我主動總結中增強學習的主動性,有效豐富學習感知思維。
圍繞語言之間共性來活化教學過程,能在學生主動探尋基礎上更好豐富他們的思維情感,促進知識技能生成。以這樣的形式來探尋學習方法,不僅能幫助學生消除學習的陌生感,還能夠讓學生在自我主動探究的過程發(fā)現(xiàn)問題,保持學習的新鮮感和好奇心。教師在指導運用過程,一方面,多從學生感興趣的話題中幫助他們提煉相關背景資料,深化理解;另一方面,多建議他們嘗試運用多樣化的語言予以總結歸納,更好主動運用。
2.從思維差異中探尋理解感知過程。二語習得理論認為,學生在表達時借助母語發(fā)揮的次數(shù)越多,所寫的文章就越完整通順,越具有條理性,而他們本身對題材的了解和經驗決定了母語使用的多少。從某種意義上說,二語的習得生成除了需要學習者在仔細閱讀學習外語的基礎上主動探究問題,更應該鼓勵學生以母語為藍本,突出深化理解和感知運用。
由此可見,從母語和英語表達思維差異中挖掘可運用元素,更能發(fā)現(xiàn)學生的學習問題。像漢語表達思維注重前后的邏輯性和關聯(lián)性,能使得表達者和聽者形成一定的“共識”,而英語則是更多注重跳躍性,讓聽者在仔細體味的過程中感受西方獨有的黑色幽默。在一些表達運用,借助母語的表達來活化調整認知思維,能使得學生用中文可以想出更多細節(jié),這說明了母語思維能夠幫助學生構思與母語文化相關的話題。在指點過程中,一方面,找準彼此之間的有機聯(lián)系點,讓學生在充分激活思維的基礎上更好主動探究;另一方面,豐富語言表達過程,引導學生能夠運用不同的語言表達思維和多樣化的形式來主動表達交流,增強理解感知。
英語習得和學習不是零起步,而是以母語為起點。學生正是在這樣的起點中主動學習探究才能夠更好活化認知感悟,不斷深化理解感知。以母語為基礎,不斷創(chuàng)造豐富的表達情境氛圍,能在有效增強實踐體驗性基礎上更好強化識記運用。引導學生從母語思維中挖掘可學習學習內容,能幫助他們通過對比分析來強化理解,改變傳統(tǒng)學習模式,幫助他們不斷豐富思維方法,促進知識技能內化生成。針對思維差異,可要求學生轉化思考方法,鼓勵他們針對各自的理解差異找出相應的認知感悟方法。
3.從語素構成中探尋借鑒價值意義。任何語言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組成要素基礎上而形成。通過剖析彼此之間構成異同點來主動優(yōu)化教學,更能使得學生強化理解記憶。這些語速構成,不僅能成為學生學習識記的必然物質基礎,更能使得學生在主動探究的過程中形成深厚感知。
從這些語素構成中探尋相關學習方法,更能使得他們主動識記。在語音方面,兩種語言雖屬不同的語系,但如從語音學的角度區(qū)分它們在語音流中的物質屬性的話,均可分成元音和輔音兩大類。像英語中的8個復合元音都是雙元音,與漢語有4組雙元音發(fā)音很接近,像[аi]、[ei]、[аu]、[ou]等,在發(fā)音的喉舌位上都有相同點;詞匯方面,都有名詞、動詞、形容詞等,很多詞匯在詞性上是都有對應的意思,以這樣的形式引導學生學習英語,不僅能幫助他們更好發(fā)現(xiàn)英語在語音方面的學習要求,還能夠使得他們在主動概括的過程中掌握運用規(guī)則和方法;在語法上,都有陳述句、否定句、疑問句、感嘆句之分。漢語和英語的基本句型均由主語和謂語兩大部分組成,例如,在主謂句中,都能夠運用劃分法找出各個內容,像Amy and I are talking.同時,都可以拓展延伸為S+V+O句式,像Amy and I are talking about the interesting story.學生在學習上述語素過程中,能針對自身的薄弱環(huán)節(jié),結合母語學習思維方法,能有針對性予以彌補修正,起到引導促學的作用。
以此來為模板,能使得學生在主動學習借鑒過程中發(fā)現(xiàn)更多規(guī)律,促進知識技能不斷生成。同時,能使得學生針對母語的思維感知來主動延伸至英語學習過程,形成更為有效的學習思維方法。教師在指導運用過程時,一方面,要幫助學生找準彼此之間的相同點,幫助他們深化理解;另一方面,關注學生多留心兩者語言之間的聯(lián)系,形成對比鑒別學習思維方法。這也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能針對學生在英語學習中存在問題,多嘗試從母語學習認知方法中找出有關破解策略方法,幫助他們不斷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三、母語對英語學習影響的幾點反思
母語對英語學習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發(fā)揮積極影響優(yōu)化教學,能使得學生對英語學習產生新鮮感和好奇感,讓英語不再成為陌生的朋友。在教學中,應該關注如下幾方面:
1.運用對比方法,多引導學生從母語學習中探尋相關學習表達要素,增強理解感知。
2.多加強學生跨文化學習指導,讓學生從英語的內核——文化中發(fā)現(xiàn)更多學習資源。
3.多指導學生交際運用,讓他們在語言相互轉化生成的過程中不斷調整思維感知策略,提高學習綜合運用能力。
總之,母語是一種不可忽視的認知基礎,引導學生針對兩種語言的共性特點來鼓勵學生采取有效的“策略”或“調解”手段,從母語學習過程中遷移英語學習認知方法策略,更能深化理解感知。這樣的正面遷移能使得學生對英語學習產生更為積極有效的行為,增強綜合運用能力。
參考文獻:
[1]郭惠香.母語習得對大學外語教學的啟示[J].呂梁學院學報,2011(03).
[2]金麗琴.母語思維對二語習得的影響及啟示[J].海外英語, 2014(07).
[3]張紅群.母語遷移對二語習得的教學啟示[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2(06).
[4]江華珍.母語對二語習得的遷移影響及教學啟示[J].湘南學院學報,2010(03).
[5]郭學文.母語與第二語言習得差異性對英語課堂教學的啟示[J].現(xiàn)代教育科學:教學研究,2012(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