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泉偉
新一輪課程改革實施以來,涌現(xiàn)出了不勝枚舉的優(yōu)秀教學范例,廣大初中體育教師與時俱進,在繼承傳統(tǒng)教育精華的基礎上,大膽嘗試多媒體在課堂教學的合理滲透,并且初見成效。筆者借此教學交流之平臺,談一談初中體育教學中靈活應用現(xiàn)代多媒體技術的體會。
一、創(chuàng)設愉悅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初中體育與健康新課標》指出:“運動興趣和習慣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和終身堅持鍛煉的前提”。但在傳統(tǒng)的體育課堂教學中,由于教師教學方法單一,教學語言枯燥乏味,動作指導抽象難懂,不能營造豐富多彩的教學氛圍。在實行新課程改革過程中,許多一線教師通過多媒體技術創(chuàng)設愉悅的教學情景富有極強感染力,使抽象化的教學語言具體化、生動化,從而有效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譬如,我在執(zhí)教“單手肩上投籃”一課時,在導入階段先播放多媒體課件“偉大的NBA”,讓學生欣賞到如下生動的畫面:姚明大力神似近投,喬丹魔術般的遠投籃,約翰遜出神入化的傳球……目不暇接的精彩技藝深深感染了學生,成功吸引了他們的注意力,學習興趣倍增。此時,我專門播放“單手肩上投籃”示范性經(jīng)典畫面,進一步營造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使學生的好奇心和教學內(nèi)容成了一種最佳的結合狀態(tài)。最后,組織學生到操場舉行投籃訓練,具體方法是每十人為一個學習小組,要求男女分開,不少學生紛紛模仿課件中的動作要領、練習方法參與投籃訓練,課堂課氣氛空前活躍,學生興高采烈的情緒溢于言表,教學效果顯著。
二、突破重點難點,高效達成教學目標
教師科學制作好多媒體課件是優(yōu)化高效教學的前提條件,播放相應的課件能展示栩栩如生的動感畫面和悅耳動聽的音樂效果。由于教師的身體素質(zhì)和運動技巧的限制,許多較高難度的動作不易描述清楚。據(jù)現(xiàn)代教學、心理理學研究表明:只有15%的人能從語言中記憶或者掌握新知識,但通過視覺和聽覺獲得的新知識可增加到65%。然而,在傳統(tǒng)的初中體育課堂教學中,抽象的理論知識一般以語言描述為主,即使采用少量掛圖、模型等直觀途徑也顯得力不從心。巧妙制作、使用多媒體課件,能駕馭二維、三維等空間的設計,針對較高難度的動作要領可進行全方位的剖析,由難變易,化繁為簡,能切實提高教學效率。譬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投擲實心球”這一動作要領時,其重點是握球準備,難點是最后出手動作。假如都由教師進行一一示范,雖然有一定效果,但許多學生很難感悟到如何最后發(fā)力,技術動作也不容易被學生掌握。因此,我在執(zhí)教“投擲實心球”一課時,把投擲實心球的關鍵性動作進行了慢鏡頭式的分解動作,重點在最后出手動作時做了文字提示和動作有機結合;當學生初步掌握要領后,我再以清晰的畫面展示連貫動作,從而使學生逐步悟出投擲實心球的動作要領,讓整堂課恰似行云流水一氣呵成,教師指導得有板有眼,學生學得津津樂道。
三、拓展視聽空間,提高學生的體育文化素養(yǎng)
《初中體育與健康》新教材中穿插了大量的體育理論知識,但體育專業(yè)知識比較難,教學過程變幻莫測,一般不能用實物來展示,教師僅僅通過文字和語言的描述,大部分學生是不能真正了解、掌握其動作要領。假如教師在室內(nèi)進行體育理課時,適當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一定能營造聲色和動靜有機結合的氛圍,不僅拓展學生的視聽空間,而且使抽象的技術形象化。
眾所周知:體育的內(nèi)涵不僅指增強人的體質(zhì)內(nèi)容,而且包含學生身心等方面的教育和陶冶。由于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受主客觀條件的制約,許多教師對學生偏重實踐教學,卻輕視體育理念和文化素質(zhì)的培養(yǎng)。所謂體育文化,就是指人類體育運動的物質(zhì)、制度、精神文化的萬花筒,主要包含體育情感、體育認識、體育價值、體育道德、體育理想、體育制度和體育的物質(zhì)條件等內(nèi)容。通過多媒體進行體育課堂教學,既讓學生接觸到更豐富的體育知識,又提高了學生的體育文化素養(yǎng),還鍛煉學生堅強的意志,陶冶愛國情操。一般而言,學生普遍喜歡、甚至崇拜體育明星,為此,為了克服學生參加體育鍛煉時怕苦的不良情緒,我就剪輯、制作“小女神桑蘭”的故事,伴隨著張明敏演唱的《我是中國人》之美妙音樂,大屏幕上展示了桑蘭“運動”生涯:桑蘭原來是我國女子體操隊種子選手,曾經(jīng)獲得國內(nèi)、國際比賽金牌,但在1998年的“第四屆美國友好運動會”的一次跳馬賽前訓練中不慎受傷致殘,至今還靠輪椅生活。但是,她身殘志不殘,通過自身的拼搏,創(chuàng)造了一個又一個人間奇跡。許多學生被女主人公桑蘭可歌可泣之壯舉所感染,有些女生甚至熱淚盈眶,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愛國主義之火在心中熊熊燃燒。
(作者單位:江蘇啟東市濱海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