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文龍
〔關鍵詞〕 課堂教學;組組循環(huán);教學模式;環(huán)節(jié)
〔中圖分類號〕 G63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19—0078—02
課堂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課堂教學改革是學校教學質量提升的生命線。學生被動,不愛學習;教師、學生負擔沉重;整個教與學缺少應有的生機和活力,這或許就是課堂的問題,由此必須進行課堂改革的嘗試。
組“組”循環(huán)課堂教學模式是以小組為基礎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通過學習任務的分配,由好、中、差三類學生先分開、后組合及先小組后大組的模式來實現(xiàn)獨學、對學和群學,以達到提升學生課堂學習能力和實現(xiàn)學習效益的最大化。此模式主要有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
一、準備環(huán)節(jié)
1.學生的分組要好、中、差搭配,以6—8人為標準,其中好的學生兩個即AA,中間學生兩個即BB,中下學生兩個即CC。為了小組較好的運作,小組內適宜選出兩個組長,第一個負責組內學習任務的檢查,如學習、紀律的管理;第二個負責學習任務的分配和學習動態(tài)的管理,即引導其他學生做好獨學、對學、群學,解決學習中出現(xiàn)的知識性問題,同時提供學法指導,總之組長要做好示范、帶動、引領方面的工作。
2.教師在充分了解學生現(xiàn)有知識狀況的基礎上,設計好導學案,導學案在預習要求上要力求明確,具體到每一個細節(jié)(知識點),做與不做、如何做等要清清楚楚,過難、過易或要求不明確等現(xiàn)象最容易浪費學生的學習時間和學習精力,傷害學生的學習激情。
二、預習環(huán)節(jié)
此環(huán)節(jié)是構建高效課堂的首要環(huán)節(jié),必須抓實、抓好,只有這樣,才能實現(xiàn)“先學后教”和“教學相長”。
1.學生方面。組長根據(jù)知識的難易度和組內學生的不同層次恰當?shù)胤峙漕A習任務,并說明預習的要求和方法,其中首先要做到的是先自己學,再結對學,然后群學。另外組長一定要關注組內不同成員的學習情緒和學習過程,對于預習中出現(xiàn)的應付、抄襲、態(tài)度不認真的問題要及時處理。
2.教師方面。教師主要是做好學法指導、檢查和督促等工作。
(1)在學法指導時,教師要求學生在預習時要有聯(lián)想、歸納、總結的思想意識,要以舊帶新,通過舊知識來學習新知識,建立好新舊知識點之間的聯(lián)系。
(2)教師要引導學生在預習時不要亂查資料、亂抄資料上的“文字符號”,而是自己想自己做,聯(lián)想以往學過的類似的知識點等,等想不出來時,再查資料。如果在某一資料上找到了此知識點,且學生還是第一次學習此知識點,一定不要一字不差地照搬下來,正確的做法是先對獲得的知識進行不同層次的“加工處理”,即一定程度上的增加、刪除或者變形,先想后寫。要抓關鍵,看本質,辨析知識的內在規(guī)律,把必須寫的寫出來,而不能把預習當作摘抄,要最大限度地體現(xiàn)出思維過程。
(3)在聯(lián)想、歸納、總結的基礎上構建知識網(wǎng)絡、知識樹,形成知識模塊。
(4)要求學生自己去嘗試著用已學到的知識、規(guī)律。如果經(jīng)歷上述四個過程,課本上的“死”知識就會因被賦予“生命力”而“變活”,當然這過程還是學生學習能力的形成過程。
三、檢查環(huán)節(jié)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主要是對學生的要求。學生要做好組內之間信息交換工作及學習中的展示準備。
1.因為組內6個同學所預習的知識點都不一樣,督促學生充分完成被分配的預習任務后,還要學習組內其他同學預習的知識點,要求是自己先獨立完成簡單的基本的,對于有難度的自己可向任務被分配的學生求助,以對學或群學的方式解決。
2.由于有小組長的督促,自己組內的內容可能很容易完成,但是對于其他未被分配到本組的預習內容就在時間上和量上不易完成了。說到此我要強調的是,對于其他外組學生的預習內容要求是先自己學習基本的簡單的,對于自己懂的(已學過的)只要求“點”到為止。因為如果學生只顧完成被分配的任務或自己小組內的學習任務,那么在課上進行大組展示時,部分學生因為未有預習,而不能提出問題,因而也就學不懂,所以課堂的壓力就會加大,反之如果學生把所有導學案上的內容都預習了,這樣就會很好地為課堂解壓,因為在沒有“壓力”的課堂上,學生就會有發(fā)言權,為此學生會動起來,課堂會活起來。
四、展示環(huán)節(jié)
1.小組內展示。如果課堂時間充足,要求小組內各成員依次展示自己預習任務下的學習成果;如果課堂時間緊,同時知識內容簡單,可以讓組內學生依次針對自己的學習疑點提問,具體到每一個預習任務,由被分配任務的學生負責解釋,如果學生不能完成,組內所有學生參與解決。經(jīng)過此過程還不能解決的問題就留給大組內討論。要說明的是在每個學生展示時,其他學生要做好糾錯、補充、評價的工作。
2.同“組”內展示。在每一章節(jié)、單元課的學習中,可以把預習的內容根據(jù)難易度分為幾個部分,同時把班內的小組按照組間優(yōu)弱勢互補的原則分為幾個大組。假如有9個小組,那么分別可以分為3個小組為一組的3個大組,各大組主要解決被分配到本組的預習任務,因為同組結合,學習更具有針對性和專業(yè)性,同時也很好地為下一步異組之間展示做好充分的準備。
3.異“組”內展示。在各異組內每一小組的預習任務都不一樣,因而每個小組都有責任幫助其他兩個小組學好本組所分配的預習任務。展示時每小組內的每個學生解決處理好其他小組組員提出的與自己預習內容有關的疑問。教師尤其要杜絕小組長或“好”學生包辦的現(xiàn)象,一定要做到誰負責的問題誰回答,誰負責的知識點誰展示。展示的方式可隨課堂時間和預習內容的難易度而定,可以逐個展示,也可以只展示問題。
五、反饋環(huán)節(jié)
反饋環(huán)節(jié)可以完全由學生(組長)指導進行,被指定的學生分別詢問三大“異組”,讓其組內的學生提出展示時未能解決的或者遺漏的問題,既要關注集體性的問題,又要重視個體性的問題。被提出的問題可以讓班內的每個學生來自愿回答,如果實在成為集體性的問題,教師就可以引導、解決。同時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要做好知識點的拓展和延伸,學生個體(組)要求展示在學習過程中得到的學習方法、經(jīng)驗,以及“自己”對某一知識點的獨特見解和分析。
六、檢測環(huán)節(jié)
1.學生兩人或小組內以聽寫或其他的方式檢測本節(jié)課所學的內容。
2.教師抽查部分小組或組員以了解課堂學習效果。
七、鞏固環(huán)節(jié)
1.學生在檢測的基礎上開始整理“雙色筆記”,要求不能看書或其他資料,以默寫的方式整理,以此來訓練“寫”。
2.教師根據(jù)課堂展示中生成的問題及本節(jié)課的疑難點設計適量的練習題,以實現(xiàn)學練結合,同時檢查“雙色筆記”。
編輯:郭裕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