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春雨
初中生學習英語存在兩極分化現象,是擺在初中教師現階段教學中最為頭疼、最為棘手的問題,如何把兩極分化降到最低點,更是迫在眉睫,勢在必行。
一、從教材、教師和學生這三方面簡單分析引起兩極分化現象的原因
1.教材
目前所教的新目標英語教材,看起來像小人書、連環(huán)畫,感覺似乎沒有什么內容,但實際上,這套教材的實施,思維性強,選編的內容涉及各學科的知識,話題新穎,教材容量大,范圍廣,課文的難度,對話的篇幅都有所增加。對老師、學生學習英語的要求更高了。同時,教材的設置有的也不符合農村學生的現狀。例如,七年級下Unit 5 Why do you like pandas? 這一單元以“動物”為話題,談論對動物的喜好,有很大一部分學校還沒有多媒體教室。學生真正見到教材涉及的動物很少,因此,學生說起來很困難,容易造成兩極分化。
2.學生
出現兩極分化的學生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唯獨英語差,其他學科學習正常,甚至是優(yōu)秀;一類是所有學科全面偏弱。對于前者,由于學生并非放棄學習,所以改變其英語學習狀況應該相對容易一些,而后者,很多英語教師,也束手無策。大多數學生剛入學時,兩極分化現象就較為明顯。一是部分學生在小學時學到的英語就有了不同程度的區(qū)別。同時,入初中前,部分學生在校外事先把上冊學完。因此,剛入學時,學生的接受信息能力便有很大區(qū)別。老師較難把握這種尺度。差生主要表現為:對學習缺乏一定的興趣,情緒低落,沒有持久性。上課聽不太懂,對老師的教學內容根本沒有興趣,從而掉進一個惡性循環(huán)之中,由不會到不聽,由不聽到不懂,不懂就不愿去聽、去學。
3.教師
(1)教法不得當,如果教師只重知識,輕技能,重講解,輕實踐,學生就會很自然的僅滿足于學好語法,背會單詞,讀懂課文,做會練習題,而實際上并沒達到熟練,形成技能的效果。時隔不久這樣死記硬背的東西就會遺忘,大面積的掉隊恐怕在所難免。
(2)教師不能因材施教,布置作業(yè)一視同仁,這樣就加重了差生的負擔,為了完成老師的任務,就抄別人的作業(yè),久而久之,就導致成績下降。
(3)教師上課沒有激情,教法不活,就調動不起學生的積極性,老師不能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就會使學生心理產生極大的壓力,對學習失去興趣,這也是造成學生分化的主要原因。
二、防止兩極分化現象采取的措施
1.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學習興趣是老師教學成敗的關鍵,激發(fā)興趣是培養(yǎng)良好的動機、調動學習積極性的關鍵??v使教師在課堂上把語言點落實得非常到位,但活力不夠,學生的成績也將是事倍功半。
2.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
融洽的師生關系是教師傳授知識的一種橋梁,課堂上老師一視同仁。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尤其是后進生更應多鼓勵、表揚,讓他們體會到成功的喜悅,進而達到“親其師,信其道”的效果。
3.營造生動的語言交流氛圍
利用直觀教具營造生動的語言交流情景,使學生在情境中學習英語,體驗學習的趣味性,享受學習英語的樂趣,例如,購物、打電話、看病、問路等都是營造英語語言交流的好例子,能真正地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4.開展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
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能引起學生對學英語的興趣,有利于增長知識,開闊視野,有利于提高語言實踐的質量,使學生獲得充分的語言實踐的機會。
5.特別關注后進生
課堂上多提問,課下作業(yè)針對他們出錯的地方面批,個別輔導他們,讓他們感到老師的關懷,引起他們學習的動力。
總之,教師要全心全意地做好防止學生兩極分化工作,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幫助學生樹立英語的必勝信心,我堅信:在我們教師的努力下,一定能把兩極分化降到最低點。
編輯 郭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