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貴斌 張可躍 王靜
摘 要:項目教學中學生的參與行為是任務實施過程中各種影響因素綜合作用的外在表現(xiàn),為了提高項目教學法在高職課程教學中的實施效果,采用觀察法對參與行為進行研究,得出被動參與比例較高的一般結論。在觀察研究的基礎上,采用問卷調(diào)查法對影響參與行為的因素進行了調(diào)查統(tǒng)計,并運用層次分析法對主要影響因素進行了分析,從而提出了項目教學中改善學生參與行為的對策。
關鍵詞:項目教學 參與行為 分析 對策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4(a)-0100-02
為了深入探討項目教學法在高職課程教學中的實踐應用,結合高職園林專業(yè)組織實施園林規(guī)劃設計課程項目教學的開展情況,選取項目任務實施過程中學生的參與行為為研究對象,采用觀察與問卷調(diào)查相結合的方法,分析學生參與項目教學的行為特征和影響參與行為的相關因素,為提高學生參與項目教學的積極性尋找對策依據(jù),以切實提高項目教學法的實施效果。
1 參與行為觀察
1.1 觀察對象的確定
根據(jù)幾年來在高職園林專業(yè)中運用項目教學法開展教學的經(jīng)驗,選取開設園林規(guī)劃設計課程的園林專業(yè)班級實施項目教學,對參與項目教學的42名學生,采取參與式觀察的方式,觀察記錄每個學生在參與過程中的行為表現(xiàn),并做統(tǒng)計分析。
1.2 觀察記錄的方法
按照課程項目教學的實施方案,將42名學生分成7個項目任務小組,每組6人。對參與項目任務的學生,根據(jù)活動取樣,把具體的參與行為,按其表現(xiàn)劃分為主動參與、被動參與和消極參與三種類型,并對三類參與行為的特征進行界定。主動參與行界定為:自覺完成組內(nèi)分配任務,并承擔其它任務,遇到問題通過討論協(xié)作解決,項目成果評價好;被動參與行為界定為:能完成組內(nèi)分配的任務,遇到問題請他人幫助解決,項目成果評價較好;消極參與行為界定為:只完成分配的部分任務,有時甚至袖手旁觀,項目成果評價一般。按結構式觀察法對上述三類行為進行觀察,并作記錄統(tǒng)計。
表1中人數(shù)統(tǒng)計按照界定的三種行為特征,對每小組中的學生根據(jù)整個項目參與過程中的行為綜合表現(xiàn),并結合項目成果的評價進行統(tǒng)計。
1.3 觀察結果
對各小組不同參與行為的學生分組記錄統(tǒng)計后,計算出不同參與行為的總人數(shù)和不同行為類型在全部參與學生中的比例。通過計算,主動參與行為占26.2%,被動參與行為占54.8%,消極參與行為占19%。這一觀察統(tǒng)計結果表明,學生在整個項目任務參與過程中,被動參與的學生所占比例較大,主動參與行為比例不高,更有部分學生處于消極參與的行為狀態(tài)。
2 影響參與行為的因素調(diào)查
為了分析上述觀察結果的原因,探討影響參與行為的因素,又對參與項目任務的學生進行了結構性問卷形式調(diào)查。把學生對項目教學的目標認知、參與態(tài)度、興趣、遇到問題的處理方式、基礎知識和教師的作用等幾個方面作為影響參與行為的因素,將這些問題和學生參與項目教學的收獲感受作為問卷調(diào)查的主要內(nèi)容。問卷集中發(fā)放,無記名填寫,每個學生按照自身真實的行為感受完成調(diào)查。發(fā)出問卷42份,并全部收回。然后對問卷進行分項統(tǒng)計,通過分項統(tǒng)計結果表明:
(1)學生對項目教學的目標認知是清楚的。
(2)學生對參與項目教學的興趣度不高,需要努力培養(yǎng)其積極參與的意識。
(3)多數(shù)學生沒有通過積極主動的協(xié)作來解決項目任務中的問題。
(4)學生對課程基礎知識在項目任務實施的作用有較高的認知度,這也反映出該課程項目教學需要有足夠的課程基礎知識作為支撐。
(5)學生對老師在項目教學中的作用是比較認可的。
3 結果分析
3.1 影響參與行為的主要因素
對上述問卷調(diào)查中設計的幾項影響因素,作對稱條形圖,并結合經(jīng)驗進行分析判斷,確定主要影響因素。將每種因素的調(diào)查統(tǒng)計結果分別同參與行為觀察結果作對稱條形圖,如圖1、圖2。通過比較判斷和綜合分析,確定參與態(tài)度、興趣、問題處理方式和教師作用四種因素為影響參與行為的主要因素,并對這些因素用層次分析法(AHP)做進一步的分析。
3.2 主要影響因素分析
對分析比較后確定的四種主要因素,運用層次分析法進行權重排序,從而分析幾種因素對參與行為的不同影響。
建立層次結構模型。將參與行為作為目標層,把影響參與行為的態(tài)度、興趣、問題處理方式和教師作用四種因素作為二級指標,建立如下層次結構模型(如圖3)。
構造判斷矩陣。在判斷矩陣的構造中,引入T.L.Saaty的1~9比率標度方法,根據(jù)層次結構模型,構造如表2的判斷矩陣。
計算權向量和一致性檢驗。經(jīng)過對以上矩陣進行計算,得出權向量分別為:W1= 0.367,W2=0.074,W3=0.385,W4=0.174;計算最大特征根λ為4.033,CI=0.011<0.1,CR=0.012<0.1,通過一致性檢驗。
上述計算結果表明,對參與行為影響較大的四個因素,按權重層次排序依次是參與興趣(0.385)、態(tài)度(0.367)、教師作用(0.174)和問題處理方式(0.074)。從不同因素分別對應的權向量可以看出,參與的興趣與態(tài)度對參與行為的影響最大,其次是教師在整個項目實施過程中的作用,問題處理方式相對影響較小。
4 改善學生參與行為的對策
通過對項目教學法實施過程中影響參與行為的因素分析,提出以下幾點提高學生參與積極性的對策。
4.1 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觀
在職業(yè)教育強調(diào)實踐技能培養(yǎng)的觀念主導下,教和學的過程中主要注重對技能運用的掌握,而往往淡化了對學生進行專業(yè)綜合素質(zhì)的培養(yǎng)教育,這種做法易滋長學生對職業(yè)技能的功利化認識,使學生形成狹隘的學習觀。盡管在問卷調(diào)查中多數(shù)學生對一個具體項目教學的目標認知度較高,但如果缺乏一種正確學習觀的引導教育,學生不僅無法培養(yǎng)良好的專業(yè)綜合素養(yǎng),而且學習行為會處于被動或消極的行為狀態(tài)。因此,如何引導學生樹立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形成正確的學習觀,是教學過程中必須解決好的首要問題。
4.2 培養(yǎng)學生的參與興趣
從問卷調(diào)查的分析結果可以看出,興趣是影響參與行為的主要因素。在整個項目教學中學生被動參與的比例較高,其主要原因是因為缺乏學習興趣。參與興趣的培養(yǎng),應首先著力于培養(yǎng)學生對課程的學習興趣,不斷探索具有課程特色,適合高職學生學習特點的多樣化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課程學習興趣。項目教學作為課程教學的一種主要方法,旨在突出教學中學生“學”的主體作用,要分析解決這一方法與課程融合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排除影響參與行為的不利因素,培養(yǎng)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提高項目教學的實施效果。
4.3 細化項目任務的設計
項目教學中,不論是真實的工作情境,還是仿真項目任務,都必須要認真細化項目任務實施的每個步驟,明確項目任務的目標設計,特別是要讓學生知道項目任務中自己的角色標準和相關要求。在項目實施過程設計中,要注重過程的趣味性,增強參與度,并利用項目任務可視化成果的激勵作用,激發(fā)學生的參與意識,改善學生的參與行為。
4.4 處理好項目任務與基礎知識的關系
對于如園林規(guī)劃設計這類綜合性很強的課程,涉及的知識面廣、知識點多,要把握好基礎知識必需夠用的度,才能保證項目教學的順利實施。從問卷調(diào)查中學生對知識基礎的作用認識也說明了這一問題。因此,這類涉及知識點較多的綜合性強的課程,必須要通過課堂教學讓學生掌握一定量的基礎知識,這是完成項目教學的重要基礎,也是學生能主動完成項目任務的前提。
4.5 發(fā)揮好教師的作用
教師在項目教學的開展過程中,是一個引導者、組織者和監(jiān)督者的作用。首先,教師要準確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定位,發(fā)揮好引導作用,為學生搭建自我展示的平臺,培養(yǎng)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意識,為項目教學奠定思想認識基礎。在整個項目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真實的學習情境,組織項目討論、項目實施和評價等,只有教師的有效組織,才能保證高質(zhì)量教學目標的完成。同時,教師的監(jiān)督作用也是不可缺少的,盡管項目教學以學生為中心,強調(diào)學生的主體地位,但在項目任務完成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必須把握項目動態(tài),進行監(jiān)督和協(xié)助,使學生減少惰性,主動參與,才能真正達到項目教學的目的。
項目教學中學生的參與行為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參與行為表現(xiàn)與這一教學方法的實施效果密切相關。為了切實改善參與行為,需要結合不同性質(zhì)特點的項目任務,分析探討影響參與行為的因素,找準對策,增強學生參與項目教學的積極性,這樣才能形成既適合課程要求,又具有課程特色的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 陳翠玉.項目教學法在園林規(guī)劃設計課程中的實踐[J].廣西教育,2012(3):46-47.
[2] 郝一雙.大學生課堂參與行為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6):131-134.
[3] 焦?jié)刹?,李艷.項目教學法在高職教學中的實施研究[J].中國林業(yè)教育,2003(4):44-46.
[4] 李偉,劉暢.大學生學習行為模式與學習效果相關性的實證研究[J].中國青年研究,2006(11):39-43.
[5] 趙麗艷,汪殿蓓,等.基于項目教學法的園林規(guī)劃設計課程教學研究[J].中國科技信息,2011(11):214-215.
[6] 朱麗麗,趙芝玉,等.普通高校大學生休閑體育的參與行為分析[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10(10):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