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明
摘要:水文地質勘測工作為工程項目的設計和國民經(jīng)濟發(fā)展規(guī)劃的制定,提供了水文地質資料。水文地質勘測是一項以水文地質基本理論作為為指導思想的工程,研究水文地質的調查方法和理論。水文地質勘測的優(yōu)化,有利于稱勘察質量的提升,確保工程能夠穩(wěn)定進行。為了促進工程勘察的穩(wěn)定運行,我們要切實的做好水文地質勘測工作,為有效解決水文地質問題提供了理論基礎。
關鍵詞:水文地質;勘測;評價內容;問題
針對詳細的問題進行水文地質勘測時,我們所采用的方法和著重關注的參數(shù)不一樣。一般而言,水文地質勘測是以水文地質普查作為基礎而進行的,一般我們會采用比例較大的比例尺進行測繪。進行水文地質勘測時,我們一般要先進行初步勘測再進行詳細勘測,然后給出詳盡的勘測報告和圖表文件。
1水文地質勘測的工作內容
1.水文地質的勘測包括的范圍
1.1地質相關現(xiàn)象勘測
地質相關現(xiàn)象的勘測主要就是對地質想象以及地下水等進行實地檢測,從而查明地下水的具體分布情況,與此同時,發(fā)現(xiàn)含水土層,通過高科技技術發(fā)現(xiàn)富水層,從而提高地質相關現(xiàn)象和地下水的勘測準確度。
1.2地球物理勘探
在水文地質勘測的過程中我們最常用到的地面物理勘探的方法有自然電場法、電測深法和淺層地震法等。為了提高工作效率,我們常通過利用物理勘探的方法來確定抽水試驗的地點和鉆孔。
1.3水文地質的鉆探
不同于傳統(tǒng)形式的礦井鉆探,水文地質鉆探的要求較高,相較于一般鉆探而言更嚴苛,要用清水鉆進并且孔徑要比較大,如若不然,所測得的水文地質參數(shù)很有可能會失真。
1.4地質進行試驗的目的
地質進行試驗,其根本目的就是獲取足夠準確的資料信息,從而為礦山水資源含量的估算和水質好壞的評價做好充分準備,比如通過對水進行抽檢等方式。
1.5地質勘測中地下水不定期檢測
在地質勘測中,主要就是為了獲取有用的地下水進行生活生產(chǎn)使用,那么在對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或者是就要發(fā)現(xiàn)的地下水進行勘測時,一定進行不定期的長期檢測,通過預先留下的孔洞觀測,從而為地下水水質的動態(tài)檢測提供理論數(shù)據(jù)。
1.6實驗室分析
在水文地質勘測過程中,我們要通過選取水樣、巖樣或土樣等樣品進行實驗,在實驗室內進行樣品的水質分析、粒度分析、孢粉或微體古生物分析和同位素年齡測定等。
1.7編制水文地質報告和圖件
水文地質勘測的成果必須包含報告和圖件兩個部分。在報告當中,我們應當要能夠正確反映水文地質的實際條件,并對要求解決的問題作出回答。圖件一般為一系列的水文地質圖,根據(jù)勘測的目的和要求的不同,圖件的數(shù)量和內容也都不盡相同。
2水文地質勘測中水文地質的評價內容
根據(jù)以往工程勘測的實地經(jīng)驗,很多時候我們會忽略結合基礎設計和施工的需要來對地下水對巖土工程的作用和危害進行評價。總結以往工程勘測的經(jīng)驗和教訓,在往后對工程勘測中存在的水文地質問題的評價,主要要包括以下內容。
2.1對地下水對工程建筑物和巖土體的影響及作用作出適宜的評價,并且要預測可能會產(chǎn)生的巖土工程的問題,并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
2.2工程勘測將建筑物地基的基礎類型的需要相結合,查清楚與其相關的水文地質問題,并且要為選型提供所需要的水文地質資料。
2.3工程勘測中必須查清楚地下水的自然狀態(tài)和其在自然條件下對巖土體和建筑物的影響,還要預測其在工程活動中的活動狀況,除此之外,還需要將地下水對巖土層的作用進行一一記錄。工程勘測過程中,一定要從工程進行的方面展開勘測工作,準確記錄地下水對巖土層和工程實施的有利或者不利的影響,針對不同的環(huán)境下,應有重點之分地對地質相關問題進行評述。下面我簡單從幾個方面進行評述:
(1)對于處于地下水水位之下的建筑物,在其基礎中水對混凝土和對混凝土內鋼筋的腐蝕性。
(2)對于選擇軟質巖石、強風化巖和殘積巖等這類性質的巖土層作為建筑的本體和基礎時,一定要充分考慮到勘測出的地下水可能對這些建筑本體和基層產(chǎn)生的不利影響,比如軟化和瓦解等現(xiàn)象。
(3)如果建筑物的本體和基礎地下含有地下水層時,一定要對建筑物基層建造時,可能出現(xiàn)的地下水噴射造成建筑物基層的損壞等后果進行數(shù)據(jù)計算,切實做好控制工作以及數(shù)據(jù)解釋的合理性。
(4)在低于地下水水位的位置開挖基坑,應該要先進行滲透性和富水性試驗,并且要對由人工降水可能引起的土體沉降和邊坡失穩(wěn),從而影響周圍建筑物穩(wěn)定性的概率進行客觀的評價。
3.地質勘察過程中注意事項
水文地質勘測要查明的注意事項有:地下水的動態(tài)類型、地下水的補給、排泄條件和徑流、地下水的靜止水位和其變化的幅度、預測地下水引起的不良地質作用。
3.1地下水的動態(tài)類型
地下水按照水力特征和埋藏條件分類可分為潛水、上層滯水、承壓水三種。那么依據(jù)賦存介質提點主要分為孔洞水、分散的縫隙水、含有碳酸鹽的溶洞水等多種類型。
3.2地下水的補給、排泄條件和徑流
一般水文地質勘測中常做的實驗就是抽水的實驗,經(jīng)過4個小時的持續(xù)穩(wěn)定以后,從而估算出滲透系數(shù),對于一些比較重要的工程項目一定要進行至少兩次的抽水試驗,可以安排多個觀察孔洞進行觀察,對于水質和水位高低進行最大限度地試驗調查,從而準確探測水位高低和水質成分。計算工程的涌水量時我們一般會采用的計算方法是大井法計算。
3.3地下水的靜止水位和其變化的幅度
通過不定期的觀測和地下水位高低的檢測,在其達到靜止狀態(tài)后,靜止一天的時間然后進行檢測,對地下水的靜止水位和其變化的幅度進行準確記錄。
3.4加強勘測過程中的安全管理
在地質勘測過程中,一定做好安全防范措施,保障施工人員的安全,科技是第一生產(chǎn)力,要實施科教興國和人才興國,就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那么人員安全至關重要,除了人員安全,也要保證施工項目的安全性。切實保障整個項目所有人員及其項目本身的安全,施工過程中一定要做到安全第一,制定合理的員工守則,員工一定要遵守規(guī)則,一旦有事情發(fā)生時,一定要稟報上級領導,切不可自行解決,員工之間應該形成良好的互幫互助關系,一旦遇到危險時,也可幫忙脫困解決。要做好安全防范措施,保障安全,就一定要學習安全知識,提高員工知識文化水平和素質,只有員工擁有高的覺悟和素質,那么才能夠降低甚至是避免事故發(fā)生。
4.結束語
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不斷發(fā)展和完善,人民生活水平也不斷提高,但是與此同時帶來的問題就是資源的浪費和違規(guī)使用,因此在進行水文地質勘測過程中,對其施工過程中遇到技術問題、設備問題、人員安全問題、管理制度建設的問題等一系列問題。只有不斷的改進技術,不斷的研發(fā)技術,提高施工技術和設備生產(chǎn)的技術,同時提高施工人員的知識文化水平和自身素質,建立完善的管理監(jiān)督部門,制定行之有效的制度,結合施工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做好防御、監(jiān)督、管理、維護等工作,降低事故發(fā)生,提高安全質量系數(shù),保證水文地質勘測的有效進行。
參考文獻:
[1]李民鎬.淺談水文地質的勘察方法及類型[J].中小企業(yè)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2,11:109.
[2]李成軍.淺談水文地質勘察中預防措施及處理[J].城市建筑,2013,14:271.
[3]姚雪風.淺談水文地質勘察中的問題及注意事項[J].中國科技投資,2013,17: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