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恒 陳泊文
摘要:通過文獻資料、邏輯分析法,對比中美籃球著作中傳球技術部分發(fā)現(xiàn),中國籃球著作傳球技術理論與實際脫離,沒有從實戰(zhàn)出發(fā),且長久以來,國內關于傳球技術書寫沿襲嚴重,缺乏編書者的獨到見解;傳球技術動作上強調穿球的手上動作方法,但缺少如何創(chuàng)造傳球的機會等等。
關鍵詞:籃球著作;傳球技術
1.中美籃球著作的調查情況分析
1.1我國籃球著作的的情況
根據(jù)傳球目的的不同,傳球可分為“助攻性”傳球、“策略性”傳球及“被迫性”傳球三種。其中“助攻性”傳球,其主要是在激烈的籃球比賽環(huán)境中,持球隊員帶有攻擊目的的傳球,即通過該次的傳球使同伴接球后直接完成投籃攻擊的傳球;“策略性”傳球,其傳球主要是為了在陣地進攻中調動防守方位置的具有策略組織的傳球;“被迫性”傳球,被迫性傳球主要是持球進攻隊員在被防守方逼防時迫不得已將球傳球。
2.2 傳球技術涉及的身體部位情況
技術動作是人根據(jù)環(huán)境情況,使身體各個部位協(xié)調配合來完成的。對于傳球動作也要按照身體部位運動的順序來進行描寫。傳球動作是一項應用性的技術,是要在比賽中進行實踐與運用的;因此,傳球技術所使用的身體部位包括眼睛、腿、腳、手、肘、肩、臂及體的平衡等幾方面。
由此可見,從傳球技術情況來看,我國籃球著作所描寫的傳球技術很注重手上動作的講解,而對眼睛和腿部技術描述不夠重視。
3.美國籃球著作中對傳球球技術的分析
3.1重視傳球遠動員主動積極的心態(tài)
在傳球心態(tài)上,中國的籃球著作沒有只言片語的涉及。由于美國籃球著作的編寫者是由教練員來書寫編撰的,書籍的書寫內容更具有實戰(zhàn)意義;因此,美國籃球著作并不單純地從技術方面來教授傳球動作,而更多地以動態(tài)方向全方位勾勒傳球技術,同時還根據(jù)場上的情況采用了對接球隊員的傳球態(tài)度上進行了心動態(tài)描寫。
3.2強調傳球隊員接球時的主動性
美國籃球書籍傳球技術,體現(xiàn)出傳球隊員在傳接球技術中處于主動性地位,有球隊員是要將球傳給準備好的接球人,而不是傳給沒有準備的接球人。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的籃球書籍中并未涉及該要點。
3.3美國籃球著作側重于傳球的準備階段和結束階段
美國籃球著作將接球技術的重點放置于接球的準備階段和結束階段。對于傳球部分的動作描寫則在其次。所選用的5部籃球書籍都強調擺脫傳球、傳球給靶子及傳球軌跡跟隨接球人跑動路線等傳球動作的內容;對于傳球的技術動作只是簡潔地帶過,緊接著描寫傳球后的動作,其重點放在了傳球后傳球隊員對球的保護性和傳球隊員的無球跑位上。從這種描寫可以看出,美國籃球著作中在傳球技術動作描述過程中,體現(xiàn)出傳球技術動作的連貫性、整體性和實戰(zhàn)性。
4.中美籃球著作中傳球技術的對比分析.
4.1籃球接球技術書寫方法的對比
美國籃球書籍中的關于傳球技術的書寫,每一部著作都融入了書寫人的個人比賽、訓練、執(zhí)教和教學實踐經(jīng)驗。查閱我國籃球著作的書寫內容可以看出,我國籃球著作尊重前人的研究成果,更多的在以前人所使用語言和詞匯的基礎上進行總結與編寫;因此,接球技術的語句使用沿襲前著,前后變化不大,尤其對于傳球技術重理論性的書寫,但是在實際運用的過程中,會產(chǎn)生理論與實際的偏差。
4.2對于傳球技術認識重點對比
中美籃球著作中關于傳球技術的動作描述在側重點上不甚相同。首先,在心態(tài)上,美國籃球著作十分重視傳球時傳球隊員接球的心態(tài)準備和主動性,這一點就與實戰(zhàn)相結合起來了;而我國籃球著作中,傳球技術并沒有從心態(tài)上來描寫。其次,從一些技術認識程度上來看,美國籃球書籍更注重傳球技術的手部動作和腳步動作。再者,美國籃球書籍更注重隊員之間的溝通。中國籃球著作中,唯有針對手部的描寫“主動伸臂”,則沒有對于腳步動作的描寫。
5.結論
美國籃球著作重視傳球技術的準備階段,強調隊員之間接球前的相互溝通的作用;中國籃球著作強調傳球時的手部動作,強調傳球的方法,這成為中美籃球著作中認識差異的主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