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希
我們都知道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可以說它非常貼近生活。實驗教學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幫助學生形成概念,獲得知識和技能,還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科學態(tài)度和科學的學習方法。
實驗具有生動、鮮明、新奇、有趣的特征,這些生動有趣的實驗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如在教學“氧氣的性質(zhì)”這一內(nèi)容時,可以給學生做這樣一個小實驗:課前準備好一個集滿氣體的瓶子,將一根帶火星的木條放到集氣瓶里,讓學生仔細觀察所發(fā)生的現(xiàn)象,實驗中學生發(fā)現(xiàn),原來只是帶火星的木條放到集氣瓶后發(fā)生了劇烈的燃燒,此時學生一定會產(chǎn)生疑問,集氣瓶里裝的是什么氣體,可以使帶火星的木條發(fā)生劇烈燃燒?在鮮明的實驗現(xiàn)象的啟發(fā)下,學生得知氧氣最顯著地化學性質(zhì)就是支持燃燒,并此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加深了學生的記憶?;瘜W這門科學是因為有了實驗而變得生動、鮮活。
還有二氧化碳的制取及性質(zhì)、滅火器的原理、指示劑的變色等等實驗都是既有趣又貼近生活。在我看來任何教學都應貼近生活,遠離生活的教學是沒有意義的。我們拿酸堿指示劑來說這種東西不光存在化學試驗中,還存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植物色素在不同pH值的溶液里會呈現(xiàn)不同的顏色。因此每個地方都可以就地取材,自制一些酸堿指示劑。紫草中提取酸堿指示劑在中藥店買50g紫草,取5克,用50%酒精溶液浸泡,浸泡一天就得到紫草色素的酒精溶液,呈紫色。把浸泡液一分為二,一份加入極少量稀酸(稀磷酸或稀硫酸)到溶液剛變紅色,這是紅色的紫草試液;另一份加極少量氫氧化鈉稀溶液到溶液剛變藍色,這是藍色的紫草試液。把濾紙剪成條狀,一半浸入紅色紫草試液中,另一半浸入藍色紫草試液中,片刻后取出晾干,就能分別替代紅色石蕊試紙和藍色石蕊試紙。
化學實驗是化學教學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是落實教學目標的有效手段,它具有千變?nèi)f化的現(xiàn)象,它的直觀、真切和印象深刻的特點激發(fā)著學生無限的學習興趣。興趣是一種特殊的意識傾向,是動機產(chǎn)生的重要主觀原因,良好的學習興趣,是求知欲的源泉,是思維的動力。托爾斯泰曾經(jīng)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背踔袑W生年齡小、好奇心強,他們學習化學的動機往往是以滿足好奇心和感興趣為主的?;瘜W實驗教學的首要任務是通過激發(fā)學生對學習化學的興趣,提高他們學習化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因此,教師的演示實驗,我們力爭做全、做好,并將老師的一言堂,改為雙邊活動,發(fā)動大家積極參與,先讓學生到講臺前做,然后,其他同學修改、補充,老師加以小結,得出正確的操作和結論。由于演示實驗是多種多樣的,實驗中所貫穿的知識錯綜復雜的交織在一起,所以,這樣既鞏固驗證了所學的知識,又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激發(fā)興趣容易,維持興趣就難了,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它原于生活,服務于生活,奇妙的化學現(xiàn)象,生活中的美麗化學,又可以激發(fā)學生新的學習興趣。因此,我們在沒有課內(nèi)教學實驗的課程中,加進課外趣味化學小實驗。如:魔棒點燈、燒不壞的手帕等,來維持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魔棒點燈,準備的儀器:玻璃棒、酒精燈。藥品:高錳酸鉀、濃硫酸等。操作:用一根玻璃棒蘸取少量濃硫酸,再沾少量高錳酸鉀,去點燃酒精燈,立即燃燒起來。老師演示完后,同學們感到非常驚訝,學生討論原理,交流,使學生不斷產(chǎn)生新的好奇心,新的興奮點,隨之就會有不斷求知的興趣,就會形成今后愉快、主動學習化學的內(nèi)在動力。
化學的一些知識技能在生活中也是應用非常廣泛,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就我們做的過濾實驗、活性炭的吸附及水的凈化,從而我們自制了簡易的凈水器,再以我們身邊常見的日常生活用品作為實驗藥品,可以使學生有一種親切感,感到化學并不神秘,就在我們身邊,這有利于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激發(fā)他們進行實驗探究的興趣。在日常生活中,有些物質(zhì)可作化學藥品使用,例如:鐵釘、銅絲、火柴盒沙紙(紅磷)、鉛筆芯(石墨)、木炭、干電池皮(鋅)、酒、醋、雞蛋、生石灰、熟石灰、碳棒、鋼精鍋(鋁)等都是化學實驗常用藥品的代用品。例如通過做蠟燭燃燒、二氧化碳熄滅蠟燭火焰、用鉛筆芯打開生銹的鎖、鐵生銹等實驗,使學生懂得了物質(zhì)燃燒的條件,蠟燭燃燒中的物理變化、化學變化、滅火原理等知識;知道了鐵生銹的原因、防銹方法、石墨潤滑性等;如在歸納物質(zhì)的物理性質(zhì)時,通過日常生活中人人離不開的食醋、食鹽、醬油的對比讓學生自己總結三者的區(qū)別后,再歸納物理性質(zhì)包括的范圍;用兩張廢紙,一張撕成碎片,另一張點燃,來推知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區(qū)別;通過細掛面、粉絲、白糖、植物油、布料的可燃性,推知許多有機物的可燃性;利用廢電池的金屬外殼,水垢來制取氫氣和二氧化碳。如用煙灰作催化劑,做白糖燃燒實驗,用鋅皮與鹽酸反應制取氫氣,懸浮在空氣中的面粉遇火爆炸實驗,用水點燈(鈉與水反應),在池沼中收集甲烷并做甲烷燃燒的實驗以及自制滅火器實驗等。
我們的教學不應該是死板的、照本宣科的。我們教師的任務是去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開發(fā)學生的大腦,化學實驗教學可以很好地幫助我們教師做到。實驗教學不光是用來提高成績的還可以讓我們學生用另一種方式去解讀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