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凱峰
時間步入現(xiàn)代社會,人們的生活節(jié)奏普遍提速,競爭日趨激烈。外部環(huán)境的壓力,使人們的心理承受力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特別是教師職業(yè)所承受的壓力徒增。如何緩釋化解教師的職業(yè)倦怠就顯得尤為重要。
對于應激的外部環(huán)境,作為個體的教師基本無力企及。我們所能做的就是盡量調適個人的心理狀況。我在多年的從教生涯中總結出八條辦法,說出來與同仁共勉。
一、情緒宣泄法
俗話說,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在我們的職業(yè)生涯中,在人生的道路上,并不都是沿途開滿鮮花,也有密布的荊棘。有時會產生消極、郁悶、憤懣等不良情緒。每當我心緒不佳臨界極限時,常會找一個無人的地方或大聲吶喊,或高聲歌唱,或摔砸物品來宣泄釋放自己的情緒,化解胸中塊壘,且每每奏效。之所以要找無人的地方,一是不能影響別人,二是專注發(fā)泄,不受影響,三是別被人誤解為精神病之類。要以不具攻擊性、不損害別人為原則。據(jù)說,國外就有專門供人們發(fā)泄情緒所設置的場所。諸如砸玻璃、摔碗盆之類。我們不妨也來個“洋為中用”。
二、避實就虛法
這雖是兵法上的一個術語,但用在化解倦怠的心理上也大有裨益。比如我們在接受一項棘手的任務,碰到一個久攻不下的難題,遇到一道難以逾越的鴻溝等情況時,往往會產生焦躁、焦慮、焦急等情緒,有時會寢食難安,有一種山窮水盡的感覺。遇到這種情況,我的做法是不一味地去硬碰硬,可以暫時放下這個燙手的山芋,采取迂回戰(zhàn)術,避實就虛,避重就輕,避其鋒芒,“曲線救國”,找最佳突破口,不要讓自己進入死胡同,常常會產生柳暗花明的效果。
三、注意轉移法
當受到領導不恰當?shù)呐u時,當和同事、鄰里發(fā)生不愉快時,當學生的行為令你氣憤不已時,心情都會產生壓抑、郁悶。這時,如果你一味地鉆牛角尖,對一些無關痛癢的事定要論出個是非曲直不可,喋喋不休,糾纏不斷,那大可不必。只能是心情越來越壞,是自尋煩惱?!皡味舜笫虏缓俊保覀円笫轮v原則,小事講風格。我通常的做法是迅速調整自己的情緒,并把注意力轉移到其他方面去。如跑跑步、打打球、聽聽音樂、看看電視等。那些煩心的事不去想了,也就漸漸淡化了。滿心的不高興隨之煙消云散,心靈漸漸形成一道迷人的彩虹,那就是你海納百川博大胸懷里的文化積淀。孔子說:“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為人處事不能斤斤計較,要多一些中庸。在生活中,自會游刃有余,而不致偏激。
四、精神勝利法
魯迅筆下的阿Q最擅此法,但那是消極的、貶義的,我們也不妨奉行一下“拿來主義”,但要賦予它積極的意義。比如看到同行、同學,以及周圍的人比你的地位、待遇、工資高,你一定不要犯紅眼病,知足者常樂,要想“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要想“人家騎馬我騎驢,后邊還有挑挑的”,要想“無官一身輕,有子萬事足”,要想“錢財乃身外之物”,人不能把錢財帶進棺材,錢卻能把人送進棺材。晉代的石崇、明代的嚴嵩、清代的和珅、現(xiàn)代的成克杰之流,莫不如是。這樣一想,便情也釋然,心也恬然。
五、自我陶醉法
我從教多年了,按常理,應對工作感到枯燥、乏味了,熱情似乎該消減過半了,我之所以能始終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tài),其源頭活水之一就是自我陶醉,自得其樂。這不是盲目的孤芳自賞,而是由積極的文化精神追求使然。比如說我的字寫得其實很糟糕,但我一有閑暇,就常常練習書法,盡管收效甚微,但我融入了那個境界,我就感到快樂。我也不懂什么詩詞歌賦,更不會寫,但煞也作怪,平時就是愿胡謅一些不倫不類的東西(姑且叫它是順口溜吧),并把它保存下來,空閑時翻將出來,搖頭晃腦地吟詠一番,且樂此不疲。此時,“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其情也殷殷,其樂也融融。
六、主動減壓法
現(xiàn)在社會四面八方對教師的要求都比較苛刻,動輒老師怎樣,各級各類的檢查,名目繁多的評比,更是讓教師應接不暇,身心俱疲,應激環(huán)境異常嚴峻。在這種情況下,教師要學會主動科學、合理地自我減壓。社會讓我承擔千斤重,我只能承擔八百斤,這倒不是消極怠工,而是量力而行,讓自己的精力、體能發(fā)揮至最優(yōu)化。摒棄剔除那些無端的內耗因素。比如,有些領導或上進心強,或急于求成,或追名求利,總是好大喜功,頭腦發(fā)熱,勤于折騰,我們要用冷靜、理智的目光,審慎地去看待。對于我們應做的事,我們要義無反顧地努力去做好,對那些不合理的折騰,我們如果直接對抗,就會產生矛盾、沖突、誤會,損害領導自尊,對自己也沒有好處。而較好的辦法是:如果善意的提示不能奏效,則需采取消極抵制的辦法,盡量減輕不科學的壓力。試想:如果我們一個勁地內耗,把自己折騰得精疲力竭,哪里還能有效地做好本職工作呢。須知教師的主要任務是教書育人。
另外,我們要學會幽默,當環(huán)境壓抑、場合空氣沉悶時,我們不妨適時合理地幽他一默,沉悶的氣氛會變得輕松,心中的郁悶一笑了之。
文武之道,一張一弛,我們要做到張弛有致,進退得法。
七、袒心傾訴法
教師的角色定位很多,我們不是“桃花源中人”,在某些方面受到誤解、委屈,受到不公正的對待是常有的事。如果我們總是把它封閉在心底,日積月累,心里就會不堪重負,“積勞成疾”,我們不妨把它說出來,對朋友、同事、家人袒露心扉傾訴,也可以直接找組織、領導談心,或能稍許緩釋心理壓力。趙本山的一個小品里有一句臺詞,叫做“說破無毒”,我感到還是有些道理的。有的人不善于或不愿意傾訴,情感心靈封閉,極易產生惡果。遁入空門者有之,自殺者有之。據(jù)報載,前不久河北省的一名教師就因生活不堪重負,性格孤僻而自殺,令人扼腕。
我們要建設和諧社會,首先要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要主動融入群體,不可特立獨行。近讀《紅樓夢》有所感悟,你看林黛玉心胸狹小,整日“淚光點點”,結果郁郁而死;尤三姐性情剛烈,因而“恥情歸地府”;冷二郎總是自命清高,因此“一冷入空門”,說起來還是劉姥姥有可取之處,能隨遇而安。
八、換位思考法
我國是一個講民主的國度,但民主自由不是漫無邊際的。人們生活在社會中,就要受到社會規(guī)則的約束,平時工作生活中總會有組織、領導來制約你,這是順理成章的事,關鍵是有的領導并不具備為官的品質、能力,整日庸庸碌碌、渾渾噩噩,卻頤指氣使,高高在上。有的還是些貪官污吏,讓這樣的人來領導你,你難免產生不平之氣。這也是造成職業(yè)倦怠的一個原因??偸窍?,你憑什么就該管著我。我的體會是經(jīng)常換位思考。我以前年輕氣盛,思想偏激,總是和領導產生碰撞,以致碰撞得頭破血流,受害匪淺?,F(xiàn)在我想開了,看淡了,對于領導的批評,我有則改之,無則加勉。錯則一笑釋然。我總在想,如果來個角色互換,讓我當領導,又能怎樣呢?肯定還不如人家。古人說,千里為官只為財,我們共產黨的官員就很不錯了,但個別人總是會有的。假如我是官員,也不一定就兩袖清風,一肩明月,因為你要保位升官也是需要投資的。這樣一想,我反倒覺得官員們活得很累,暗自慶幸自己是一介平民,心里也就平和了。
另外,我們在個人目標的設置、信念的樹立等方面要量身打造,合情入理,不可好高騖遠。
在飲食方面,也要涉獵一下營養(yǎng)學,注意調節(jié)。據(jù)專家說,這也和緩釋化解職業(yè)倦怠有關。我們姑且信之。
總之,大千世界,人各有志,情況不同,因人而異。但愿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緩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