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欣華
【摘要】為了提高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和欲望,對文言文進行有效教學,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認真閱讀課文,幫助學生掌握字詞理解文章;指導學生分析綜合,促進學生積極合作,成為探究的主體;點撥學生鑒賞評價,感受文章表達技巧;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熏陶和感染,體會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通過教師的指導和學生的主動學習,學生就會產(chǎn)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在不斷探究中提高能力,實現(xiàn)高效課堂。
【關鍵詞】高中語文 文言文 自主探究 合作學習
文言文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重點,同時也是難點,很多學生對文言文都望而生畏,從而躲避,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不高,學習效果不好。文言文并沒有學生想象的那么難,關鍵是教師要采用恰當?shù)姆椒▉砑ぐl(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產(chǎn)生學習文言文的主動性。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字詞,夯實學生的基礎,促進學生能夠理解文言文的含義,從而感悟到文章的美和無窮魅力。教師可以嘗試一下幾種做法:
一、 認真閱讀,識記名句理解字詞
閱讀是學生對文言文初步形成認知的一個階段,文章的意義都是需要學生通過閱讀來感知的。在學生進行閱讀的過程中,教師要強調(diào)學生的自主探究和思考,讓學生主動地對文言文知識進行學習,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通過自主探究,學生會形成自己的思考,把自己不明白的字詞作出標記,這樣在教師講解的時候,學生的學習也就有了針對性。例如在學習《鄒忌諷齊王納諫》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去閱讀文章并理解文章的含義。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會了解“我孰與城北徐公美?”中的“孰與”:與……比,誰……。“美”:漂亮;“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刺”:指責等等語句的含義。通過探究,學生了解了文章中的每一個字詞的用法,并且形成了自己對于文章的理解,促進了學生能力的提高和對于文章的掌握。學生的自主探究會給學生帶來一種成就感,促進學生更加主動地去學習和思考。
二、 分析綜合,促進學生積極合作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在課堂上要調(diào)動學生參與課堂,讓學生可以以小組的形式對文言文進行分析綜合,促進學生在合作中篩選文章的信息,歸納內(nèi)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集體的智慧是無窮的”,通過學生共同的探究和分析,學生在一種融洽的氛圍中可以自由地表達自己的看法和觀點,你一言,我一語,學生就會突破難點,掌握要點,概括出文章的中心意思。同學之間的交流會讓學生之間相互啟發(fā),給學生帶來靈感,逐步形成全面的認識和理解。例如在學習《廉頗藺相如列傳》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合作學習“完璧歸趙”,并且讓學生在矛盾沖突中把握人物的性格特點。有了問題作為學生探究的依據(jù),學生就會主動地合作,積極地交流。學生圍繞著藺相如的出場以及出使秦國之后,圍繞著和氏璧,與秦王展開了一場怎樣斗智斗勇的外交較量激烈地討論著。學生分析出了“獻璧取璧”“歸壁于趙”“廷斥秦王”這幾個回合,每一個回合都是一個精彩的故事,學生們被故事的情節(jié)所吸引,積極地進行著交流和溝通,從中分析出了藺相如臨危不懼、足智多謀、顧全大局,廉頗知錯就改的人物特點,對于文章的理解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了理性認識之上,促進了學生更加深刻地掌握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三、 鑒賞評價,感受文章表達技巧
文言文的美是含蓄的,它通過簡練的語言,表達出豐富的形象和深遠的意境,需要教師去引導學生鑒賞和評價。在學生不理解的地方,教師要做出恰當?shù)闹笇Ш忘c撥。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會了解文言語句的習慣表達方式,從而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結構和思想。很多文言語句的表達都是含有豐富修辭手法的,他們構思新巧,表達和想象都有獨到之處,教師要引導學生去學習和掌握。例如在學習《滕王閣序》的時候,這是一篇流傳千古的佳作,其中有語言方面的因素,教師可以讓學生認真鑒賞“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边@句話的美在哪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析:無生命的落霞與有生命的孤“鶩”齊飛,有活潑的情態(tài)意趣,構成動態(tài)美。顏色上一紅一白,襯著藍天碧水,色彩亮麗,形成了色彩美。最后是天空、水面相銜接,渾然一色,形成了整體美。作者把生活中的動靜組合、顏色組合、光線明暗組合,勾勒出了一幅美麗的畫卷,展現(xiàn)出了作者的表達技巧。學生要通過學習不斷地學會欣賞和評價,促進學生能力的提高。
四、 熏陶感染,體會作者觀點態(tài)度
教師要引導學生在一種文言的情境中去探索,讓學生仿佛回到了古代,被文言文的書香氣所熏陶和感染著。在耳濡目染中學生就會融入到文言文的情境中體會到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進而了解作者的心聲和個性。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來給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例如在學習《鴻門宴》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借助多媒體的幫助,給學生提供一些有關作者和《史記》的背景知識,并且給學生展示一些背景材料,讓學生了解在公元前206年劉邦入關,劉、項在鴻門會面,雙方斗爭開始。到公元前203年秋,得到韓信的幫助,才形成足以跟項羽抗衡的力量;項羽乃與劉邦約定:“中分天下,割鴻溝以西為漢,以東為楚?!薄适碌闹虚g夾雜著一些圖片,給學生介紹文章的創(chuàng)作背景和創(chuàng)作意圖,讓學生型從同角度和層面去把握文章的意蘊、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賞析文章的內(nèi)涵,領悟文章的魅力。
總之,文言文是窩工優(yōu)秀文化的一個寶庫,它傳承了中華文明,是學生需要不斷學習和探究的。教師在教學中要不斷變化教學方式向?qū)W生“傳道授業(yè)”,讓學生能夠感受到文言文的勃發(fā)精神和源遠流長,激發(fā)學生產(chǎn)生學習興趣,給學生帶來學習的動力,這樣學生就會喜歡上文言文,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實效高效課堂。
參考文獻:
[1]霍光普.如何提高學生對于文言文學習的興趣[J].時代教育 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