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莉莉
接觸書法是源于大學的選修課,當時為了“賺取”學分,報了一個“書法提高班”。結果,第一堂課后,我的作業(yè)“慘不忍睹”,和“書法基礎班”的學員作業(yè)相比,都不在一個檔次,即便如此,也算是走進了書法的世界。
“取法于上,得乎其中;取法于中,不免為下?!睍ㄌ岣甙嗟牧治谋肜蠋熑缡钦f,因此,他要求我們提高班的學員每次課后臨摹一篇王羲之的《蘭亭序》。《蘭亭序》是書法史上的傳奇,被稱為天下行書第一,乃書圣王羲之生平最得意的作品。它曾讓一代帝王李世民如癡如醉,還命人用玉匣裝入陪葬昭陵,留下了一個讓人悵悵不已的往事。但此書如何之好,我這個門外漢則是七竅通了六竅——一竅不通。
回首那段與書法相伴的夜晚,是如此靜謐與美麗,偌大的客廳,擺放著一張小方桌,沒有鎮(zhèn)紙,沒有硯臺,沒有墨塊,只有一瓶墨水、一支毛筆、一張宣紙。盡管很認真地臨摹著那字帖上的文字,不求神似,但求形似,可我?guī)缀踹B形似也不可得。
那樣的夜晚也是豐富的,我的內心已隨著筆下的文字,走進了1600多年前的那個春日,和那些文人雅士一起,在茂林修竹的曲水旁,或坐或臥,或觴或詠,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每每完成一次臨摹,我的心頭總有一絲淡淡的說不出的歡喜,或許這就是書法帶給人的平靜和快樂吧。臨摹后,才真正懂得《蘭亭序》的美,它是自然性情的流露,從楷至行,正是書寫者情緒漸漸高漲的寫照,酒意之下,如有神助。難怪連王羲之酒后復寫,也不可得。
工作多年,早已遺忘了那樣的夜晚,最近閱讀了蔣勛老師的《漢字書法之美》,一下子觸動了內心深處的那方天地。決定買回硯臺和墨塊,“正兒八經(jīng)”地“享受”漢字書法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