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桃英
摘 要:幼兒教育作為終身教育的起點,素質(zhì)教育的搖籃,基礎教育的基礎,對個體生命發(fā)展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幼兒的生命教育理應成為幼兒教育的思考原點。從生命教育的內(nèi)涵出發(fā),探析幼兒園如何發(fā)揮環(huán)境對幼兒生命教育的作用,開展生命與健康、生命與安全、生命與關懷教育中引導幼兒懂得珍愛生命,悅納自己,關愛他人,做一名快樂的天使。
關鍵詞:幼兒園;生命教育;珍愛生命;悅納自己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要求:“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幼兒期是世界觀、自然觀、生命觀的萌發(fā)時期,也是一個更多地依賴情感而不是依賴理智的時期,幼兒對生命的認識受到他們經(jīng)驗的限制,是其生命教育的啟蒙階段。近年來國內(nèi)外各地幼兒園接連發(fā)生幼兒意外傷亡事故,一幕幕悲劇一再為家長和幼兒園敲響了“生命教育”警鐘。在此背景下,倡導幼兒生命教育顯得尤為重要,如何在幼兒園實施生命教育將顯得及為迫切和有意義?;趦和毺厣l(fā)展需要的課程,希望通過符合生命化實踐的各種活動涵養(yǎng)幼兒內(nèi)在的智慧,提升兒童生命的潛能,讓兒童享受生命的快樂。因此,如何在幼兒園開展生命教育?我園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探索。
一、生命與健康——幼兒園主題教學中融入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不是一個固定的課程科目,因此在內(nèi)容的組織和設計上應該重視各科的統(tǒng)整性及與生活之間的關聯(lián)性,將問題與人串聯(lián)在一起,并且要把握日常生活中人、事、物的每一個機緣,適當?shù)厝谌肴粘=虒W活動當中,這不僅包括融入課程之中,也包括融入教育教學生活之中;不僅以內(nèi)容的方式融入,也包括方法方式上體現(xiàn)生命關懷。如:小班幼兒幫助幼兒形成基本的生活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衛(wèi)生習慣,使之形成健康的生命意識。在主題教育中由近及遠、由淺入深地通過“開心寶寶”“手拉手做朋友”“小手小腳”“一起玩兒真快樂”等主題活動讓幼兒體會以“我”為主。通過學習健康的幼兒園生活,讓幼兒了解自身,體驗幼兒園快樂的生命活動上。然后以兒童為軸心逐漸拓展到與兒童生命相關的、更大范圍的人、事、物。如“親親小動物”“春天來了”“動物的秘密”“奇妙的水和風”從主題教學中產(chǎn)生好奇心,萌發(fā)探索的欲望,從而親近大自然,體驗探索大自然奧秘的快樂,兒童生活與生命的體驗不斷得以拓展與提升。
二、生命與安全——幼兒園安全教育中拓展生命教育
受傳統(tǒng)文化中“殺身成仁、舍生取義”的影響,中國的教育只注重人的社會性(社會生命),而忽視人的(自然)生命的存在,個體生命被高度地政治化和道德化。我們的教育習慣于教人學習不畏強暴、見義勇為、舍生取義,卻少有躲災避險、安全自救、保全生命的教導。小時候教師為我們樹立的榜樣是“救火英雄小賴寧”,老師的引導語是“多么勇敢的小賴寧??!為了集體,為了國家的財產(chǎn),勇敢地沖上去救火,我們要向他學習!”曾任國家教育部部長助理郭向遠老師向全國發(fā)出倡議:“孩子是我們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我們要保護孩子的生命,就要從小對他們進行生命教育,進行知識的訓練、避險的訓練和生存的訓練,讓他們從小就具備逃生的能力,具備避險的能力……”生命是這個世界上最寶貴的東西,每個人都只有一次??墒?,幼兒園的孩子卻是難以理解,更需要我們通過對生命教育的學習,讓孩子懂得尊重生命、珍惜生命。
1.要讓孩子認識生命,愛護生命
幼兒園的孩子對生命的概念很模糊,所以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引導孩子通過對動植物的觀察,各班可以通過種植區(qū)觀察、照顧植物了解其生長特點,他們會因為這些小生命的成長而欣喜不已,也會為死了一株秧苗而傷心難過,這里種植的是他們的希望;通過養(yǎng)殖區(qū)養(yǎng)蠶寶寶、喂養(yǎng)金魚、觀察蝌蚪的成長過程;開展“當?shù)皩殞氁惶鞁寢尅被顒樱蛟谕尥藜抑凶尞攱寢尳巧挠變簬蜕仙炒w驗媽媽懷寶寶的艱辛;為幼兒提供《動物世界》中的部分視頻讓孩子對生命加以了解,讓幼兒了解生命的誕生、成長、生病、衰老、死亡等現(xiàn)象。在日常生活中從愛護生命做起,教育幼兒不攀折花木,不蹂躪小草,不掏鳥窩,不欺負小動物,不貪食稀有的動植物,不浪費作為實驗材料的動植物,使他們養(yǎng)成愛惜生命的習慣。
2.學習自救自護能力,尊重生命
加強幼兒的安全教育,將安全主題教育定入計劃。改變以往教條式的教育,用幼兒感興趣、易理解的方式分析安全問題,培養(yǎng)幼兒自救自護的能力。如:讓幼兒當“小小安全檢查員”檢查員負責檢查幼兒園盥洗室、活動室、午睡時、區(qū)角等地方,發(fā)現(xiàn)有安全隱患貼上一個小紅點提醒大家注意,對個別幼兒在活動室奔跑、打鬧等不安全行為時檢查員及時指出、糾正。開展游戲“紅綠燈”了解交通安全;角色游戲“神奇的電話”讓幼兒在游戲中學習有哪些緊急電話,鞏固幼兒對“110”“119”“120”等特殊電話功能的了解;利用晨間談話、五分鐘安全教育等形式讓幼兒樹立安全在我心中的意識,學習自救自護的能力,尊重生命。
3.了解生命的自然性,珍惜生命
“生命教育”更準確地涵蓋了“死亡教育”或“生死教育”的意義。我國學者張淑美綜合國內(nèi)外專家學者的意見,將它定義為“探討死亡的本質(zhì)以及各種瀕死、喪慟主題與現(xiàn)象,促使人們深切省思自己與他人、社會、自然乃至宇宙的關系,從而能夠認識生命的終極意義與價值……”豆豆是一名幼兒園中班的孩子,有段時間,老師發(fā)現(xiàn)這個活潑開朗的小家伙突然沉默了很多,常常一個人躲在班級角落里發(fā)呆。老師有點擔心,和豆豆爸爸交流了一下后發(fā)現(xiàn),其實是事出有因的:近日豆豆的外公去世了。外公和豆豆的感情向來很好,他的去世對小豆豆而言是一個不小的“打擊”。他并沒有痛哭流涕,只是變得“安靜”了許多,說再也不想去外公家了。很多時候家中出事家長只顧著自己忙碌,忽視了孩子的感受,由此看來,讓幼兒了解生命的自然性,從而更加珍惜生命尤為重要。針對幼兒階段的年齡特點更多地借助文學作品進行這方面的教育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巖石上的小蝌蚪”讓孩子知道小蝌蚪?jīng)]有了水它會死,了解生命的脆弱,讓孩子從作品中感受小蝌蚪的死所帶來的遺憾和要對他人生命負責的態(tài)度。利用節(jié)日“清明掃墓”讓幼兒了解人老了生命都會終結,還可以選用很多優(yōu)秀繪本教材,如《一片樹葉落下來》就是一本講述關于生命的故事書,從閱讀中讓幼兒領悟生命的意義。
三、生命與關懷——悅納自己學會感恩提升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一個重要的方面是生命活動與社會的關系。個體生命是在具體的社會文化的熏陶中生長和發(fā)展起來的,社會中的人、事、物是生命生存的基礎,通過教師引導提升幼兒對自我的認識悅納自己。幼兒園借助教育主題、重大節(jié)日活動提升幼兒生存的智慧。如:開展“可愛的我”“我是勇敢小寶貝”“我的家”“過新年”“中秋節(jié)”“爺爺奶奶你們好嗎”等活動,讓幼兒了解自己的獨特性,發(fā)現(xiàn)自身的優(yōu)點,并了解大家對自己的關心,從而學會關心、學會幫助、學會同情、學會表達愛。如:借助繪本《大腳丫學跳舞》《我是男孩》《我是女孩》等讓幼兒了解自身特點,發(fā)現(xiàn)自己的優(yōu)點,悅納自己。通過組織春游、秋游等活動中有意識地引導幼兒認識環(huán)境、保護環(huán)境。開展“親子自制玩教具”“垃圾分分類”“我是環(huán)保小衛(wèi)士”“勤勞的人們”等活動讓幼兒通過操作實踐活動來感恩社會、感恩生活。
生命教育必須爭取廣泛的社會支持、政府的支持和推動對于生命教育的發(fā)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同時也需要家長們參與進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家庭是與學生生命鏈接最為緊密的地方。甚至必要時,生命教育首先要從家長開始,向家長宣傳生命教育的理念、提供合適的指導。幼兒教育理應直面兒童的生命,關懷兒童的生命,尊重兒童的生命,了解兒童的生命,把兒童的生命作為教育活動的根基。積極為幼兒創(chuàng)設安全、寬松的環(huán)境,把幼兒園生命教育貫穿幼兒的一日生活,在一日活動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進行滲透。讓幼兒在生命的啟蒙階段感知生命存在的美好,學習保護生命的多種方法,激發(fā)幼兒關懷生命、感恩生命的情感,形成良好的情感、態(tài)度、技能,為幼兒一生的幸福奠定堅實的基礎,讓孩子們的生命陽光般燦爛。
參考文獻:
劉良華.愛的智慧:探討生命教育的哲學.心靈對話,2010-06.
(作者單位 浙江省麗水市慶元縣中心幼兒園)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