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錦繡 王彩端 戴小榕
1.廈門市中醫(yī)院,福建 廈門 361000;2.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福建 廈門 361000
臨床實習是護理教育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是培養(yǎng)合格護士的必要途徑,而實習醫(yī)院與學校及校內模擬病房的環(huán)境截然不同,在新的學習環(huán)境中,護生面臨著來自方方面面的挑戰(zhàn)[1]。面對各異的環(huán)境及壓力,護生存在著不同的緊張心理,致使護生在各種負性因素的影響下產生焦慮情緒[2]。早在20世紀70年代,人們就已經開始關注在臨床學習環(huán)境中護理專業(yè)學生的應激與焦慮問題[3]。目前國內外均有對實習生實習期間的焦慮狀況及因素進行了研究[4]。本文對護生在各科室實習的焦慮狀況及相關的影響因素進行調查分析,旨在了解護生在不同科室實習中的焦慮狀況,探討其影響因素,希望能為臨床教師的帶教提供有利的理論依據。
1.1 調查對象 本研究調查總體為某校在廈的本科護生,總數120名。其中女生116人,男生4人,年齡在22~25歲,為整體抽樣。
1.2 調查方法 通過對調查對象發(fā)放和回收采用Zung的焦慮自評量表 (SAS)調查問卷進行調查研究。焦慮自評量表 (SAS)是由華裔教授Zung編制 (1971),本量表在國外廣泛應用,信度及效度較高。SAS的主要統(tǒng)計指標為總分。將20個項目的各個得分相加,即得粗分;用粗分乘以1.25以后取整數部份,就得到標準分。SAS標準分的分界值為50分,其中50~59分為輕度焦慮,60~69分為中度焦慮,70分以上為重度焦慮。對在廈的某校所有本科護生,于護生在各科室實習時發(fā)放問卷。發(fā)放前說明本問卷的研究目的和意義以及填寫問卷的注意事項,護生自愿參與,匿名填寫。本次調查問卷發(fā)放120份,回收107份,有效回收率位89.2%。問卷回收后,將有效問卷整理,應用EXCEL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與處理,運用了百分比、均數和標準差分析。
各科室臨床護生的焦慮狀況見表1。
表1 各科室護生的焦慮狀況[例 (%)]
3.1 護生在各科室實習均存在輕度焦慮情況 根據表1可知,護生在各科室輪轉實習時均存在焦慮情況,總體情況均為輕度焦慮,均<59分。這可能與實習護生既為學生也是臨床工作者有關,一方面要做好自己作為學生該做好的事情,穩(wěn)固基礎知識,也要處處留心,虛心學習;另一方面,作為參與臨床前線的一份子,護生多只有基礎護理知識,無臨床經驗,擔心自己出差錯、與帶教老師的相處情況、個人無法應對突發(fā)事件、不受尊重,當勞動力使用以及擔心畢業(yè)分配等因素,這些因素都對護生的情緒產生不良的影響。在這些強大的壓力源下,心理壓力得不到很好的緩解,難免產生一些焦慮的情緒。但由于在各科實習時,遇到較難、較復雜的操作及各種情況時,有帶教老師在旁指導,護生產生了安全感,甚至是依耐感,這可減緩護生的焦慮情況,因而實習護生在各科室實習雖存在焦慮情緒,但不會太嚴重。
3.2 護生到各科室實習存在焦慮的百分比不同 根據表1可知,ICU焦慮的發(fā)生率為58.88%、手術室為53.27%,存在的焦慮狀況的比例較高;兒科焦慮發(fā)生率為47.66%、急診科為46.73%、婦科為42.06%,焦慮發(fā)生所占比例與其他科室相較屬中等水平;內科和外科的焦慮發(fā)生情況分別為30.84%和27.10%,所占比例較其它科室低。護生在ICU、手術室焦慮百分比高可能是ICU病人病情危重、變化快、監(jiān)測項目多、管道復雜、護理任務重而瑣碎[5]、隨時都有搶救任務,護生擔心沒有臨床工作經驗遇到突發(fā)事件茫然不知所措,再者ICU環(huán)境相對封閉,患者及家屬對ICU護士工作內容知之甚少,護、患、家屬三方面缺乏有效溝通,嚴重阻礙他們對ICU護士的理解和支持,因此焦慮發(fā)生率最高。手術室內無菌操作要求嚴格,無菌觀念稍微不強就有可能造成患者術后感染;器械多、接觸病人血液、分泌物、手術中有害的放射線等幾率多,護士、護生被感染幾率隨之增加;手術護理記錄單的書寫必須嚴謹準確無誤;再者工作中稍有疏忽就有可能造成異物遺留,搶救技術不熟練,與多科室多醫(yī)生合作而緊張、注意力需高度集中等因素使護生產生焦慮的百分比高。而兒科由于病號小、不懂得配合,病號病情變化快、不易觀察,要求護理人員有敏銳的觀察能力;再者家長多陪伴在側,不放心實習生動手,對實習生缺乏信心。而急診科是綜合性醫(yī)院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醫(yī)院的窗口,是醫(yī)院對病人24h開放的診療場所,具有病人集中、病種復雜、流動量大、停留時間短、易感染性、涉及暴力事件多等特點[6],這些因素無疑是一個強大的壓力源,對還沒有臨床經驗的護生更是一個大的應激源,易產生緊張不安的心理。在婦科由于婦產科患者均為女性,女性生殖系統(tǒng)功能受下丘腦-腦垂體-卵巢直接控制,在女性月經、妊娠、分娩等這些生理情況下,常因受情緒影響而使該軸線分泌平衡失調,從而出現焦慮、抑郁、恐懼、憤怒等不良情緒,因而可能在醫(yī)療過程中出現消極、抵觸、不配合等表現,給護理工作的進行帶來極大不便。以上因素使護生產生焦慮百分比較高。大多數內科患者年老體弱、多病纏身、病情復雜或危重,患者及家屬對護理工作的要求越來越高,需要精心護理,不能有一絲馬虎。外科主要的影響因素可能為急診手術、換藥多、輸液量大、工作量大,因此也產生了焦慮情緒。但由于內科和外科跟別的科室在工作程序、護理特點有交叉及共同點,護生較容易進入狀態(tài),工作可能適應較快,因而護生產生焦慮的百分比較低。
[1]雷慧,王燕.本科護生臨床實習壓力源及應對方式的研究進展[J].全科護理,2010,08(32):2990-2992.
[2]郭秀云.實習護生臨床焦慮原因的調查分析[J].現代保健·醫(yī)學創(chuàng)新研究,2008,5(9):187-188.
[3]雷潔,沈思媚.護生實習期間焦慮發(fā)生的社會學因素[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11,29(12):98-99.
[4]商進榮,焦鑫鑫,黃留祥.本科護生實習期間焦慮抑郁調查及對策[J].齊魯護理雜志,2010,16(19):49-51.
[5]李言秀.ICU護士工作壓力研究現狀與進展[J].哈爾濱醫(yī)藥,2011,31(4):298-299.
[6]王寶榮.任秀芝.急診科護士工作壓力源及應對措施[J].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11,10(3):238-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