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義
什么是高效課堂?自從走上講臺的那一刻起,我就認定只要把知識傳授給學生,讓他們考出好成績,我的目的就達到了,這樣的課堂就是高效課堂。工作二十多年以來,一直是這個“理念”支撐我、鼓勵我??墒牵F(xiàn)在的學生無論你在講臺上多么的聲嘶力竭,可他們的成績總是提不高。教師教得累,學生學得累。今天乘著課改大潮的東風,我有幸參加了這次固原市組織的“全市中小學骨干教師培訓會”,我的心豁然開朗。短短三天的集中培訓,讓我感受到了高效課堂的魅力、領(lǐng)略了高效課堂的精髓。我深知,不虛此行。
首先,聆聽了高效課堂倡導者、《中國教師報》編輯部主任李炳亭先生的題為“課改改什么”的講座,讓我學習到了“五步”教學模式。第一步:獨學——就是讓學生找出不會的問題;第二步:對學、群學——讓學生去嘗試解決問題;第三步:以小組為單位分別小展示成果;第四步:教師糾錯——大展示反饋問題;第五步:整理學案——自我反饋。在“五步”教學模式下,教師要做到“放手、示弱、利用”,同時我明白了什么是好教師的標準:第一,好教師是個學習的發(fā)動者;第二,好教師是個能讓學生會學的人;第三,好教師能給學生以較遠大的信念;第四,好教師的知識水平不一定比學生高;第五,好教師把學生當作最重要的資源;第六,好教師與學生共同發(fā)展?!跋蛑囟繕饲斑M的人,全世界都會為你讓路?!薄畋ぁ?/p>
其次,由山東省兗州一中原校長、《中國教師報》特聘專家杜金山主講的“高效課堂的八大支撐系統(tǒng)”,讓我明白了怎樣組建班級(班名、班徽、口號、班旗)、怎樣組建小組,怎樣的課才算好課,專家還分別從廣度、深度、精度、發(fā)展性等幾方面闡述了高效課堂的評價方法。廣度——參與、提供、反應(yīng);深度——動身、動腦、動心;精度——設(shè)計、傳輸、感知;發(fā)展性——點燃生命與落實知識?!皩W海無涯樂作舟,書山有路趣為徑。”——杜金山。
最后,參加了由華東師大現(xiàn)代技術(shù)研究所所長劉濯源的題為“聚焦思維可視化,提升學科能力,打造學校核心競爭力”的講座,將此次培訓推向高潮。劉先生的講座讓我明白了,教師的作用就是給學生傳授思維。
■
“真正的好課是一堂含有思維的課?!薄獎㈠?。
聽了幾位專家的講座,我受益匪淺,同時明白了實施高效課堂最重要的方法和啟示。高效課堂真正做到了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高效課堂的提出和實施,對我們農(nóng)村學校來說是一個新的挑戰(zhàn)和開始,課堂效果如何關(guān)鍵在課堂的實施者——教師。
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我將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第一,轉(zhuǎn)變教師角色。任何一件事情說起來容易,但做起來難。要實施高效課堂,提高教學效率,關(guān)鍵在于教師。原來的課堂是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現(xiàn)在的課堂教師的主導應(yīng)該變一變了。我認為,高效課堂教師應(yīng)從以下三點做起。首先課前準備是重點,原來的課堂是教師引導、講解、分析,高效課堂把教師課堂上的講變成了學生的講,把教師的分析變成了學生的參悟,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時一定要有目的、有重點、有針對性;其次預設(shè)課堂是關(guān)鍵,高效課堂要求教師在課堂上少說,并不意味著教師在課堂上什么都不干,這是一個“心智”斗爭的過程,而不是表象;最后掌握學情是目標,什么樣的學生設(shè)置怎樣的問題,區(qū)別對待,因人而異、因情而變。
第二,大力提倡并積極推行“小組合作”模式。高效課堂的實施,必須建立在小組合作的基礎(chǔ)上。當前,大班額的班級授課制,嚴重制約著教學質(zhì)量的提升,尤其是農(nóng)村偏遠山區(qū)的學校,學生課堂外面吸收知識量極少(幾乎為零),他們獲取知識的途徑就是學校、老師、課堂、課本,而這種大班額的課堂授課模式可以使一部分學生獲得一些表象的、淺顯的知識,但一部分學生根本記不住這些知識,那么分組合作就可以解決這些問題。在分組時我們可以采取以強帶弱、以優(yōu)帶差的方式,每組4~6人。他們面對面坐著,互相幫襯、互相監(jiān)督,各有目標、各有任務(wù),每個校長就是一名“教師”,一名“教師”管理3~5名學生,效益直線上升。
高效課堂打破常規(guī)教學,使課堂活化了,也使教師無從下手了,我們要以“我參與,我快樂,我成功,我自信”這樣一種積極心態(tài)來面對課改。一堂課結(jié)束,給學生留下思維的火花,留下意識的碰撞,留下思想的奔放,留下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變被動為主動,變學會為會學,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