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薇
在我們對學生實施批評這一教育手段時,如何使批評發(fā)揮其應有的效力,達到它預期的目的,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師不但要準確地把握批評的實質,而且必須掌握一定的技巧,以達到批評的預期目的。對批評效果的控制技巧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一、心理控制:批評源于教師對學生錯誤的不滿,教師的不滿程度與學生錯誤的大小往往是成正比的。所以,教師一旦發(fā)現(xiàn)學生的錯誤,常常會感到生氣、怨恨甚至憤怒、鄙棄,這些消極情緒如果任其宣泄,劈頭蓋腦地把學生斥責一通,就會傷害教師的自尊心,也會損害教師本人的威信。因此,教師對學生實施批評教育之前,教師一定要遏制自己的不滿情緒,不能被怒氣所左右,想到錯的事情而不是學生這個人本身,冷靜下來,想好批評的大致內容,用學生樂意接受的方式和語氣去分析、評判學生的錯誤,并指出他改正錯誤的途徑。可以說,有效的心理控制是進行批評的前提。
二、時間控制:批評要講究時效性,這個問題常常被人忽視,特別是對于那些整天“忙忙碌碌”的教師。及時的批評可以變成一種動力,它可以引導學生的學習和成長的順利進行,且立竿見影,效果顯著;而延期的批評總帶有“秋后算賬”的意味,平時不說,到時候一古腦兒端出來,使學生在心理上產(chǎn)生抵觸,舊事重提,容易使學生失去安全感,教師在批評中所包含的期望也就消失殆盡了。比如,學生由于學習的目標不夠明確,在學習和生活中出現(xiàn)偏差,這時候,教師就必須及時指出他的缺點,同他一起回顧目標,重申你對他的期望,并啟發(fā)他想出辦法,指導他走上正確軌道。如果對平時的錯誤熟視無睹,日積月累,等到出了大問題,才滿懷失望地進行批評,這時,我們已經(jīng)失去了很多,此時的批評就變成了懲罰。所以,我們掌握批評的時效性,在恰當?shù)臅r候提出合理的批評。此外,批評的時效性還表現(xiàn)在每次批評的時間長短的控制。一個小失誤用不著批評幾個小時,或作徹夜長談,應該“點到為止”;一個大錯誤不允許輕描淡寫地就幾句就完事,一定要作細致的工作,使學生認識到自己錯誤的嚴重性,這些都需要教師隨機應變靈活處理。
三、修辭控制:它指的是教師實施批評時對詞句、語氣的斟酌和取舍。在控制批評心理的時候,其實就在對批評的修辭語言進行刪節(jié)和改造,消極情緒受到抑制,就能減少批評用語的火藥味,在批評的語言和語氣中注入關懷和期待,讓學生受了批評也感到舒服。一般而言,不能諷刺和謾罵,要根據(jù)實際情況和情節(jié)輕重,可直率,可委婉,可幽默,可暗示,可以說理為主,也可以從情感入手。教師只要采取與人為善的態(tài)度,在批評時注意修辭控制,就會逐漸積累經(jīng)驗,成為一個善于批評的育人者。
四、對象控制:面對一種普遍的錯誤表現(xiàn),教師應該選擇什么人作為批評對象,這也是一門藝術。當一個班級的學習與生活出現(xiàn)偏差,顯然應該批評班級的負責人,讓他承擔責任,雖然有些時候錯誤是由于部分學生造成的,但在教師與學生之間,以學生干部輪船為緩沖帶,通過他們把地班文任老師的意見傳播下去,批評的壓力減少了,效力卻增強了。當學生中的非正式群體出現(xiàn)集體性的錯誤時,由于這種群體缺乏正式的領導者,就應該以群體中的全體學生作為批評對象,不能只把矛頭對準其中的某個學生,以免有厚此薄彼的嫌疑。但當錯誤是由一個人造成的時候,就只能批評這一個人,不能瞎子摸象,把個別的錯誤當成普遍的大多數(shù)學生的過失。明確職責,不誤傷他人,這對于批評自覺意識尚不夠的學生時尤為重要。
五、場合控制:管理學中有一名行話說得很實在:“在大眾廣庭之下表揚,關起門來批評”。大量的批評是“一對一”地進行,而且不宜擴散,只有較大的錯誤才必須在大會上批評。自然,有時候為了“敲山鎮(zhèn)虎”,在學生出現(xiàn)錯誤的苗頭時預先在全體學生面前警示,也是有必要的。
(作者單位:江西高安二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