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海東
武漢市普仁醫(yī)院急診內(nèi)科 武漢 430081
本文通過血壓管理對老年高血壓患者進行干預,取得較好效果,現(xiàn)將結果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選取某社區(qū)高血壓老年人120例為研究對象,年齡65~88歲,平均(71±5.2)歲;男68例,女52例;其中Ⅰ級高血壓患者20例,Ⅱ級82例,Ⅲ級18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05版)[2]診斷標準。隨機分為血壓管理組和血壓非管理組各60例。2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程等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組織心血管病專家依據(jù)《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05版)指導原則,并結合本社區(qū)實際情況,制定簡單明了、容易操作的《血壓管理手冊》。社區(qū)醫(yī)生按照手冊內(nèi)方案對自己負責的高血壓老年患者進行血壓管理,內(nèi)容包括管理記錄、基本信息的填寫以及藥物和非藥物治療措施,隨訪管理及腦卒中和冠心病發(fā)病情況。然后將患者的一般資料和日常血壓管理資料通過專門信息管理系統(tǒng)上報至研究中心[3-4]。日常血壓管理工作中采用臺式血壓計進行血壓測量,測量位置為右上臂,取Korotkoff第1和第5音為SBP和DBP,記錄連續(xù)測量3次血壓的平均值?;颊咴谘獕簻y量前需靜坐至少5min[5]。血壓非管理組給予出血壓管理外與血壓管理組患者同樣的常規(guī)治療及干預,本次干預為期半年。
1.3觀察指標及判斷標準觀察指標包括規(guī)范化管理率、規(guī)律服藥率、血壓控制良好率三項指標。同時觀察干預前后2組患者收縮壓以及舒張壓變化情況[6]。
1.4統(tǒng)計學分析采用SPSS 14.0統(tǒng)計軟件包,對各組數(shù)據(jù)的統(tǒng)計結果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使用配對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卡方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從表1可以看出,血壓管理組患者經(jīng)過為期6個月的血壓管理,患者范化管理率、規(guī)律服藥率、血壓控制良好率顯著升高,與本組干預前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血壓非管理組范化管理率、規(guī)律服藥率、血壓控制良好率干預前后均未發(fā)生明顯改變。從表2可以看出,血壓管理組患者經(jīng)過為期6個月的血壓管理,患者收縮壓以及舒張壓(DBP)均顯著降低,與本組干預前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血壓非管理組患者收縮壓和舒張壓均未發(fā)生顯著變化(P>0.05)。
表1 干預前后心血管疾病因素變化比較 (%)
表2 干預前后2組患者血壓變化比較 (s,mmHg)
表2 干預前后2組患者血壓變化比較 (s,mmHg)
注:與本組干預前比較,*P<0.05
組別 n 時間 收縮壓 舒張壓血壓管理組 60 干預前158±7.8 101±4.3干預后 123±5.2* 91±3.1*血壓非管理組 60 干預前 155±6.5 100±3.3干預后148±6.8 95±4.1
據(jù)最新全國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目前我國高壓患者超過1.6億,全國超過12%的人口面臨著心血管疾病的威脅。如何有效控制高血壓引起的致殘、致死疾病的發(fā)生是目前困擾醫(yī)學界的一個難題[7-8]。近年來,隨著血壓管理理念的逐漸普及,防治心血管疾病的思考也逐漸從依靠治療轉向維護血管健康。對老年高血壓患者采取血壓管理,能及時了解患者的血壓情況,控制疾病的發(fā)生[9]。
本文通過對社區(qū)老年高血壓患者進行為期6個月的血壓管理,并與同期未接受血壓管理的老年高血壓患者進行比較,結果表明,血壓管理組患者吸范化管理率、規(guī)律服藥率、血壓控制良好率顯著升高,與本組干預前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血壓非管理組范化管理率、規(guī)律服藥率、血壓控制良好率干預前后均未發(fā)生明顯改變。從表2可以看出,血壓管理組患者經(jīng)過為期半年的血壓管理,患者收縮壓以及舒張壓(DBP)均顯著降低,與本組干預前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血壓非管理組患者收縮壓和舒張壓均未發(fā)生顯著變化。表明血壓管理對于老年高血壓患者血壓維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能有效控制老年高血壓患者血壓水平,并使其趨于平穩(wěn),從而顯著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病率,對提高老年患者的晚年生活質(zhì)量、延長其生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血壓管理簡便易行、成本較低、效果顯著,適合于社區(qū)及基層醫(yī)院應用和推廣[10]。
由于本研究受限于觀察病例數(shù)和研究時間等諸多因素的限制,所獲的研究結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開展多中心、長時間的血壓管理研究,更加明確血壓管理的作用,仍需更多人員參與進一步研究。
[1]黎娜,范書英,王勇,等 .腦卒中與高血壓的研究進展[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2,15(35):4 151-4 152.
[2]石玉芝,王春雪,張寧,等 .高齡老年人卒中一級預防中的血壓管理[J].國際腦血管病雜志,2012,20(1):74-78.
[3]王增武,王馨,張林峰,等 .社區(qū)高血壓控制:血壓管理效果的評價[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10,31(1):1-4.
[4]孫寧玲 .血壓管理在高血壓治療中的重要性[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12,40(8):635-636.
[5]郝玉明,謝亞囡 .從降壓治療到血壓管理[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12,40(8):637-639.
[6]孫瀅,倪克誠,徐建華,等 .高齡高血壓患者的血壓管理與防治[J].海軍醫(yī)學雜志,2013,34(3):213.
[7]National Center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of China.Report on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in China(2007)[M].Beijing:Encyclopedia of China Publishing House,2009:11-26.
[8]楊麗娟,葉常英,隋捷,等 .護理干預在高血壓患者血壓管理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3,19(9):37-38.
[9]Wang ZW,Wang W,Wang X,et al.Hypertension Control in Conmmunities(HCC):protocol and description of baseline characteristics[J].Chin J Hyperten,2009,17(11):921-924.
[10]劉耀東,徐安坡,孫麗萍,等 .淺談老年患者血壓管理[J].心理醫(yī)生(下半月版),2012,(2):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