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惠玉 安連超 梁圓圓 吳兆佑
摘 要:大學新生面對陌生的環(huán)境,往往存在不適應的問題。良好的班集體能夠形成富有自身特色的班級文化,促進新生盡快適應大學生活。輔導員在新生班集體中的作用不可忽視的,要從拓展教育理念、班級制度建設、班級干部建設、活動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五個方面做好新生班級的建設工作,切實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礎工作。
關鍵詞:新生;輔導員;班級建設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19-0290-02
大學生處于身心發(fā)展的關鍵的階段,他們情緒極其不穩(wěn)定,社會經驗較少,大學生新生面對陌生的環(huán)境,往往出現不適應的問題。班級作為大學生進入大學第一個的接觸的正規(guī)的組織,對大學生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用,輔導員作為若干班集體的領導者,大學生的知心朋友和人生導師,如何依據高校新生的特點,開展大學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個重要的現實問題。
一、堅持理論學習和創(chuàng)新,拓展新生班集體建設思路
對于思想政治教育者—輔導員首要任務要自覺學習和踐行從科學發(fā)展觀的角度把握大學生新生班集體的建設的內在規(guī)律,學會注重大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特點。要堅持“人性”與“任務”相結合的方式開展學生管理工作。一味棍棒式粗糙的管理方式往往只能起到“短期效應”,缺乏管理效果的穩(wěn)定性、長效性,反之可能激起學生逆反情緒,在班級建設中應當不斷激發(fā)大學新生參與班級管理的熱情,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所以,輔導員在這個時期一定要有自己的感情投入,堅持全心全意為學生服務的宗旨和“以人為本”的工作理念,主動了解班級成員的生活狀態(tài),讓新生們感覺到輔導員對他們的愛。
二、加強班級制度建設,夯實班集體建設基礎
制定科學的班級制度是保證班級健康、有序發(fā)展的重要前提。為更好地提高學生對學校、學院基本管理制度的認同,輔導員應該采用榜樣教學等易于接受方式進行教育,并依據學校、學院的實際情況制定專項的教育的方案。通常來講,對于新生,常常采用宣講會、座談會、新老生交流會以及受處分的同學“以身說法”等方式進行教育,著重解決學生思想的負擔,賦予學生更多的話語權,提高主人翁意識,自覺遵守規(guī)章制度,真正達到在知、情、意、行上的認可。
三、重視班級干部建設,建立一支學生骨干隊伍
學生干部不僅是輔導員學生管理工作的助手,更是學生與輔導員之間、學生與班級院系之間溝通橋梁。對于新建班級的班干部隊伍的建設,包括隊伍成員的選拔和培養(yǎng)兩個方面。新生班級成員之間比較陌生,相互不熟識、不了解,因此采取完全的民主投票選舉的方法并不適用。依據教育實踐,我們認為應該采用以下兩種方式較為合理。一是采用團體心理輔導的方法在班級中觀察和挖掘具有學生干部潛質的學生。基于群體動力學的團體心理輔導能通過模擬社會情景中的人際交互作用,使學生在潛意識狀態(tài)下不自覺地展現自己人際交往中水平和能力的高低[1]。二是采用公開職位招聘、學生自愿報名、輔導員面試考核的方法進行選拔[2]。職位招聘的形式會調動起新生們參與其中的新鮮感與積極性,在與學生的交流中,增強他們對輔導員、對于自己的所在集體的認同感。
對于建立起來的班干部隊伍要給予相應的指導與激勵。首先輔導員應組織召開“學生干部培訓大會”,讓每個班干部明白他們的責任與義務。其次制定相應的考核和定期改選制度,從學習成績、群眾基礎、工作能力等方面進行考核,讓他們懂得做班干部不是一勞永逸的事情,激勵他們不斷的提升自己。
四、開展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增強班集體凝聚力
新生入學后具有很強的好奇心和參與意識,但同時由于環(huán)境、生活的改變常常會出現的孤獨感、失落感以及人際關系的不適應等問題,因此在這個時期應適當的組織一些喜聞樂見、寓教于樂的活動。要堅持“貼近實際、貼近學生、貼近生活”的三原則,結合高效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開展各式各樣的主題教育活動。同時,加強團活、班會的建設,讓具有特長的同學可以充分的發(fā)揮特長優(yōu)勢,加快班級同學間的交流,增強班級凝聚力,使新生在一種緊張但愉快向上的氛圍內適應大學生活,逐步形成積極活潑的班級文化氛圍,為班級集體建設奠定基礎。
五、關注學生心理健康,構建和諧班集體
新生入學初期面對陌生的環(huán)境,常會產生生活、學習、人際關系等各方面的不適應問題。為此,心理健康問題輔導員應高度重視,要積極構建在校、院、班三級心理防御體系。一是開展新生心理健康普查工作。二是對孤兒、單親、特困生等特殊群體建立心理學檔案。三是開展個體和團體心理咨詢。四是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通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學生職業(yè)規(guī)劃指導、5·25心理健康系列活動等內容,不斷擴大心理健康在學生管理工作中作用,構建和諧班集體。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