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明
所謂知識可識化,就是將個體知識以圖解的手段表現出來,形成能夠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認知的外在表現形式。將其引入到小學語文教學中,對于有效提升學生科學文化素質,培養(yǎng)學生的認知能力及形象思維能力,有著十分巨大的作用。特別是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更為實現這一目標提供了有力科技保障。
一、情境識字
情境識字不僅可以成為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也可以成為一種很好的教學工具。識字是小學階段語文教學中很重要的一個板塊,這不僅是學生語文基礎的主要構成,也能夠為學生今后的語文學習打好鋪墊。識字教學不僅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教學中的一個難點。如何能夠讓學生迅速記住這些生僻詞匯,并且能夠準確掌握這些字詞,是很多教師都在不斷探究的問題。情境識字為識字教學帶來了一種全新的模式,也讓識字過程變得更加靈動活潑,極大地提高了小學生對于這些字詞的學習興趣。
《讓我們蕩起雙槳》是一篇很優(yōu)美的文章,文中的生僻詞匯也較多。在進行課堂識字教學時,我有意識地將情境識字引入實際教學中。當學到“波浪”時,我會給學生們展示一幅波光粼粼的湖面的圖畫,告訴學生這就是波浪的樣子。這個過程能夠很好地讓學生通過可視化圖片展開形象思維,從而加深對文字的識記。在學習“涼爽”時,我會給學生展示一幅小女孩的頭發(fā)隨風飄揚的畫面,讓學生對于“涼爽”能夠有所認知。小學生大多具有很好的形象思維能力,教師對此要有充分認識,并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對學生形象思維能力的開發(fā)及利用。很多時候,當大量的生僻詞匯出現時,學生很難馬上記住,但借助可視化圖片在學生的腦海中留下深刻印象后,將會有效地推動學生腦海中形象思維的產生,利于加深對生僻詞匯的記憶。
二、看圖說話
表達能力是小學階段語文教學中需要重點培養(yǎng)與鍛煉的一種能力。學生能否科學地組織語言,能否通過清晰的邏輯將自己的想法準確地表達出來,會體現出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在進行表達能力訓練時,看圖說話是一種非常實用的模式,也是把可視化知識引入小學語文課堂的一個典范。圖片的展示,不僅為學生的表達過程提供了良好的素材,而且能夠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及想象能力。
在學習《北大荒的秋天》時,我首先向學生展示配圖,然后讓學生進行看圖說話。我問學生都看到了什么,讓他們形象地表達出來。同時,我還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視角來看這幅圖,這不僅能夠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也能夠讓學生的表達能力有更好的發(fā)揮。很多學生都能夠在我的引導下逐漸描述出畫面中的各種植物,感受到畫面中呈現出的秋天的別致與美。這個過程能夠充分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邏輯思維能力、語言組織能力、表達能力。透過對插圖的細致觀察及描述,這些可視化知識將會有效地被學生們吸收,這對后續(xù)課文的教學也能產生很好的推動。
三、想象閱讀
閱讀教學一直以來都是語文教學的重點。閱讀教學的展開模式有很多種,不同的教學模式會有特定的作用及意義。想象閱讀的關鍵在于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的引導,讓語言和畫面相通。當找不到合適的圖片資源,或圖片資源不能很好地表達課文內容而教師又無法繪制這樣的圖片時,就要求教師對文字進行想象閱讀。教師要引導學生閱讀某個抒情性片段,對文章的每個修飾字眼進行想象加工,對文字創(chuàng)設的意境進行反復揣摩,使它們變得富有感情,給學生一片想象的天空。
在學習《拉薩的天空》時課文中有這樣一句話:“有貼著山頂的白云映襯,湛藍的天空顯得越發(fā)純凈;有拉薩河畔草地的對照,湛藍的天空顯得更加明潔?!睘槟茏寣W生看到那幅“貼著山頂的白云”的畫面,就必須使其充分發(fā)揮想象能力。同樣,想要看到“拉薩河畔草地的對照”,這也需要學生充分發(fā)揮他們的形象思維,通過想象力來找尋那幅美麗的畫面。在進行想象閱讀教學時,教師首先要讓學生對文字進行揣摩,只有對這些重點詞匯有準確的認知,學生才能夠對畫面有進一步的想象,才能夠捕捉到那些可視化知識,從而讓課堂教學收到好的成效。
(責 編 木 子)